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航天员》2011,(5):59-62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头的,其投入占国际空间站总成本的70%,所以称得上该工程的“龙头老大”。美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等各1个,以及7段桁架结构、4对太阳能电池阵,还用航天飞机完成了许多舱段的运输任务和航天员出舱组装空间站部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联盟”宇宙号“TM-31”宇宙飞船发射入轨。“联盟”号飞船在此之前已经发射过30次,都是前往“和平”号空间站的。此次飞行是航天飞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搭载了第一期长期考察团乘组到达国际空间站并在两天后完成与航天器的对接。航天员Bill Shephard、Yuri gidzenko和Sergei Krikalev通过“联盟”号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舱门进入空间站,在太空中建立了长期有人居住的国际前哨。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8,(5):43
奋进号航天飞机3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建设任务。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包括日本宇航员土井隆雄和站上长期考察组新成员赖斯曼(接替原在站上工作的埃亚尔茨)。此次飞行代号STS-123,历时16天,是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3月12日,奋进号与空间站对接。对接后,宇航员们完成了5次太空行走,安装了日本“希望”实验舱的第一部分和加拿大航天局“巧手”双臂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其它活动,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3):26-26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总裁兼总设计师维塔利·洛波塔1月26日透露,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已经就将国际空间站使用期限延长至2020年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20-120
2007年7月上旬,NASA决定花费1900万美元向俄罗斯购买一套“国际空间站”上专用的厕所系统,新厕所交付后将于2008年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0,(4):46-47
NASA于3月3日宣布,国际空间站计划已荣获2009年“科利尔奖”。由美国国家航空协会颁发的“科利尔奖”是航空界最高年度奖项,颁发对象是美航空或航天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国际空间站是5家航天局和15个国家的联合项目,是迄今建造的最大和最为复杂的航天器,已接近完工,2010年将是其连续第10年有人驻守。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5):48-48
NASA于4月14日宣布了国际空间站“节点”3舱命名活动结果。该局最终选用了“宁静”这一名字.而不是在网上公众票选中得票最多的著名喜剧演员斯蒂芬·科尔伯特的名字.引起了科尔伯特迷们的不满。科尔伯特是“喜剧中心”电视频道“科尔伯特报告”政治幽默节目主持人.而命名结果正是在这一节目中宣布的。NASA官员解释说.该局通常不用活着的人来命名空间站组件.此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庞之浩 《航天员》2012,(1):61-64
有人把当今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比作不落的航天母舰,这很形象。欧洲对国际空间站有两大主要贡献,即研制了“哥伦”布号实验舱和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另外还有“和谐”号节点舱-2、“宁静”号节点舱-3等。  相似文献   

1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83-83
2008年9月24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沃尔科夫和奥列格·科诺年科收获了1个月前种下的日本生菜。1个月前宇航员曾在空间站收获了大麦,这次收获的部分生菜将和上次收获的大麦一样,被冷冻起来,然后在今年年底交由航天飞机带回地球,供俄罗斯、美国和日本专家研究。培育蔬菜的“太空温室”除了保证宇航员能吃到新鲜蔬菜,  相似文献   

11.
丹宁 《中国航天》1998,(4):26-28
加拿大为国际空间站建造机械臂丹宁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国际宇航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计划共有美、俄、日、加、巴西和10个欧洲国家参加。从表面上来看,加拿大在该计划中扮演的是一个小角色。建成后,这座庞大的空间设施上见不到标有“加拿大”字样的舱段,站内分给...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2-132
据新华网2012年1月26日报道,俄罗斯航天部门于莫斯科当日3时用联盟-u运载火箭发射了今年第一艘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进步M-14M货运飞船。这艘飞船于莫斯科时间1月28日与“国际空间站”的码头号对接舱自动对接。该飞船装载了2.6t多的各类货物,其中包括“国际空间站”所需的燃料、氧气、水、衣物、新鲜蔬果、医疗和科研设备,以及给宇航员的各种包裹。  相似文献   

13.
近日 ,“国际空间站”上的 4个 35 0kg重的控制力矩陀螺 (CMG)中的一个发生故障 ,其更换工作估计将在 2 0 0 3年之后。2 0 0 2年 6月 8日 ,当刚到达的“国际空间站”乘员从STS111Endeavour号航天飞机上卸下设备 ,准备在随后的几天中作太空行走时 ,装在空间站Z1桁架上的CMG1方位组件突然失灵。CMG用于“国际空间站”的姿态控制 ,如果它们无法工作 ,技术人员就只能依靠空间站中俄罗斯的推力器来保持正确的姿态。目前其他 3个CMG仍在工作 ,其陀螺转子在空间站上计算机的指令下 ,以 6 6 0 0r/min的速率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徐菁 《航天》2012,(5):38-39
2012年3月23日,欧洲第三艘自动转移飞船(ATV)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场由阿里安重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艘货运飞船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航天先驱爱德阿多。阿玛尔迪的名字命名。飞船已于3月28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交会对接,为空间站带去了丰富的实验设备和补给物资,它将停靠在空间站上大约5个月,于8月27日带着空间站的垃圾离开,然后在太平洋上空陨灭。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1):44-44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去年11月14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搭乘7名宇航员点火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t26。它于11月16日成功地与空间站实现对接。奋进号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修理站上的太阳能电池阵,二是扩展站上的生活空间,包括加装两个寝位、健身设备、第二个厕所、两台食品加热炉、一台食品与饮料冰箱、一台冰柜和一台科学实验用加热炉.以为把站上长驻机组人数从3人扩大到6人做准备。机上利用由意大利提供的“莱昂纳多”多用途后勤舱(MPLM)装载了14.5吨的物资和设备。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2,(1):F0002-F0002
2011年12月21日,国际空间站新考察组搭乘俄“联盟”TMA-03M载人飞船升空,12月23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作为第30/31考察组执行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1,(7):46-46
欧空局局长多尔丹6月20日在巴黎航展一次会议上说,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即将退役.国际空间站计划将迎来艰苦的时期。他说.该计划在运输项目规划方面一直很“混乱”。他说.国际空间站计划是5个伙伴方之间一项非常好的合作.但各方也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即未能就相关事宜进行充分的磋商。  相似文献   

18.
沈羡云 《航天员》2014,(3):54-57
为了更好地说明国际空间站进行超临界水处理垃圾实验的必要性,首先当然要知道什么是超临界水。所谓超临界水是在水的压强增加到217个大气压,同时加热至374℃以上时。使由于高温而膨胀的水密度等于因高压而被压缩的水蒸气密度时,普通的水分子会化成一种奇异的状态,它不是固态,不是液态,也不是气态,更像是某种“液体般的气体”,这种状态的水被称作“超临界水”。  相似文献   

19.
天浪 《航天员》2009,(3):62-63
国际空间站上,常驻3名航天员,到今年5月底,常驻航天员也不过6名,在地球上来说,就如同一个普通之家。这个国际“家庭”,本应像以前一样同甘共苦,和谐相处,如美国航天员迈克尔·芬克所说——“在太空中没有政治的空间”。然而,就在最近,俄美两国就共享国际空间站上的卫生问和健身自行车发生了争执。准备要“分家”。且根据最新的规定,俄罗斯航天员还被禁止与美国航天员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文根据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朱莉·鲁滨逊博士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的报告整理。在国际空间站运行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从这座“天宫”里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下面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合作各方共同选出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