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伊莉莎 《航天员》2014,(3):14-19
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其实多种多样,最直接的就是航天员身体所携带的微生物,包括皮肤、毛发、衣物的表面和身体内部菌群,还有一些是太空搭载的实验微生物和由于灭菌不彻底,随航天器一起进入太空的微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目前科学所不能确定的太空微生物,可能是外太空本身存在的,不过,由于目前外空间生物存在的研究(如探寻外星球生命等)才刚刚兴起,所以空间微生物的主要科研方向还是研究和监控人类带到太空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晨曦 《航天员》2012,(2):33-34
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太空教育工作,光靠一家之力是不够的。NASA在几十年来的教育计划之中,一直设法通过开辟新的参与渠道,使公众积极参与NASA的发展和建设。其实早在21世纪初,“教师在太空计划”就是在民间社会组织中重新启动的。当时,太空探索基金会和美国火箭学院合作提出了新的教师在太空计划。准备通过亚轨道飞行器,将教师送入太空,并且有3名候选人已经在商业航天公司接受了训练。  相似文献   

3.
晨曦 《航天员》2011,(4):65-66
2010年12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机器人大赛在国际空间站内拉开帷幕。来自美国多所高中的10支参赛队伍,控制着它们的“零重力机器人”在国际空间站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争霸战。  相似文献   

4.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5.
太空减压病     
张静雪 《航天员》2010,(4):69-69
我们知道.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首先要在气闸舱内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是呼吸纯氧,以预防太空减压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太空减压病呢?  相似文献   

6.
《太空是个有趣的地方》是一本有趣的书,它采用文字加漫画的形式,从另一个视角重温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至今人类50年的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早在太空竞赛之前。漫画家们就已经在不断地对地外生命和彗星奇观进行想象和描绘。近年来,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的探索任务(尤其是在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太空漫画的内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书中的文字精辟优美,配以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包括漫画(古今各国170位漫画家创作的220余幅漫画)和几十年太空探索留下的影像,其中很多内容带有历史和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7.
瑞江 《航天员》2009,(1):64-67
在地球上,人们的吃喝拉撒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太空中,这些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进行缜密处理,仔细对待。这不,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问题,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设计制造出越来越适用的太空卫生间,使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越来越方便。  相似文献   

8.
腾月  思飞 《航天》2012,(6):41-43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然而,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搭乘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9.
水客 《航天员》2011,(1):62-63
2010年11月,欧空局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在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微型太空温室计划。此次太空温室计划,是欧空局人类太空飞行理事会构思提议的。温室落户空间站太空温室用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培育花卉蔬菜等植物。科学家设计出太空温室装置,能够为植物在  相似文献   

10.
钱航 《航天员》2014,(4):62-64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目前已成为他们在密闭的空间站内,调节身心的有效方式。不过随着未来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种植将成为太空中的一种潮流产业,而那时如果还让身兼科研重任的航天员米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太空对抗发展态势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澄 《卫星应用》2006,14(3):7-14
介绍了美军发展太空对抗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太空对抗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估,重点分析了美军最近几年在太空对抗策略和政策方面所经历的新变化。指出美国太空威慑战略正在从太空对抗转向太空对地打击;不再提太空支配权,而更强调太空知情权和发展防御性太空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左右 《航天员》2012,(1):57-58
在2009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3 idiots》开头,引入了一个关于太空笔的小插曲:教授指着胸前佩戴的太空笔对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这支(太空)笔是卓越的标志,32年前,我的老师把它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相似文献   

13.
太空对抗与太空武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澄 《卫星应用》2005,13(2):28-35
介绍了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和美军发展太空对抗的新动向。总结了国外对太空系统面临的威胁和太空对抗特点的普遍认识。讨论了太空武器化对国际军备控制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黄志澄  陈杰 《航天》2009,(1):36-37
在未来冲突中,太空军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从防御敌方系统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可谓不胜枚举。美国空军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称为“太空作战快速响应”(ORS)计划。  相似文献   

15.
郭亚光 《航天员》2011,(2):24-27
太空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空间站,人只要轻轻碰一下舱壁,就会像羽毛一样漂浮出去。在太空。铅球可以浮在空中。羽毛也可以浸入水中……太空与地球竟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4-65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17.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18.
钱航 《航天员》2013,(4):49-51
我国第一场太空课完美呈现在国内8万所中小学和6000多万学生以及无数观众面前。不过在享受太空课堂的精彩的同时,我们是否了解这神奇的太空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吗?实际上这堂太空课,不仅太空课题经由全国很多专家的论证,太空实验也是全国范围的实验海选的结果。更有教具的选择,航天员艰苦的训练,以及地面支持系统和航天各系统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盼 《航天员》2011,(4):57-58
浩淼苍穹,扑朔迷离,它隐藏着宇宙的奥妙,变幻着天际的神奇,让人为之神往。当平面仍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来完善太空在视角中的轮廓时,3D的魔力已模糊人本能的分辨,把我们带进一个似真非真的立体空间。航天员保罗发现了这种魔力,他以自己非凡的摄影才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3D太空世界。  相似文献   

20.
约书亚 《航天员》2011,(4):42-43
在4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航天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第27次国家太空研讨会上,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威廉·谢尔顿(William Shelton)将军表达了他对于不断增长的太空人造垃圾数量的担忧。他指出:“地球轨道上的‘交通流量’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