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维亚声速冲击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可压缩的N-S方程进行离散,对喷嘴的亚声速垂直冲击射流和斜冲击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网络的划分采用非结构性网络,湍流模型为RNGκ-ε湍流模型,在近壁处采用壁面函数进行修正,流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一致。计算可得到垂直冲击流场结构的三个区域:自由射流、滞止区和壁面射流区域,并显示出垂直冲击点附近区域的卷吸回流、速度分布。冲击射流近壁处存在着回流现象,由于边界层流动和近壁回流引起距离固壁2D内的速度梯度变化较大。斜冲击在近壁处平行壁面速度的最大值,以及壁面上的总压最大值都偏离冲击点,并且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受限射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柱形燃烧室内的轴对称等温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回流是这类流场的普遍特征。它对于燃烧室火焰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影响回流特征的多种因素。以压力-速度为主要变量,采用K-ε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方法的特征之一是膨胀流动的阶梯形边界表示法。结果包括回流区特征及预示的平均流线分布图。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相当吻合。这说明了此方法可用于燃烧室性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回流燃烧室流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有/无燃烧状态下燃烧室热态和冷态流场的特征和流动特性,针对某型回流燃烧室单头部试验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燃烧室燃烧状态下不同截面处的热态流场,以及没有燃烧状态下不同截面处的冷态流场,探讨不同总压损失系数对回流燃烧室热态/冷态流场特征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总压损失系数的增大,冷态条件下各截面流场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如射流孔穿透深度、射流角度、回流区位置及大小、流线等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各位置点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热态条件下各截面流场随着总压损失系数增大,流场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相同总压损失系数时,热态流场与冷态流场存在差异,燃油喷射与气流的相对运动将会对燃烧室头部的流场结构造成影响,速度较冷态流动时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涉及燃烧室设计者感兴趣的流体力学研究课题。一些不同类型的回流区存在于燃烧室中。本文对各种回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 本文旨在研究非流线体火焰稳焰器周围的流场以及同向射流产生中心回流区的条件。编制了适于模拟许多燃烧室构型的通用程序。其特征之一是稳焰器侧壁的分层台阶表示法。计算采用压力-速度原始变量以及k-ε湍流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了燃烧室设计参数的有趣的影响。可采用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程序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气-固上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一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航空发动机折流燃烧室内部复杂流场结构,对一种带有离心甩油盘的单头部环形折流燃烧室冷热态流场进行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模拟了从启动状态到稳定燃烧状态的完整非稳态过程,获得了该燃烧室流量分配、压力损失等参数以及冷热态流场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冷热态下燃烧区流场结构分为主回流区和次回流区两部分,主回流区冷态时呈现多涡结构,热态时回流区形状受燃油射流影响呈现对称的双涡结构;(2)燃烧室中各涡团结构由各进气孔射流相互作用形成,涡团结构促进燃烧室内部的能量和质量交换;(3)热态时燃烧室前后涡流板周围存在两个稳定的点火源。  相似文献   

8.
突扩燃烧室湍流射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燃烧与混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κ-ε湍流模型和快速化学反应的守恒标量简化PDF模型,对有中心射流和环状射流相互作用的突扩燃烧室内的湍流流动,混合与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环状射流与中心射流的速度比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时突扩燃烧室内湍流回流流场的变化,揭示了较大的射流速度比对突扩燃烧室内湍流混合与燃烧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轴向分级柔和燃烧器中,采用了交叉射流、切向旋流两种掺混方式,通过实验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从流场和组分分布角度比较了两种掺混方式的掺混特点,从火焰特征、NO/CO排放方面比较了燃烧性能.实验以甲烷为燃料,热功率为16.2~25.9kW,相对切向旋流,交叉射流延缓了燃料、空气的直接混合,燃料、空气燃烧前经回流烟气充分预热和稀释,火焰根部有抬升,反应区体积大,火焰特征更接近柔和燃烧.同时,交叉射流分级燃烧器的污染物排放性能更优,回流比例为0.5、当量比为0.6时,烟气中NO和CO体积分数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10.
