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德育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强化以德育人的认识,迎接新形势的考验与挑战,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个人成长、国家繁荣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关怀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和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从营造良好的关怀环境、提高教师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在课程中融入关怀教育理念和内容、以关怀为纽带重塑师生关系入手,实施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本化德育是当前德育发展的趋势。在德育过程中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自我价值并从个体的自我需要出发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从人本化德育的本质入手,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本化德育的构建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提出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大学道德教育任重道远。为此,笔者对新时期的大学德育改革进行了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量化考核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为应用型高校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上打好基础。德育量化考核的良好运行需要五大要素:建立德育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全校上下协同的德育量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德育量化考核的文化氛围;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管。  相似文献   

6.
德育的潜在作用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其自身发展和不断完善。文章概括了大学生素质结构及其优化,分析了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匮乏入手,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从德育角度探寻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提出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于德育环节客观、主观存在的瓶颈,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德育发展因素的成因。通过模块式实践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探讨适应地方高校的实践育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提出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于德育环节客观、主观存在的瓶颈,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德育发展因素的成因。通过模块式实践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探讨适应地方高校的实践育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儒家德育思想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认识,用儒家德育思想指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提高现代公民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道德情感教育缺失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角度讲,一个人道德品格的形成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多年来,我们充分注意了道德认知教育,但却忽略了道德情感教育,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今天的高校德育工作,应把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积极寻找对策,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尽快形成,实现知行合一,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目的在于强化育人的主导功能。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以理论教学与拓展实训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代高校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从而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松散性的特点,因此它的脆弱性和隐患性不容忽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网络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在认清高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深化对儒家德育思想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认识,用儒家德育思想指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提高现代公民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在肯定青年教师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从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和青年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青年教师思想道德“衰微”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能够促进人性发展与完善并具有综合社会功能的艺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存在,而要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处于性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外界环境充满兴趣又极为敏感.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环境对大学生的作用激发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方面的良好意识,培养出大学生积极的情感取向、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