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反卫星武器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虽然近年来禁止太空军事化的呼声与日俱增,但鉴于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争夺空间优势,保证国家安全,研制发展反卫星武器必将成为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美国虽公开表示不进行太空军事化的相关研究,但美国国家安全和空间管理组织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认为,当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依赖空间系统,因此美国必须有能力“保护太空资产免受敌方攻击”。“使敌方不能利用太空来威胁美国利益”,并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有助于“阻止和防御针对美国本土、军事基地、盟国、海外和空间利益展开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2):38-42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冷战时期,空间军事化和军备竞赛的加剧,使外层空间成为谋求战争主动权的战略制高点。为确保前苏联控制空间的战略和苏军军事航天力量的绝对优势,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在前苏联受到了高度重视。前苏联根据国家战略导弹预警防御系统和国家太空飞行计划,建立了空间目标监视和战略C3I系统,对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梁金登  李东旭 《宇航学报》2007,28(5):1422-1428
在空间军事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研究空间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空间武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总结目前效能评估方法之后,以ADC方法为基础建立了空间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模型。最后,在某一特定作战想定条件下进行了空间武器系统的效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说明所建立的效能评估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反卫星策略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太空优势地位的显著提高.太空已成为未来战争中各国竞争的焦点。同时。随着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行的太空武器化和军事化的发展.空间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以卫星为主体的各种空间力量由于具有观察点高,范围大。速度快,不受国界、地理甚至时间和气象条件限制.能实时地进行监测和侦察等特点.成为现代战争和未来信息战中获取战场信皂,实施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作战支援的主要手段和实施战略攻击的主要平台。因此.以卫星为主体的空间平台建立已成为新一轮军事竞争的焦点.同时来自卫星的监测和侦察也成为威胁各国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面对卫星作为空间侦察、  相似文献   

5.
卫星隐身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卫星的依赖日益增加,而空间军事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卫星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卫星暴露性、脆弱性的特点,提出卫星隐身的概念;分析在轨卫星面临卫星探测网探测、跟踪、侦察和监视的威胁,阐述了国外卫星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卫星隐身的特点和技术途径设想,梳理卫星隐身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卫星隐身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作为提升国家基础创新能力、丰富人类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领域,太空持续受到主要航天国家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制定太空政策,加强对空间探索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对提升深空探测技术创新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但目前来看,空间资源开发处于“窗口期”,太空军事化趋势明显,空间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进入太空领域,我国太空力量建设、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严峻复杂形势。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球低轨道更利于收集情报信息,大多被军事侦察卫星所占有。随着太空军事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了解和认识当前的低轨道卫星较为必要。介绍了典型低轨道卫星的军事作用和运作机理,并给出了当前在轨低轨道卫星的技术参数。最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层空间日益军事化,作为反卫星武器的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研究与发展备受关注,其军事价值日益显现.对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作用效能及特点作了详细分析,重点评述了各主要军事强国在高功率微波武器方面的研究情况.最后分析了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把握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要点,回顾了国际和国内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系统方案。围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核心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阐述了系统设计、空间巨型天线阵列、高效微波功率源、高效微波整流表面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空间太阳能电站将成为世界航天的新里程碑,而国际合作将成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途径,三明治结构将在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核威慑概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空间威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空间威慑目前已经成为核威慑之外的另一种新的战略威慑力量。核威慑与空间威慑既互相独立,同时又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复合威慑态势。具备有限航天能力的国家可以借鉴冷战时期中等有核国家发展有限核威慑的战略选择,基于本国国情,发展有限空间威慑。  相似文献   

11.
李勇  姚伟  郑威  马骏 《卫星应用》2006,14(3):1-6
简要介绍了近空间、近空间飞行器、近空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简述了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分析了近空间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国际空间合作发展态势分析(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增多.空间合作的渠道在拓宽,合作的领域在延伸。由于通过空间国际合作加强了技术交流,降低了参与国的空间开发成本,解决了某些航天项目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了世界空间事业发展的步伐。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是解决空间领域某些难题的一条经济可行的快捷之路。那么,国际空间合作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徐京 《卫星应用》2005,13(3):55-64
概述了台湾的空间技术发展历程,空间机构组成和空间计划,总结了台湾空间技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推进是航天器实现轨道机动和姿态控制的动力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推进方面逐步掌握了化学推进、电推进、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常规有毒向新型无毒的转变,以及从化学能推进向更高能量密度推进的升级,形成了型谱化空间推进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空间防务等领域,支撑了国家航天重大型号任务,促进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空间推进取得的成绩,然后对化学推进、电推进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攻关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包为民  汪小卫 《宇航学报》2022,43(6):705-712
提出了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概念,对全球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从人类文明、太空格局、战略安全、科技经济全方位发展等维度阐述了我国开展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了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体系组成、能力需求和技术难点,从科学、经济和工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效益,最后给出了发展路线;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大规模开展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空间作战中的空基平台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发展问题。从分析新世纪战争中空间作战的军事需求入手,进而讨论了空间作战武器平台与武器装备的发展问题,回顾了机载反卫星导弹的研制与发展历程,探讨了反卫星导弹的关键技术。针对机载反卫星导弹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孟中杰  黄攀峰  鲁迎波  胡永新 《宇航学报》2019,40(10):1134-1145
针对空间系绳在空间在轨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问题,在简述空间系绳传统应用及试验情况的基础上,综述了空间绳系机器人、空间绳网机器人两类新在轨应用方式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包括动力学建模、结构设计、相对状态测量、逼近/抓捕控制、拖曳变轨等。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空间系绳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形势下的空间法问题——在中国空间法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学术报告贺其治空间法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兴部门。它不仅同空间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同国际形势和空间形势有着紧密的联系。空间形势的发展在国际形势的剧变下,空间形势也发生了新变化。其特点是:1.空间竞争...  相似文献   

19.
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反射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是卫星载荷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一代航天器的关键产品。回顾了当今国内外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发展状况,介绍了多种典型的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反射器。总结分析了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反射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同时,对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尤其是大于50 m的极大型展开天线反射器结构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