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1995年3月14日到1998年6月4日NASA-“和平”号空间飞行的六次医疗经历。有7名美国航天员成为了“和平”号空间站6个空间乘组的成员,他们和12名俄罗斯航天员在空间中共同工作了977d。本文中所指的医疗事件是指那些影响健康卫生或乘员操作的医学问题,包括睡眠障碍等。虽然在地面问题不大,但在空间的睡眠障碍却既有可能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操作,又有可能造成因错误率增加而增大受伤的概率。另外,作者也谈到要在地面条件下进行治疗的医疗事件。  相似文献   

2.
对航天员心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贯穿于载人航天飞行的整个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微重力条件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始于“礼炮-6”号空间站飞行,在“礼炮-7”号飞行中延续,而最丰富的信息来自于“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在“和平”号空间站15年的飞行期间,有28个乘员组的35名俄罗斯航天员,7名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3.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5年7月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航天站首次对接(STS-71)成功以来,美俄航天员一直在进行安全且成功的联合轨道飞行。航天飞机照例把美国航天员送上轨道,为“和平”号航天站提供后勤保障,同“和平”号一起共同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然后把双方航天员送返地球,由俄罗斯和美国的安全管理人员及其小组单独和共同实施安全和风险管理计划,在探明并控制风险方面卓有成效。这项工作为国际航天站的发展、建设及运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1973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发射,随后有3个“阿波罗”航天员乘组分别进驻该站,并各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28d、59d和84d。“天空实验室”是人类的足智多谋战胜在当初看来似乎不可避免的技术灾难的一个辉煌例子。至1974年2月8日第三批乘组溅落,美国已证明其航天员不仅能几乎无限期地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而且能更换坏了的设备,临时提供的修理达到的程度是航天飞行开始时认为绝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宋尧 《航天员》2012,(6):55-57
2012年6月22日,加加林航天中心举行了国际空间站第32/33长期考察团的新闻发布会。主乘组包括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联盟—色船指令长、空间站工程师);美国航天员苏尼塔·威廉姆斯(飞船工程师、第32考察团工程师,第33考察团指令长);日本航天员星出彰彦(飞船工程师、空间站工程师)。备份乘组的3名航天员分别是俄罗斯航天员罗曼·罗曼年科、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美国航天员托马斯·马什伯恩。  相似文献   

8.
五年前,“联盟”宇宙号“TM-31”宇宙飞船发射入轨。“联盟”号飞船在此之前已经发射过30次,都是前往“和平”号空间站的。此次飞行是航天飞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搭载了第一期长期考察团乘组到达国际空间站并在两天后完成与航天器的对接。航天员Bill Shephard、Yuri gidzenko和Sergei Krikalev通过“联盟”号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舱门进入空间站,在太空中建立了长期有人居住的国际前哨。  相似文献   

9.
15年前,40岁的美国航天员迈克·福勒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航天员。那是1997年6月,这个已超期服役6年之久的空间站发生了升空11年来最严重的事故。福勒亲身经历了航天史上的这一次罕见事故。“和平”号空间站指令长是瓦西里·齐布利耶夫。1997年6月24日晚,瓦西里面对这个多灾多难的空间站,有许多问题要处理。一天的工作日已过去,乘员们除了充电或打扫一下舱内卫生,都各干各的事情。他们可以在主舱里品尝西式佳肴和俄罗斯红菜汤,然后轻轻松松度过这一夜。  相似文献   

10.
沈羡云 《航天员》2012,(5):67-68
关于航天员心理障碍的话题此前经常被提及(本刊2012年第三期曾刊文介绍“什么是航天员心理障碍”——编者注),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怎样保持乘组人员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也越来越重视载人航天中的心理学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并采取心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     
《航天员》2013,(5):8-9
神十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 据载人航天工程网8月20日报道.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7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张晓光、王亚平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06,(3)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升空遨游。1965年6月3日美国航天员麦克迪维特和怀特驾驶“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期间,怀特在舱外行走了21分钟,这是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7,(1)
2006年12月1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开了国际空间站(ISS)第15长期考察团乘组及太空游客的媒体见面会。此次乘组的指令长为俄罗斯航天员费多·约齐克汉(Fyodor Yurchikhin),飞行工程师为俄罗斯航天员奥里郅·科托夫(Oleg Kotov)、美国航天员卡拉顿·安德森(Cla ton Anderson)和丹尼尔·塔尼(Daniely Tani)。其中,俄罗斯航天员科托夫还同时担任"联盟"号飞船的指令长。此外,随第15长期考察团上太空的还有一位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载人航天信息》2009,(5):F0003-F0003
2009年9月16日,NASA结束了为期2周的Desert RATS模拟试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荒漠,使用两种月球车样机,测试模拟月球环境下的相关技术和程序。由一位航天员和一位地质学家组成的两人乘组,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3,(1):40-40
据NASA网站2012年12月下旬报道,ESA公布了航天员从地下带回的一种新物种——会游泳的土鳖虫。2012年9月7日,由6名航天员组成的国际乘组,于开始执行为期6天的地下寻找生命任务“CAVES”。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轨道飞行任务,“联盟TM”乘组可由2~3人组成:飞船指令长坐中间座位;飞行工程师坐左边座位:航天员研究员坐右边座位(如3人乘组)。已为“联盟TM”乘组制定的身高体重要求见表。这些要求受飞船舱内容积和飞船重量的限制以及减振座椅的设计限制。身高和体重的限制不包括服装在内。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0,(12):12-13
航天员乘改型飞船上天 10月8日,俄罗斯联盟FG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01M载人飞船。飞船于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  相似文献   

18.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66-67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十乘组航天员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给国内8万所中小学的6000多万师生开展了一次精彩的太空授课活动。在太空课堂中,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给大家演示了5个实验,其中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都很好地验证了液体表面张力的“神威”,  相似文献   

19.
在太空,很少有航天员经历过比“阿波罗”7号航天员更糟糕的时光了。这不只是指1968年他们有11天在轨道上测试运行特别狭小的“阿波罗号”指挥舱一一毕竟,这些都训练过了。他们没想到的是:所有人都得了重感冒。最开始是资深指令长沃利·斯基拉,然后是和他一个乘组的新秀航天员沃尔特·坎宁安和唐·埃斯利。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1,(7):F0002-F0002
5月24日凌晨6时27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第26-27长期考察组三名航天员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这三名航天员分别为俄罗斯航天员、指令长康德拉吉耶夫、美国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和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他们已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59天。载人飞船飞越大气层轨道时,超负荷飞行耗费了航天员们很多体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