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宇英 《国际太空》2014,(11):90-90
10月28-30日,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同期举办"2014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中国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未来之路—移动宽带"。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杨千里教授为大会主席。为纪念中国首颗通信卫星发射30周年,也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卫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规模空前,信息量也达到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2.
卢朋 《国际太空》1998,(12):6-7
卫星的减灾应用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卫星应用新领域,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卫星减灾系统实际上是由各种功能的卫星构成一个综合卫星数据信息系统。它综合应用气象、资源等卫星对地观测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通信卫星对信息的中继和传输,以及导航定位、搜索救援卫星的...  相似文献   

3.
王宜礼 《太空探索》2004,(11):42-43
航天技术造福人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卫星应用。航天技术通过应用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星应用的领域很广,像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等。今天我们这里主要是谈谈如何通过遥感卫星传回的图像,来了解陆地的资源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4.
《国际太空》2010,(9):36-36
<正>□□2010年8月25-27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0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第12届)在北京召开。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中国卫星应用领域备受业界关注的国际性会议,历经12年,已成为推动中国卫星应用事业发展,促进卫星应用行业主管部门、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最终用户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小型对地观测卫星针对经费紧张、遥感应用迅速扩大的形势,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利用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低费用、高效率、大众化的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模式,使用户能够通过简便、廉价、快速的方式利用卫星获得有关资源、环境、灾害甚至于军事活动的信息,因而受到普遍欢迎,成为目前小卫星发展中新的热点。目前小型遥感卫星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向是:()许多中小国家将发展小型遥感卫星作为起点,进而推动国家卫星遥感和应用的发展,例如韩国、南非、巴基斯坦、智利、泰国等;(2)美国等空间大国集中力量发展高性能小型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系统,其获取的信息在社会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各国对这一类信息商业化的政策与做法,遥感应用人员的培训以及对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几点建议。且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有返回型、传输型两种。具有对地观测功能的人造飞船从本质上说也是属返回型的。这里介绍的是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事应用。一个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要能进入实用状态,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行。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卫星系统下述的卫星系统指的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7.
民用遥感卫星已经发射了200多颗,在科研、生产及许多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可观的效益。特别是近10年来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继通信卫星后的第二大应用领域,并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数千个机构或企业从事或参与卫星遥感及其应用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遥感卫星以其大范围、连续观测的能力,在气象、资源和测绘、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等应用领域正显示出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为遥感卫星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天地。1目前主要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2012年9月4-6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本届大会主题是"跨接地面与云端的卫星应用"。来自诸多领域的用户及专业媒体近600名卫星产业人员莅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张英海主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广电总局、科技部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国防科工局系统一司副司长李国平和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分别致辞。在为期3天的大会报告中,共有50多位来自国内外知名公司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做了主题报告。与会  相似文献   

