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宝石台计划表明通过在传感器中引入通用模块、资源共享与重构概念可以使新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的成本与重量降低一半,且使其可靠性提高两倍。传感器包括过去的射频传感器(通信导航.识别(CND、雷达与电子战(EW))。综合传感器系统(ISS)是针对射频航空电子系统的可承受性问题提出的一个概念开发与验证倡议。ISS的目标是定义一个开放系统结构(OSA),从而使航空电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其具备规模生产的经济性,还可减少单独的模块种类、提高竞争能力,并可增加基于商用货架产品(COTS)的硬件与软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采用开放系统标准的构建与演示验证工作,对ISS概念进行了验证。本文描述了射频航空电子系统要求,ISS开放系统结构,以及为验证标准所构建的演示验证系统。本文将描述针对2001 TAD的综合射频传感器开放系统结构,如何利用1997年实现的这一结构标准,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在塔康雷达中,对发射机输出脉冲有特定的波形和频谱要求.本文叙述了一种应用软件方法对固态发射机输出射频脉冲的包络波形进行控制的设计方法,以输出塔康雷达所要求的特定波形和频谱的功率射频脉冲.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可塑性线性工作模式及压缩工作模式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该补偿电路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小型化的优点,其主要由模拟衰减器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模拟衰减器动态范围约为20dB,位于射频链路中不影响噪声系数及输出功率的位置。控制电路是由4只正、负温度系数不同的阻值热敏电阻与待调电阻嵌套组成纯电阻网络,稳压后直流电压经过该电阻网络后得到随温度变化的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随温度变化灵活,共有抛物线、碗状、正反L形状和正反斜率线性变化6种趋势,可完全满足射频通道线性工作模式和压缩工作模式增益稳定不同需求。对高可塑性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进行了原理分析,并给出具体设计过程。通过软件仿真和实物验证了电路架构合理有效。星载C频段接收机应用该补偿电路后,在-5℃~55℃范围内,增益温度稳定度约0.1dB,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飞行测试数据采集和遥测系统引用了能提供动态控制能力的微型计算机,所以软件正日益成为机载数据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软件的重要性总是被机载系统的许多用户所低估,甚至迄今,他们还在担心能否把PCM数据循环图编程到电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PROM)并将它们插入机载硬件中去。由于较新的可编程序系统使用带有电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2PROM)和随机存储器(RAM)的微型计算机来提供实时工程单位(EU)显示和控制能力,因而机载软件就成为整个系统计划的一个中心环节。在这些数据采集系统中,实时数据显示和控制所提出的程序设计要求,使地面站的数据处理软件和飞机上的数据采集软件之间要有软件结构控制和一种软件(固件)连接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飞行测试过程中新出现的这类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卫星的整体性能,对并行处理技术在集中式控制体系结构卫星平台的关键部件——星载计算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所设计的星载计算机采用了总线仲裁和故障隔离技术,并具有图像处理等复杂功能。通过并行双CPU资源的冗余重构设计,可保证在某个CPU发生故障后实现星戴计算机的降级使用,提高了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并给出了监控软件的流程。最后,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运算,对设计的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中期以来,航空运输工业一直在研究新的航空电子结构,目的在于研制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效益更高的航空电子设备。软件呈现的优势也是促使重新定义航空电子设备的另一原因。下一代航空电子将采用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而且技术的发展也使航空工业部门有能力研究新的设计概念,从而得到由软件控制的高集成度的数字化航空电子设备。将这种方式统称为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IMA),与早期的航空电子装置相比,该方式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将大大节约成本。本文论述IMA的概念以及采用这种新的航空电子结构后,航空公司所期待的收益。本文重点强调了航空电子工程协会(AEEC)作为工业论坛负责研究这些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战辉 《上海航天》2004,21(6):36-41
介绍了所设计的FLASH固态存储器原理样机的存储模块、CPU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主要组成部分,给出了与非型(NAND)FLASH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关键器件的工作模式和性能等,并说明了软件功能和无效块管理表数据结构,以及结构设计的特点。相关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FLASH固态存储器的性能可满足型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子设备的屏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电磁波、屏蔽效能和屏蔽机理,详细介绍了射频电路、敏感电路、线缆、连接器和机架(机壳)的屏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SO18000-6C标准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分析了ISO18000-6C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各项指标,分析了读写器射频电路,给出了硬件电路及软件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波导R型开关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波导R型开关射频转子的设计方法。通过对1/4波长阻抗变换器以及非工作状态通道本征模的研究,将该理论应用于波导开关转子设计当中。该方法可有效满足对波导开关低插损、低驻波以及高隔离度的性能需求。通过相关理论计算给出了各微波参数的控制方法,结合HFSS仿真软件并通过优化最终得到理想的波导R型微波开关,实测与仿真结果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DDS+混频+倍频”方式,设计研制一种带宽为1200MHz的线性调频信号源,用于机载SAR。该设计在DDS信号产生部分运用高频率的外部时钟方式,获得了更好的杂散和噪声特性。在混频倍频环节,使用高本振混频器进行混频,抑制带内杂散,使用带通滤波器抑制带外杂散,取得了较好的杂散。实测结果表明,该信号源满足机载SAR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雷达电子对抗广泛使用DRFM 对雷达信号进行采样、存储与处理。传统频率合成技术无法同时满足高性能DRFM 对频率信号的稳定、低杂散、多路相参等指标要求。研究了频率源输出信号的抖动与杂散谐波对采样系统杂散性能的影响,结合传统频率合成技术,设计了基于FPGA和低噪声时钟抖动消除器的频率源电路,并对初级信号的谐波抑制设计了基于带通滤波器和微带滤波器的窄带滤波电路。最后,对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可输出多路频率范围为2.27~2600M Hz(分段)的频率信号,步进小于10kHz。信号相位噪声优于-95dBc/Hz @100kHz ,杂散抑制优于-60dBc。  相似文献   

13.