丛彬彬  万田  樊菁 《推进技术》2020,41(2):314-323
高温射流流场计算是尾焰辐射目标特性计算的前提,然而由于缺少可靠实验数据,针对湍流超声速射流的数值模拟多集中于低温射流,高温射流计算与实验的对比工作还很少见。利用k-ωSST双方程湍流模型,模拟了多个典型超声速射流实验的流场速度与温度分布,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建立了一种超声速射流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多个低温射流的实验与计算结果,探索了湍流模型中可压缩修正以及来流湍动粘性比对超声速射流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针对火箭发动机尾焰实验,计算尾焰流场与流场红外辐射,流场辐射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符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方法。最终认为经过可压缩修正的k-ωSST双方程湍流模型结合湍动粘性比取值30可以作为超声射流计算中较为典型的湍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A magnetohydrodynamic model of the solar wind flow is constructed using a kinematic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a phenomenolog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lar wind plasm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ing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mponent normal to the ecliptic plane. This component is mostly important for the magnetospheric dynamics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solar wind electric field. A simpl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of the solar wind flow past the magnetosphere is presented. In this approach the magnetopause and the Earth's bow shock are approximated by the paraboloids of revolution. Superpos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bulk solar wind plasma motion and the magnetic field diffusion results in an incomplete screening of the IMF by the magnetopause. It is shown that the normal to the magnetopause component of the solar wind magnetic field and the tangential component of the electric field penetrated into the magnetosphere are determined by the quarter square of the magnetic Reynolds number. In final, a dynamic model of the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is constructed. This model can describe the magnetosphere in the course of the severe magnetic storm.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lux structure is unstable and can drive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are discussed. The model calc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for September 24–26, 1998 magnetic storm (Dst min=−205 nT) and substorm occurred at 02:30 UT on January 10, 1997.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事故三角模型,并通过对比和借鉴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方法(LEC法)的有关内容,对能量跟踪与屏障分析方法(ETBA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并尝试应用其来量化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PHA法)分析的结果,这样可以使得PHA分析结果具备伞面与重点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效果,并且使危险等级的划分更加明确,使其能为进一步的危险分析及建设项目的设计、整改工作提供更为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低碳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站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道德制高点上,积极倡导和推动全球低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坚持继续遵守相关公约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谋求适度的低碳发展.中国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响应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人为因素的理论研究,着重从人机环境系统方面分析了飞机维修工程中出现人为差错的原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避免人为差错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三种景深控制形式与艺术内容表现、艺术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零售业市场已向WTO成员国全面开放,面对每年近三万多亿元人民币的零售业大市场和国际跨国零售商的全面竞争,并购已经成为民族零售企业迅速形成规模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并购与退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指导并购后企业整合等政策主导作用来推动和促进民族零售企业的并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带宽增加和网络应用的日益丰富,网络受到频繁的攻击,这种攻击采用了结合病毒、蠕虫、后门等多种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蠕虫病毒及木马、黑客对网络的侵入和威胁,提出了安全防御措施,并阐述了利用Windows2003提供的防火墙为网络构筑安全防线的方法,Internet连接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栏截对Windows2003服务器的非法入侵,防止非法远程主机对服务器的扫描,提高Windows2003服务器的安全性,如果在用Windows2003构造的虚拟路由器上启用此防火墙功能,能够对整个内部网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atus of abundance information for elements in meteorites and in the Sun is reviewed, and a new table of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which should b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imitive solar nebula, is compiled and presented. Special attention is called to the elemental abundances in the silicon-to-calcium region, where many of the abundances are rather poorly determined, and where these abundances have an impact on theories of nucleosynthesis of the elements. To each elemental isotope is assigned a mechanism of nucleosynthesis which may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production of most of that isotope, and brief comments are made concerning the present statu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nucleosynthesis.This paper not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Cosmochemistry.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中极化角计算的情况,分析了极化角的产生机理,并详细推导了其计算公式.在"动中通"系统实际应用中,由于载体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极化角随之改变.本文进一步推导了极化角的补偿算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且已经在"动中通"系统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