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彤  朱斌 《西南航空》2007,(1):32-37
史学家说,三国是一个时代;军事家说,三国是一本兵书;政治家说,三国是一面镜子;游戏开发商说,三国是一台印钞机;戏迷说,三国是一部永不谢幕的大戏,说书者则说,三国就是我们的饭碗;而对普通百姓而言,三国就是三国,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
郑旭升 《今日民航》2010,(1):102-105
早在蒙昧时期,华夏的始祖伏羲氏与神农氏就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自此,无论朝代更迭,无论世事枯荣,古琴历经数千年而不辍,成为中国文人直抒胸臆的方式以及怡情养性、励志修心的工具。在士大夫的生命中,无论是浪迹天涯游学求道,还是掷笔从戎,古琴都传达着达者兼济天下的雄心,诉说着穷者独善其身的无奈。故而,古琴是华夏文人指尖心灵的吟唱,琴曲则是文人笔下无形的诗篇。  相似文献   

3.
邹碧华 《今日民航》2010,(12):92-92
《哲学的慰藉》选取了6位哲人——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在这6位哲人中,有宁静内敛的智者,有世俗而讲求实际的生活导师,也有颇具诗人气质、勃发着生命意志冲动的强人、狂人。德波顿这种选择处理的方式很见用心。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  相似文献   

4.
雷虎 《西南航空》2011,(5):102-105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一一我们每个人讲或听这故事时都嬉皮笑脸。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座城,城里住着一群人,人人心里原本都有座山,地震了,山崩了,城毁了,城建了,山下有城,城里有人,人人心里不再有座山一一这是电影《观音山》要表达的主旨。导演李玉在拍这电影、观众在看这电影时,心情都沉重而压抑。电影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范冰冰、陈柏霖为代表的年轻人遭遇的成长烦恼;暗线是张艾嘉为代表的中年人遭遇的中年危机。在两代人的碰撞过程中,彼此发现烦恼只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危机也只不过是"天凉好个秋"。  相似文献   

5.
每一年高考录取,都会出现"一本、二本、三本"的字眼儿。在广大读者、学生、家长的意识中,进入"一本、二本"的学生似乎就高人一等,"三本"考生则似乎低人一等。一些"三本"考生自己也是唉声叹气,给自己的心灵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三本"考生真的就低人一等吗?怎样把"三本"考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蒲果泉博士。采访中蒲院长妙语连珠,有很多经典的语录,充满着哲理的思辨,不论对教育工作者,还是对考生家长都必有裨益。高考即将来临,我们推出这篇专访,希望广大考生释放压力,以轻松的心态应考,同时也祝愿广大考生考出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春节元素     
《今日民航》2012,(1):24-31
北舞龙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的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现在只能在图画中见到了!但中国人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没于天地火三界。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国外虽不时有灭世之说,但是作为龙的传人,龙年必定是大展宏图、展翅高飞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朱晓剑 《今日民航》2011,(2):100-100
这本书是由一行禅师的三本著作《初恋三摩地》、《般若之心》、《与生命相约》集结而成。在《初恋三摩地》,你可以看到在一般大师身上绝对听不到的"一行禅师说自己的初恋故事",而由此来了解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华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般若之心》谈《心经》,《与生命相约》则是谈小乘佛教的《上座比丘经》,告诉人们如何活在当下。在他的深入浅出的阐释下,不仅易懂,而且容易在生活中实践。  相似文献   

8.
魏晋 《西南航空》2007,116(9):58-62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仿佛是飘落在青藏高原的三条哈达,曲折蜿蜒。它们顺着横断山脉,平行进入滇西北。来到石鼓镇,金沙江突然来了个"V"字形大转弯,告别了怒江和澜沧江缓缓向东北方向流去。"三江并流"因它的这一决定而就此打住,而它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虎跳峡便是它改变航道后,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劈"开的自然胜境。虎跳峡,这是一个被赋予了传奇色彩与被寄予了梦想的峡谷。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航》2012,(7):128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与三人战斗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却为吕布赢。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赫尔泽是一位著名的"幽灵猎人"。4岁时,他便在婴儿室里给一群惊恐万分的娃娃们讲鬼故事了。他一生写了100多本有关鬼的书,尽管以美国首席捉鬼者自居,但他喜欢人们称他为博士或更好一点称为"教授",如果能把他看作是科学家则最好不过。他说,在西方,鬼与捉鬼一直与科学纠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静岛 《西南航空》2005,(3):91-91
天下有多大,古代的帝三将相会国为一个美女而失天下。所以美女和天下似乎很难下容,而现代的娱乐天下则必然是美女当道的时代,谁都知道美女多了帅哥自然多,酒吧的人也就多了,“人多了,就是时尚!”这是阿伦的语录。  相似文献   