9.
国外卫星军事应用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积极发展军事应用卫星的同时,也在加紧卫星军事应用技术的研究,以推动航天力量军事应用的发展。卫星军事应用通常划分为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1 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应用技术卫星战场侦察监视系统包括成像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目标监视、导弹预警与核爆炸监测、测绘、气象探测和海洋监测等。在成像侦察应用技术方面,以发展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和小卫星组网侦察为主导,开展目标详查和精确定位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目标自动识别技术、多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扫描     
国泰 《国际太空》2006,(9):31-32
印度“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于2006年7月10日发射失败,美国太空旅馆试验舱于2006年7月12日凌晨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俄罗斯于2006年7月21日发射宇宙-2422军用卫星,俄罗斯“轰鸣”火箭于7月28日成功将韩国卫星阿里郎-2送入预定轨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欲叫停空间站实验,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7月17—22日在北京举行,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于7月25日在北京召开,第五届美洲空间大会强调加强空间技术合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7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16小卫星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张履谦院士、戚发轫院士及100余名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出席了会议,原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杨千里任大会主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大量发展小卫星面临的法规与管理问题,包括小卫星发展现状、空间碎片监管、轨道频率申报和协调、业务运营模式和监管、小卫星发射和测控以及商业航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冉隆科 《国际太空》1995,(11):11-14
美军卫星系统现代化计划主要是改进UHF和SHF卫星,发展EHF卫星,采用星上信号处理、天线调零和按需分配多址(DAMA)技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速率,增大传输容量。在空间系统方面,还将缩小卫星体积,降低发射成本。在地面终端方面,着重抗干扰,增强保密,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增强机动性。本文就卫星系统、技术体系结构、系统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等四个方面作一概述。一、卫星系统现代化改进计划美国军事卫星通信常略作MILSAT-COM。卫星网络一般分为三类:UHF卫星、SHF卫星和EHF卫星,即特高频、超…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2月 7日两颗绳系小卫星皮米卫星 (picosatellite)从近地球轨道上的“母”卫星上送入太空。这两颗皮米卫星是由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出资 ,Aerospace公司生产的。Aerospace公司很早以前就进行小卫星的研究 ,并早在1993年奥地利召开的第 4 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就正式提出纳米卫星 (nanosat)的概念 ,而且提出纳米卫星的制造、电源和使用理论 ,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皮米卫星是比纳米卫星体积和重量更小的卫星。这两颗皮米卫星是世界上第 1次发射的功能较全的超小型卫星 ,每颗卫星尺寸大约 1 0 cm× 7.5cm× 2 .5cm,…  相似文献   

15.
□□自1972年首颗民用遥感卫星发射以来,全世界有13个国家的21个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发展和经营地球观测卫星。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民用方面,它们可用于制图、建筑、采矿、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管理、农业调查、环境监测、新闻报道和地理信息服务等诸多领域;在军事上,它们可用于情报收集、国防监测、变化检测、精确制图和目标指引等方面,以及跟踪部队集结和武器部署等军事活动。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制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1 世界主要高分辨率卫星 …  相似文献   

16.
林来兴 《国际太空》2002,(11):11-13
5 纳卫星技术发展对策 □□根据我国国情和纳卫星所含技术优势,结合这几年来国际上对纳卫星开发研制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现将笔者关于我国纳卫星技术发展对策(包括发展纳卫星的关键技术)概述如下。 5.1 以微米/纳米技术推动纳卫星的发展 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内,近10~20年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趋势是朝微型和超微型化迈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传统尺度(人类自身所能感知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已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人类为了追求继续快速发展,把智慧和注意力逐渐转向那些发生在小尺寸和…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这些卫星分属于60多个国家或组织,为几乎所有的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应用服务。美国依然在卫星技术领域保持领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以来,世界航天界兴起了发展小型卫星的热潮。在此基础上,以重量为主要依据分别提出了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等概念,继而又提出微微卫星、毫微微卫星的设想。但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意识到,仅以重量作为区分卫星的依据是模糊不清的,一个更为合理的标准是用重量与卫星性能的合成,即功能密度”进行区分。因此,所谓小卫星是指重量轻(通常不超过I000kg)、功能密度高(通常比现有卫星的功能密度高3~4倍)、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的卫星。其中卫星重量小于IOOkg的小卫星又称为微卫星。l)卫星每千克所能获取的功能,如姿控系…  相似文献   

19.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民用卫星遥感图像市场正在形成并扩大。越来越多的侦察卫星级私营卫星遥感系统即将陆续投入使用,卫星侦察信息的国家间交流日益增多,使卫星侦察似有走向商业化和国际化之趋势。1.民用卫星遥感图像市场渗透军事应用的可能性据1994年初美国政府和工业界有关报告估计,1992年卫星遥感图像全球销售额约2亿美元。1996年以后这种市场呈急剧增加态势,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增加到8亿、27亿、68亿美元。美国原来投入市场的卫星遥感图像主要是80m、30m分辨率的“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