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3种对流层散射传播机制,并对不同参数下的对流层散射链路传输损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参数为5GHz频段和100km的典型散射链路,其传输损耗超过200dB。在广义散射截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流层散射信号传输函数模型,重点研究了对流层散射信号的延迟功率谱特性;从实际散射链路出发,对不同基线距离下的归一化延迟功率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线距离越远,则波束宽度越宽,相应的归一化延迟功率谱扩展越宽。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空间轨道飞行目标动态宽带散射特性建模方法,重点对某卫星动态宽带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并通过轨道飞行过程中卫星一维距离像的积累获取了散射中心历程图,提出了由飞行过程中形成的散射中心历程图来判断卫星的结构特点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亚毫米波探测的优点及其应用方向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国内现有实验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目标亚毫米波相干散射特性建模、亚毫米波散射特性模拟测量方法、建立缩比模型和目标散射特性数据库等实验室亚毫米波散射特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防空导弹引战配合中对飞机目标散射特性的仿真研究,讨论了雷达引信所遇到的目标散射特性,认为在研究近场散射特性时应将理论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加强缩比仿真试验.给出了一些缩比目标模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标光散射特性理论建模研究是空间目标光学特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卫星等复杂空间目标,进行光散射建模计算的关键点和难点是解决复杂目标不同部件之间的遮挡关系和光线在目标内部的再次散射问题。通过对已有方法的比较,依据光线跟踪算法并结合蒙特卡罗法思想给出了更为有效和快速的建模计算方法,并把该方法运用到对某卫星光散射特性理论建模中,给出了该卫星在太阳光照下的光散射亮度图像。  相似文献   

6.
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载荷作为重要的成像手段,具有焦距长、分辨率高等特点,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的分层特性,光线在大气中斜视传播时,导致光谱展宽并产生色散和畸变,严重影响系统成像分辨率和目标定位精度。文章分析了斜视成像的几何特性;利用MODTRAN软件仿真分析了斜视成像时大气透过特性和光谱散射特性;通过光线追踪法定量分析了大气色散对可见光和中波红外谱段的光线弯曲和光谱色散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多光谱ZnS楔形窗口补偿方法。结果表明,远距离斜视成像可见光近红外0.50~0.95μm透过率高,散射小;中波3.70~4.80μm散射和路径辐射效应较小,光线斜视传播时,光线弯曲角度基本一致;大气色散对可见光谱段影响较大,航高20km斜视120km时,成像分辨率由0.375m退化至4.2m,大气色散对中波红外谱段影响较小;色散补偿后,可见光谱段色散角度下降为原来的1/2,中波红外谱段不受影响,在提升可见光成像品质的同时,保持中波红外谱段色散特性不变。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海航天》2015,32(6)
研究了折叠变换式集中器变换媒质的散射特性。给出了折叠变换式集中器的理论基础,用有限元法仿真软件计算了折叠变换式集中器变换媒质的散射特性,分析折叠变换媒质的参数。发现此类器件在设计中存在最优化数值,给出了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9.
开展海上舰船目标复合场景电磁散射机理和模型研究对于海洋环境中的船只监测以及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向高分辨雷达对海探测需求,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海洋环境提出的一系列电磁散射模型,具体包括:1)针对海面电磁散射提出的毛细波修正面元散射模型,面元化的简化小斜率近似模型以及针对高海情海面提出的考虑破碎波影响的面元化散射模型;2)针对电大尺寸目标提出的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算法及其硬件加速实现方案;3)针对船海复合场景提出的面元散射模型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方法。最后给出了电磁散射模型在海杂波特性仿真分析、电大尺寸目标雷达特性分析、目标及船海复合场景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仿真与目标探测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环境与军用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对雷达探测、目标识别、反隐身技术等众多领域的工程应用均有较重要的军事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低秩类快速算法的混合位积分方程方法,用来快速分析掩体下方军用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特性.该方法由传统矩量法结合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构成,可以实现对藏于防空洞中或掩体下方坦克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1.
