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钛合金激光焊接的气孔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钛合金自熔激光焊接试样中的气孔数量及分布进行了金相观察,并进行了酸洗试样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未穿透激光焊接过程会形成气孔,酸洗对气孔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根据气孔的位置分布及尺寸大小,提出将钛合金激光焊接气孔分为Ⅰ型气孔和Ⅱ型气孔,并阐述了未穿透激光焊接过程中Ⅰ型气孔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焊接气孔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焊接气孔产生的原因,根据电子束非穿透焊缝根部气孔及穿透焊缝内部气孔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减少气孔的焊接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压气机转子组件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低压压气机转子真空电子束焊接出现的气孔缺陷,焊接飞溅,组件焊接变形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零件的一次焊接合格率和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外加间歇交变纵向磁场对GTAW焊缝中气孔的抑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LD10CS铝合金焊接接头易产生气孔的现象,采用外加间歇交变纵向磁场的GTAW焊接技术,选用合理的焊接规范,有效地抑制了焊缝中气孔的产生,并探讨了外加间歇交变纵向磁场抑制气孔的方法和机理。  相似文献   

5.
2219 铝合金气孔敏感性较强,变极性TIG 焊接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和抑制气孔产生,是适合于
2219 铝合金的焊接工艺。本文介绍了2219T62 铝合金VPTIG 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和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2219T62 铝合金VPTIG 焊接接头强度系数可以达到65% 以上,焊接接头为混合
断裂方式,VPTIG 焊缝盖面层气孔相比打底层较多。  相似文献   

6.
激光焊接是一种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窄、工件变形小的高效焊接方法,但单激光焊接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冷却速度较快,易产生裂纹、气孔等缺陷。加入合适的气场或采用摆动激光可有效抑制飞溅和气孔等缺陷;采用电弧辅助激光焊接可有效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减少接头缺陷;通过超声波场、磁场、电场辅助激光焊接能够细化晶粒、降低元素偏析和裂纹敏感性,提升接头性能。分别从工艺优化、加入辅助热源、加入辅助能场3个角度对激光焊接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目前能场辅助激光焊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2195铝锂合金在焊接时裂纹敏感性高、气孔敏感性高、易氧化等问题,开展氩弧焊接工艺研究,对焊接头的抗裂性、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提高焊缝金属中的Cu含量,可以有效降低2195铝锂合金熔焊接头的裂纹敏感性,裂纹率K1=0%,K2=0%。2195铝锂合金单面双层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376 MPa,延伸率达到5.5%。提高焊接试板的清理深度可以解决焊接气孔敏感性高的问题,增加氩气拖后保护及背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焊接氧化问题。熔焊工艺研究可为2195铝锂合金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小直径薄壁管的全位置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K-200全位置焊管机焊接小直径薄壁铝合金导管,必须解决好焊缝的表面成形和内部气孔问题。分析了气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抑制气孔的措施。大量试验表明,采用加填充环和背保护气加压的方法可改善焊缝成形;通过严格的焊前清理、合理的参数设置等抑制气孔的工艺措施可获得理想的气孔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文摘研究了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在平焊、横焊两种位置下工艺参数对气孔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焊时,气孔生成量随激光功率、离焦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焊接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横焊时,气孔生成量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离焦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进行焊接,气孔生成量大幅减少,在两种位置下均可得到内部质量良好的焊缝。  相似文献   

10.
5083铝合金摆动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铝合金激光焊接内部气孔,提升焊缝质量,采用摆动的光纤激光对6mm-5083铝合金锁底对接接头进行摆动激光-MIG复合焊接。研究了摆动激光束的频率、振幅对焊缝内部气孔数量和熔深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焊接电流、摆动频率对焊缝内部质量的影响,获取了最优参数,进而分析了最优参数下焊缝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束摆动频率及振幅的提升均有助于消除气孔缺欠,各因素对气孔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束摆动频率、焊接电流、焊接速度、激光功率,当采用功率6400W、焊接电流136A、焊接速度28mm/s、摆动频率240Hz、摆动振幅1 5mm的参数焊接6mm-5083铝合金时,焊缝内部无明显气孔,接头平均硬度为70.4HV,焊缝强度278MPa,达到母材91.9%。  相似文献   

