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工艺故障模式分析对万向组件在装配过程中可能导致故障的工序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找出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对传统的装配工艺做出改进,提高装配精度及可靠性;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及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氢氧发动机的流程进行研究分析,从工艺合理性和并行作业等方面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将串行装配流程改进为并行装配流程,固定各作业子单元的人数需求,合理调配人员使用,缩短装配周期,提高发动机装配效率,使氢氧发动机装配从研制单件生产模式向批生产模式转化,显著提高了发动机装配的交付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螺旋叶片制作和装配工艺存在的问题,在大量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螺旋叶片制作和装配方法加以改进,提出了将螺旋叶片加热压制成形工具改为拉延成形工具等工艺的改进措施,不仅使螺旋叶片的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新工艺方法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某车型差速器六角螺栓的加工工艺过程、断口形态以及含氢量,认为造成六角螺栓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延迟断裂的原因是氢脆所致。采取了改进除氢工艺及调整热处理工艺两项措施后,该六角螺栓未发生断裂故障。  相似文献   

5.
董自瑞  季红侠  马赫  杨宝  周诚 《上海航天》2023,40(4):152-156
为了满足某卫星大部件二维转台在地面重力状态装配后,保证其在轨解锁前精度一致性,提出了二维转台装配工艺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模拟载荷配重试验,探索转台星上接口重力下变化规律,保证结构板组合加工偏差,优化卫星层板组合加工工艺方法;其次分析二维转台机构变形,采用卸载装星工装,并对二维转台卸载装配前后关键变形进行精测对比。二维转台通过模拟试验和卸载装配后,保证了地面重力压紧状态和卸载状态下装配精度均在设计指标内,满足卫星二维转台装配要求。通过模拟试验确定结构加工公差余量,在进行卸载装配时,对卸载前后精度精测对比,是卫星大部件载荷装配工艺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装配孔装配工艺日趋成熟且广为应用。着重论述了装配孔装配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从最初在零、组件上的应用到近几年应用在整体部段的装配。综合横向构件、纵向构件的特点,对装配孔的选取及与模线样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装配孔适用于尺寸大小、刚性大小不同的零件,装配孔的数量观零件外形大小而定,装配孔位置选取有其自身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整流罩纵向连接结构及解锁系统的技术要求,从整流罩各部段的对接桁、解锁接头的装配质量及精度入手,通过装配工装,增加过程控制,消除各部段的铆接变形,提高装配质量与精度及协调性。改进解锁机构的装配工艺,减小解锁机构的摩擦力,确保逃逸系统整流罩的同步解锁。  相似文献   

8.
何卫东  史勇 《火箭推进》2014,(2):67-71,76
针对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壁型槽复杂、加工效率低和质量不稳定的难题,利用加工中心数字仿真技术,对加工中心整体装配建模,进行数字化加工工艺过程整体仿真,研究五轴棒铣刀加工技术,革新了原有的螺旋槽片铣刀加工工艺方案,提出薄壁螺旋槽燃烧室内壁零件加工中心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方案,加工质量显著提高,加工效率提高近3倍,工艺改进后的零件经过装配热试车考核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面向装配单元的工艺路线规划方法,以装配工艺约束为优先对产品进行装配单元划分,以装配单元作为工艺数据组织基础,通过建立装配流程视图、工艺文档视图和装配单元视图以及多视图关联关系,实现设计、工艺、生产等相关信息集成。最后通过在某火箭实际总装现场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装配工艺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在归纳分析大量装配设计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了装配工艺知识的本体模型,并提出了装配工艺设计的知识建模流程。以齿轮减速器为实例,利用OWL本体描述语言和Protégé本体编辑工具,实现了齿轮减速器装配工艺知识本体的形式化描述,并用RacerPro本体推理机进行推理验证,以保证本体概念保持一致并分类完善。最后,本体被存入数据库完成了装配工艺知识建模,为构建装配工艺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尝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现场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工艺装配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情况,对装配过程能力进行量化度量性的监测和判定。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SW100kW短波广播发射机总装工艺进行,并从各个机柜的装配工艺流程、装酉己工艺措施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调整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本发射机的总装过程,提出了装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飞轮产品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对飞轮的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装配工艺在飞轮工艺中至关重要,是飞轮小批量生产的基础。为了适应产品化的要求,飞轮装配工艺需要在可视化和精细化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本文以某一定型的反作用飞轮为例,对其装配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卫星结构装配工艺仿真的内容要求、准备过程、仿真方法、以及仿真文件的制作及应用方法等,详细分析了不同仿真软件特点、零部件及装配体的建模方法、以及装配工艺仿真的应用过程,为装配仿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制、改进焊接工装 ,完善装配、焊接工艺 ,基本上解决了低温贮箱装配错位和对合间隙不均匀问题 ,提高了焊缝一次交检合格率 ,大大减少了贮箱焊接后的变形量 ,提高了贮箱环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大型薄壁结构的弱刚性导致其在制造过程中变形是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加工和装配过程零组件的偏差场进行精确预测与控制是提升制造质量、改进工艺参数的关键。本文针对大型薄壁结构制造与装配过程偏差场特性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航天大型薄壁产品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与控制方法。以基本变形模式的线性组合构建大型薄壁结构空间偏差场,考虑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内应力的协调变形,以零件与装配体之间基本变形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模型。基于零件基本变形模式对装配体偏差的贡献量化值进行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溯源,提出两步寻优方法求解零件特定基本变形模式的最优控制点集,以最优控制点集的偏差调整实现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偏差控制,为航天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尺寸精度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郭继峰  王平  程兴  崔乃刚 《宇航学报》2008,29(3):1059-1063
为了解决空间装配规划问题,分别在桁杆层通过连接矩阵来表示装配序列,在结构单元层通过定向图表示法保证装配任务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一种多空间机器人连续装配策略。由此提出了一种两级递阶智能规划算法:一级规划根据分层表示,通过考虑装配方向和时间影响的改进蚁群算法生成无任务分配的装配序列;二级规划根据连续装配策略和一级序列,进一步通过考虑任务空闲度和路径效率影响的改进蚁群算法递阶生成有任务分配的装配序列。算例研究分别给出了两级规划得到的装配序列,并检验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工艺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采用装配流程图的方式加强工艺工作对总装现场的指导。详细阐述了装配流程图的工作机理,以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描述产品装配的过程和顺序,以及每一过程所涉及的物料、工装、技术文件等,与生产反馈数据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总装工艺,为操作者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指导。并给出了辅助装配工艺设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平台导线断裂事故,导致禁用冷剥脱头工艺。但由于装配结构、安全及劳动保护的原因,必需采取冷剥脱头工艺。经精选剥线钳并进行工艺研究试验,证明在“质量保证措施”的保证下,冷剥脱头工艺可达到1979年《美国波音公司电子工艺标准手册》所定标准,并根据装配多发产品,发发成功的实践经验。已在长征三号装配过程中使用冷剥脱头工艺。  相似文献   

20.
后封头是某型号发动机燃烧室壳体主要部件,由碟形体与后接头装配焊接而成。其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焊透率仅40~70%,焊后封头收缩量为4~4.5mm,一次焊接合格率为零,并且报废一台。改进工艺后焊透率超过90%,焊后封头尺寸收缩量为2~2.5mm,一次焊接合格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