Ougolnikov  O. S.  Maslov  I. A. 《Cosmic Research》2002,40(3):224-232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multiply scattered light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 clear twilight, as well as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scattering and scattering by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on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twilight sky backgroun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work is based on wide-angle polarimetric CCD-observations of the twilight sky near zenith in the U, B, V, and R bands, which were carried out in summer 2000 at the South Laboratory of the Moscow Shternberg Astronomical Institute.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we have determined the fraction of single-scattered light in clear twilight in the zenith for the U, B, and V bands and have estimated the lower limit of this value for the R band. The analysis of color and polarimetric evolution of the sky background was made taking into account single and multiple scattering properties. The characteristic height of the upper boundary of the tropospheric aerosol layer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was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燃烧室压力振荡对喷嘴出口流量振荡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分析了燃烧室压力振荡引起喷嘴出口流量振荡的振荡传递.推导了振荡传递过程的传递函数。讨论带有各种喷嘴的燃烧室的动态特性,计算了燃烧室压强、喷嘴压降、喷嘴类型及结构尺寸对燃烧室压力振荡引起喷嘴出口流量振荡的影响.得到了喷嘴在此传递过程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流层延迟修正误差是深空干涉测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通过修正对流层经典天顶延迟模型和Niell映射函数NMF(Niell Mapping Function)构建了一种高精度区域对流层延迟模型。首先,结合我国深空网喀什深空站对流层延迟实测数据,对Saastamoinen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拟合修正天顶干延迟参数,模型精度相对改善29.6%;然后,针对NMF低仰角情况下映射偏差较大的问题,构建偏差函数模型,显著改善了低仰角下的映射性能,经实测数据验证:仰角在0°~30°时,对流层延迟模型偏差相对改善约30%。改进后的对流层区域模型估计精度高,可为我国深空干涉测量对流层延迟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时间、空间及运动的测量原理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金 《宇航学报》2000,21(3):13-23
本文从分析时间、空间及运动的测量机理出发建立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导出了建立在电磁信号单向传递的相对性原理基础上的时空对称的新加里略变换,并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对新加里略变换的协变性。阐明了光速不变原理和洛伦兹变换的物理意义和实质。引进了两套自治的速度定义,对应两套自治的变换。讨论了超光速运动的测量机制,相对运动特征出现负值是超光速运动的特征,导出了对应超光速运动的新加里略变换和洛伦兹变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卫星风云四号高精度轨道计算需求,地面跟踪系统设计了多台站双频双程测距模式。详细给出了信号传播介质改正中的电离层与对流层处理方法,并给出了风云四号卫星动力学轨道确定策略。在非变轨期间,采用动力学定轨方法。轨道确定残差分析,测量噪声均方根优于0.5 m。通过轨道重叠分析,非变轨期间精度优于20 m。动量轮卸载期间,采用估计经验力的方法,其定轨残差优于1 m。对多弧段数据处理表明文中方法满足同步卫星双程测距模式下的高精度轨道跟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等离子体柱天线的系统构成,分析了等离子体柱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表面波在等离子体柱天线中的传播特性、等离子体柱内的电子分布,以及天线的长度、噪声与辐射特性。分析表明:表面波能激发和维持等离子体柱,等离子体柱可构成等离子体天线,且具易隐身、可控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contains the photometric and polarimetric analysis of the sky background near the zenith during the twilights and the nights of different years and seasons. The period of enhanced tropospheric aerosol content during the summer 2009 is noticed. The aerosol scattering of solar emiss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total twilight sky background, and similar data on lunar emission is taken from the night sky backgrou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relatively clear troposphere of winter 2006.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olarization scattering function of trop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during the nighttime.  相似文献   

18.
阴影环境下陆地移动卫星信道模型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陆地移动卫星信道传播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阴影环境下移动卫星信道的混合模型,并采用随机数产生器实现了该信道模型的统计特性仿真。通过与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比较,验证了该信道模型和仿真实现方法的正确性。由于移动卫星信道是一个复杂的时变随机信道,所以,通过随机数产生器产生的统计特性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邱景辉  索莹  邓维波 《宇航学报》2010,31(3):825-829
对电磁波在再入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在不减少辐射口面处等离子体电 子总数的条件下,提出一种极化方向电子密度周期变化分布降低电磁波衰减的方法。对于电 子密度均匀分布与再入过程中实际分布的等离子体模型,采用发射与接收天线,对电磁波在 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得到了电子密度均匀分布与周期变化时的电场分布图,分 别计算了电子密度均匀分布与实际分布时的电磁波衰减,对原分布与周期变化分布时产生的 电磁波衰减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极化方向电子密度的周期变化,可有效改善电磁波的 传播特性,使电磁波衰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空间环境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空间环境对无线电通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种因素制约下的等离子体环境对电波传播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电离层模型,接着详细讲述了工程实用电离层模型;随后给出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传播路径和等离子体介质在磁场环境下对电磁波影响的定量分析,并建议将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包括星际等离子体环境和电离层等离子体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来考虑地磁场对等离子体电磁特性的影响;最后基于目前理论的不足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