11.
对TA15钛合金氩弧焊接接头的组织和疲劳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气孔缺陷和疲劳寿命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疲劳裂纹起源于焊缝的亚表面或者内部气孔缺陷,当气孔尺寸较小时,断口会出现“鱼眼”形貌特征;应力水平较低时,气孔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尤为显著,在特定的应力水平下,可以通过构件中的气孔缺陷尺寸来预测其寿命,对于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和构件焊接质量的评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气道筒体纵向呈双S形曲度,分三块拉伸成形后,采用氩弧焊组合焊接;整个焊接组合件由筒体与角材连接(采用电阻缝焊和氩弧焊)而成。焊接时容易产生气孔、焊接变形和漏气,焊后整体气密检查困难,采用相应措施后,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SiCp/Al的熔化焊及高能束焊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熔化焊接,尤其是高能束焊接,围绕焊缝成形、有害相Al4C3生成、焊接气孔等影响该类材料焊接质量的若干问题,从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要扩大等离子弧焊接工艺的应用范围,当前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随着被焊材料厚度的增大,焊接规范区域变窄,特别是每当焊接厚度>6毫米时,焊接规范参数(离子气流量、焊接电流等)稍微变化即会导致未焊透或烧穿;一是焊接环形件时,收弧处容易产生气孔。这两个问题是与等离子弧焊枪的性能密切相关的;而焊枪性能的优劣关键在于喷嘴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可清楚地观察整个焊接过程等优点,因此,目前各工业部门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我厂在应用细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设备为自制三相桥式硅整流有级调压焊机,焊丝为H08Mn2SiA,直径0.6~0.9毫米,被焊材料为30CrMnSiA钢板,厚度小于3毫米),发现焊缝中存在大量气孔,严重影响焊接质量。经过不断试验、改进,现在气孔问题已基本解决。下面重点谈谈气孔的产生与预防。  相似文献   

16.
构架是起落架的关键部件之一,它与后轮轴相联,着陆时承受着强大的冲击载荷,因此焊接气孔危害极大,会造成应力集中,影响焊接强度,甚至引起脆断。我们在试制起落架构架时常产生焊接气孔,每批零件大约有70%不符合标准而要补焊。这样对产品质量及生产周期都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技术常用于格栅、腔体结构、燃烧室组件等航空、航天、兵器领域复杂小型零件的制造.为了适应大尺寸零部件的制造,较为理想的方案是采用分段增材成形+拼焊连接的方案,针对SLM成形TC4钛合金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工艺验证研究,分析了SLM成形材料焊接气孔缺陷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不同焊接工艺对气孔缺陷的改...  相似文献   

18.
TC4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后电子束焊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TC4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后的零件特征,设计了合理的电子束焊接试验方法,进行了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组织试验分析,提出了解决焊缝中气孔缺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弧焊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焊缝致密,解决了电弧焊表层气孔多、返修率高的问题,因此,在某些构件的焊接上,可以取代电弧焊。然而,在飞机起落架小直径筒形重要受力构件(30CrMnSiA)上进一步扩大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焊接参数繁多,焊接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不完全可控和完全不可控的因素,而人工又无法准确观察并及时调整参数去补偿这些因素的变化,使等离子焊规范参数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机器人钨极氩弧焊(GTAW)是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的主要成形制造方法,内部气孔是其典型焊接缺陷。由于它与传感信息的弱相关性,实现准确的在线气孔检测仍极具挑战。利用SEM和EDS对气孔的宏观分布、成分含量及大小进行定性及定量表征,发现了两类内部气孔以及镁元素在气孔产生及长大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气孔与氢谱线(656.28nm)之间的强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氢谱线主分量系数(PCoefHS)的气孔在线监测方法,最后通过集成PCA–Tsne技术对不同程度气孔缺陷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对严重链状气孔、中度气孔及无气孔缺陷焊缝的有效检测及可视化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