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旨在加深对宇宙和地球的理解,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寻找空间科学领域新发现,并取得新突破。在"十二五"期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部署了以下项目:"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暗物质粒子探测"(DAMPE)卫星、实践-10(SJ-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夸父"(KUAFU)计划、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和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得到全国空间科学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2016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了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工作,引起我国空间科技界人士、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相似文献   

3.
主编的话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利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和发射,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2011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计划,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号科学卫星相继研制并发射升空。这4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迈向空间科学强国的第一步。2018年5月31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立项。SMILE,EP,ASO-S,GECAM等项目全部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进人2018年以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Ⅰ期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慧眼号硬X射线望远镜在轨运行良好,继续产出高水平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Ⅱ期的实施方案,爱因斯坦探针(EP)时域天文学X射线天文台,ASO-S先进空间太阳观测台,太阳风与电离层磁层耦合计划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7日,举世瞩目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顺利升空了。这是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其研究成果将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我国还将发射3颗科学卫星。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呢?我国空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如何?这些都是公众所关心的。为此,《国际太空》杂志记者采访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4月6日1时38分,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实践十号卫星")按照预定窗口时间,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践十号卫星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项,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开展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行星际动力学研究集体发起,并得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支持的第一次瞬变的行星际过程研讨会于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至十二日在四川峨嵋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武汉物理所、地球物理所;机电部22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中国科学报等单位的科学家、教授、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2日,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eXTP)空间天文台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研究。作为继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之后的X射线探测器,eXTP有望成为2025-2035年该领域国际领先的X射线空间天文台。eXTP的主要科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奇二星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2017年11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取得首批重大科学成果。利用DAMPE采集到的数据获得了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相关成果于2017年11月30日正式在Nature在线发表。DAMPE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成功,在轨运行前530天共采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磁台网简介高玉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由国家地震局所属的30余个地磁台构成的中低纬地磁台网(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地球和空间科学家的注目.地磁台提供的长期、连续、可靠的资料在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及空间环境和地震预报中有举足...  相似文献   

12.
ESA网站2019年3月4日报道,ESA已经启动下一轮空间科学长期规划“旅程2050”(Voyage 2050)的制定工作,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高级委员会,并发布专题小组成员和白皮书征集邀请函。高级委员会将在2020年年中向ESA科学部提交建议报告。ESA空间科学计划依赖于对空间科学优先事项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定于2014年9月3—6日在天津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综合性大型学术研讨会.通过相关特邀报告,介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任务计划及实施进展;综述空间科学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及最新学术成果,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及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相关专业领域学术研讨,促进学科内及交叉学科问广泛学术交流本次学术年会的大会报告邀请相关任务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完成,内容涵盖空间科学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16—18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主办。参加研讨会的中方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俄方参会人员分别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无线电电子学所、俄罗斯航天局莫动特种设计局和拉沃其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此外,瑞典与荷兰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是我国空间科学技术人员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广泛地报道我国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报道有关我国空间技...  相似文献   

16.
1. 目的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IACG)的任务是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最大限度地为已批准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创造多学科协调的机会。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是一个由多机构组成的国际论坛,在该论坛内,各成员机构代表之间可对空间科学各项活动进行无拘束的讨论。2.方针——各成员机构都一致认为,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作为协调的媒介,努力为已批准的多边空间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在顾问组开会期间,交换未来计划和潜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本刊创刊十周年,空间科学学报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一时刻,我们感到欣慰,更深深地感到肩负担子的份量。 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主办下,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爱护和支持,也由于学报编辑部同仁的积极努力,在这过去的十年中,本刊在促进空间科学领域的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加强国内外科学家的相互了解和合  相似文献   

18.
2000年7月15日和8月9日,俄罗斯"联盟"火箭分两次将欧空局(ESA)研制的4颗团星-2(Cluster-2)卫星发射升空,使密切关注该计划的全世界空间科学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Cluster-2卫星之所以引起众多科学家的注意,一是因为其坎坷的经历,二是因为它们在监测空间天气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旨在搭建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助推我国航天强国目标早日实现。分会场主题包括:磁层-电离层耦合关键科学问题,任务总体设计、仿真与分析技术,平台、测控、运控、数据处理等公共技术,地外天  相似文献   

20.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27-27
2007年10月17~18日,欧洲航天局空间科学顾问委员会(SSAC)在巴黎召开大会,选定了“宇宙愿景2015—2025”计划下一些新的候选任务方案,这是朝向欧洲航天局下一阶段空间科学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这些方案是从科学家提交的50项方案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