12.
AJ在 《今日民航》2013,(1):112-113
正《天伦劫》导演:巴贝特·施罗德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连姆·尼森、爱德华·福隆故事梗概: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小镇上住着莱恩一家,父母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医生,加上一儿一女四口人过着比身边的人都更幸福一些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镇上的雪里趴着一个死了的姑娘,人们说她的死和莱恩家大儿子杰克有关。风波就此而起,而杰克也瞬间失踪。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小镇上的所有人都成为了有故事可说的人,而莱恩家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3.
这本书是为那些体验过阅读乐趣——愉悦、智慧、欢乐——的人而写的。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对不同类书籍进行了评价,并推荐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应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涵盖阅读方方面面,而又与时代同行的书。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航》2013,(7):122-122
小和尚站起来.躺下;躺下,又站起来。禅师见小和尚举止怪异.便问:"你在做什么呢?"小和尚搔搔脑袋,疑惑地问:"当我站起来时,阴影就出现了:当我躺下时,阴影便消失。为什么一个人站着有阴影而躺下没有呢?""一个人躺着时,会摔倒吗?"禅师问。"一个躺着的人怎么会摔倒呢?躺着是最安全的了。"小和尚说。"正因为一个人躺着最安全,所以也就没有人生的阴影.没有摔倒和失败的担忧。躺着的人生.虽然最安全.便也是最  相似文献   

15.
彬彬  孙超 《今日民航》2010,(2):52-57
虎年的第一天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甜蜜开端。19年,一个长久的轮回后才能在农历初一这一天享受到情人节的浪漫。不过,为了营造这份浪漫,很多的民航人却只能享受着云层上的寂寞,然后期盼着任务结束后,给家人一个温暖的电话,说一声:"亲爱的,我落地了。"  相似文献   

16.
任成武 《西南航空》2001,59(3):35-38
"吃在四川,味在成都",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认同这句话,但成都却绝对是一个最繁华的餐饮之都.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成都人好吃,毋宁说成都这地方有一种地气,能聚集强化吃的意念,能激发人们对吃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竹之食     
秦风  江静 《西南航空》2005,(5):46-49
可以说;大熊猫和老饕是四川的两大“特产”,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老饕们的天堂。看上去,深藏于山林的大熊猫与生活在市井的老饕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除了熬夜过多会留下一双“熊猫眼”,其实,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通之处:“食竹”,同是“食竹”,大熊猫吃箭竹的干和叶,而人则显得“饥饿”多了,从竹笋、竹叶到竹筒皆被用于饮食之中,且殃及大多数竹类。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今日民航》2012,(11):120-120
"老实"在当今的中国几乎快成了贬义词,若是想夸别人家的孩子,多半要用"机灵"一类的词,换成"老实"则是要遭人父母白眼的。"老实人"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行为循规蹈矩,甚至有些不知变通,坐失良机;"机灵人"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为机动灵活,完全视机会和利益而动,不放过任何有利益的机会,仿佛规矩都是给"老实人"定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机灵人",但中国的"机灵人"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徐蕾 《今日民航》2013,(2):60-61
正闹中取静,是刘克安情有独钟的生活风格,也是他日臻完善的人生品格。他说,水欲静则为冰,人欲静则常守。对他而言,静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深处,蕴藏着一个墨道守正的执著追求。他与书法正是如此。刘克安对书法的爱好,源自于他的初中老师。初中时代的刘克安被老师刚劲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元波 《西南航空》2011,(10):132-133
两个人在云端摆的龙门阵当今是崇尚智慧的年代,有"智者为王"的说法。崇尚智慧从何时开始?应当说是人类告别愚昧以后就开始了,而今日之"信息时代"更甚。对于智慧的理解,说法众多。我们不妨把智慧分为三个层次,以"知识层次"、"运用层次"、"心灵层次"来读解"智慧"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