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成立了由该中心负责人亲自指挥的青海地震遥感监测应急小组,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用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地震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孟别 《航天员》2009,(1):18-23
关于叙事,没有谁比亲历者更有发言权。 作为当事人。来自总装备部·绵阳八一帐篷学校的青年教师何竹,带我们走进了她所见证的地震灾区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4月14日,在获悉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在为受灾地区同胞感到痛心和悲伤的同时,青岛空管站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做好抗震救灾航班的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优先保障救灾航班顺利飞行。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km。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时间相距5年,空间相距85km。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中国人民迅速反应,从中央到地方,各界人士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行动中。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与定位系统、空基投送系统等一系列高新科技装备,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距汶川地震5年后,卫星在救灾中做了些什么?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空中交通管理》2010,(5):45-47
从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以来,西北空管人再次经受了一场情感与精神、素质与基础的严峻考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天灾博弈的战斗中.西北空管人以意志和力量援助灾区人民,撑起玉树蓝天.竭尽忠诚使命,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挺起空中脊梁。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自然灾害救助业务需求,分析了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应用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快鸟”(Quickbird)卫星、地球资源观测卫星一B(EROS—B)的光学数据、“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COSMO—Skymed)星座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航空及无人机的遥感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灾民安置点规划、房屋倒损评估、帐篷动态监测、灾后灾民安置及环境、房屋恢复重建进度等进行了研究,其相关产品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救灾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6月3日5时34分,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300余人受伤,受灾人数达18万多人。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省各级部门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为了及时运送云南省领导赶赴地震现场开展抗震救灾指挥工作,6月3日9时12分,东方航空云南公司紧急申请临时加班飞行: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2,(5):4-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4月9日宣布,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于4月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这位发言人介绍,神舟九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千里驰援青海玉树的救灾行动迅即展开。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0,(2):14-17
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玉树县境内绝大多数房屋倒塌,两千多人遇难。闻悉灾情,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向玉树灾区捐款捐物,航天员们说,"我们希望借助《航天员》杂志,呼吁更多的人去关心和帮助玉树灾区,希望玉树同胞早日走出灾难,重建家园。我们为同胞们祈福……"  相似文献   

11.
4月11日.根据民航总局空管局飞行校验中心的安排,兰州空管中心对中川本场DVOR/MDE设备进行了定期飞行校验。在校飞前,兰州空管中心相关部门精心组织,4月7日召开了兰州机场公司、校飞机组、油料、机场公安处等单位等参加的飞行协调会.布置了保证本次校飞所必需的相关工作任务,制定了校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预案。  相似文献   

12.
辛宝恒 《航天》2011,(5):24-25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世界各国在"地球日"前后相继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本刊结合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思考,特组了以下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空中交通管理》2010,(5):F0002-F0002,I0001
<正>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面救援交通不便,空中交通成为抗震救灾最快速的救援通道。民航空管系统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保障了通往玉树的空中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而位于救援第一线的西北空管人,更是以坚强的意志、果断的措施和过硬的本领,为玉树及时有序的救援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徐玥 《航天员》2011,(2):30-32
意大利纪念邮票 据“俄罗斯之声”4月7日报道,意大利邮政局计划将很快发行“加加林”飞行50周年纪念邮票,而且在4月12日举行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10,(5):F0002-F0002,1
中国航天三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均简称三部)成立于1960年4月26日,是我国飞航产品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飞航产品的研究开发、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试验验证和售后服务等任务。  相似文献   

16.
3月25日,河北空管分局顺利完成了航行情报动态信息管理系统(CNMS)备用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据补全,并于3月26日系统投入试运行,4月18日通过初步验收。  相似文献   

17.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07,(5):9-9,13
4月20日至21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2007年财经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06年财经工作,部署今年经济发展任务并下达经济考核指标。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副总经理吴卓、马兴瑞、许达哲、雷凡培,纪检组组长李金生,总会计师吴艳华.总经理助理张丽辉、赵晓晨,总工程师杨海成、孙为钢,总法律顾问巴日斯,总部各部门领导,各院、公司、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等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行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地震构造调查、震害评估、地震热异常监测等。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国产卫星数据正逐渐替代国外卫星数据,在地震行业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29日,中国首颗静止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为卫星地震应用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文章从地震热异常监测、区域地震构造研究、极震区宏观破坏识别三方面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地震三大主体业务中的应用潜力。还以2014年鲁甸地震为例,利用"高分四号"卫星数据对震后造成的大型滑坡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能够从空间上识别大型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位置,可为震后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和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08,(3):52-53
面对灾难,孩子泪水已经流尽;面对昨天,我们不再去回首。六一,我们共同努力,让灾区儿童绽开了笑容。五月三十日,我国飞天第一人、"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到四川绵阳八一帐篷学校,与部分从北川灾区转移到这里学习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5,(5):42-4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4月6日向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20年宇宙开发长期计划.内容包括日本宇航员在月面进行资源调查和用观测卫星网及早了解地震受灾情况等。长期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开发出探月所需的机器人和纳米技术.并设计出能够载运货物和人员的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还计划用20年时间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2015年前,日本将就是否具体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以及是否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基地进行评审。关于灾害对策.长期计划提出将有效利用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如用多颗卫星为调查受灾地区的范围和灾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