空间粒子辐射监测器需要有模拟信号源在其生产和测试、试验阶段对其进行电性能检测,并随其辗转于各测试场地。使用进口模拟信号源存在操作复杂、设备笨重及只有单路输出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用模拟信号源。根据空间粒子辐射监测器的要求自行研制的模拟信号源有多路模拟信号输出,且各路信号幅度可独立调节,并采用内部电源供电。经过测试验证,该模拟信号源可作为空间粒子辐射监测器的配套设备使用,性能优于原进口模拟信号源,其电路设计亦可为相关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韦尔奇功率谱原理提取信号识别特征参数,根据提取出的参数特点设计信号识别流程模型。从多种信号中检测识别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频率编码信号。分析了特征的适用范围和信号环境。仿真分析该特征提取算法和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导航信号模拟器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可以模拟产生各种动态环境下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为接收机的调试和测试提供仿真信号源。完整的导航信号模拟器由上位机软件、中频信号产生、射频前端电路三个单元组成。文中对信号模拟器的上位机软件单元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软件总体流程图,阐述主要模块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导航电文生成模块、载体运动轨迹计算模块、卫星位置计算模块和等效伪距误差计算模块。通过与商用(?)收机联试,验证了软件设计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刘建宇 《上海航天》2005,22(4):56-59
为解决用于直接模拟式频率综合器、锁相式频率综合器跳频时间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调频控制器、合成信号源混频器和示波器等进行测试的改进方法。给出了测试原理和条件。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适用于不同的频率综合器,且不影响综合器的正常工作,能真实反映其调频时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半实物仿真系统大带宽、高动态的技术需求,研制了一种覆盖整个W波段的单平衡混频器。混频器基于波导-石英混合电路以及分立肖特基二极管设计,射频信号经减高波导同相激励两个肖特基结,以减少无源电路的额外损耗。本振信号通过波导E面探针输入,以准TEM模反相激励肖特基结。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混频器在13dBm本振功率激励下,可在75~110GHz范围内实现6~8dB的单边带变频损耗,中频带宽为DC~35GHz。该混频器与国内外同类高性能产品技术性能相当,已成功应用于W波段半实物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直接式数字合成(DDS)AD9954芯片,用数字阶梯逼近法直接读取数据产生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的方法。介绍了NLFM信号的实现、PIC控制电路与接口,分析了方法的不足。研究表明,该法所用硬件资源少,适于小时宽频宽乘积的非线性调频脉冲信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日益恶化的空间碎片环境将严重威胁空间站及航天员的在轨安全。文章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压电薄膜设计了一种密封舱壁穿孔损伤识别技术方案,用于识别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对航天器密封舱壁造成的损伤模式,可为航天员合理选择应急措施提供依据。首先,发射超高速弹丸穿透铝合金靶板以模拟密封舱壁被击穿损伤的情况,形成的碎片云撞击PVDF压电薄膜探头,利用信号采集设备获取高速撞击引起的去极化效应信号,识别该信号的频率特征;其次,对PVDF压电薄膜探头及其支撑结构进行敲击试验,模拟在轨运行时因碰撞产生的干扰信号,掌握此类干扰信号的频率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采样频率为20 MHz时:1)所获得的探头去极化效应信号具有极为陡峭的上升沿,且上升沿的时长为亚μs量级;2)去极化效应信号主要由1 MHz以下的信号组成,但也包含少量的3~10 MHz高频成分;3)敲击探头及其支撑结构所产生的干扰信号频率在20 kHz以下。可根据频率差异进行两种信号的识别。  相似文献   

20.
伪随机码调相引信在舰空导弹和地空导弹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引信的干扰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瞄准式压制性干扰方案。该方案中,干扰机先接收引信的辐射信号,然后对准引信工作频率,发射一个可与引信工作带宽相比拟的窄带噪声或类似噪声的干扰信号去干扰引信,使引信自身的相关接收失效,从而达到干扰引信工作的目的。给出了此方案的部分实现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硬件实现,主要包括伪码调相信号的解调、解调后的码元整形和识别、低频噪声源的产生、干扰波形的调制发射等关键部件。根据各部分电路的试验结果认为,提出的干扰机设计原理正确,干扰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