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克国  刘勇  王延刚 《航空学报》2018,39(3):421757-421757
高速切削因众多优点被广泛研究,然而切削速度快这一特点也限制了对切削过程的认识。为了研究切削过程各类物理参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应用到工程实际,提出了从流动的角度去认识切削过程的思路。分析了从材料流动观点研究应变率的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测量的应变率计算方法,获得了切削过程应变率的分布,并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刀面上的应变率受前刀面摩擦的影响,越靠近前刀面应变率越大,中心剪切面上应变率在剪切面方向上最大,且剪切面两端(刀尖与自由表面处)数值最大;从流动的观点研究应变率的分布,可实现较为粗糙的应变率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纤内Bragg光栅进行动态应变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描述了用纤内Bragg光栅进行动态应变测量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两种用纤内Bragg光栅动态应变测量时进行Bragg波长偏移量的解调方法;光干涉相位检测Bragg光栅反射波长偏移的解调方法和用DWDM密集波分复用器解调Bragg波长的方法,前者适用于高频宽带动态应变测量,后者适用于有限频率或中等频率响应的动态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切削加工中7B04铝合金Johnson-Cook本构模型,进行了准静态压缩试验和直角自由切削试验,根据大变形、高应变率和高温度下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对本构模型的参数进行识别,提出了应变软化修正项和应变率硬化系数的形式,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出7B04铝合金在切削过程中的应力。  相似文献   

4.
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于航空结构的基体表面后,基体结构的真实应变与光纤光栅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之间存在一个传递系数。本文根据应用环境,建立了"基体结构—胶粘体—光纤传感器"的应变传递简化模型,推导了裸光纤光栅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与结构基体实际应变的比值,即应变传递率,并对影响传递率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和模拟,根据实际条件得到了粘贴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5.
对在常温应变电测中,502胶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基础试验研究,指出了在静、动态应变电测中使用502胶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应用总应变-应变能区分法预测热机械疲劳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总应变-应变能区分法(TS-SEP)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方程,应用TS-SEP法对三种金属材料(304不锈钢、1Cr-1Mo-0.25V钢和2.25Cr-1Mo钢)的热机械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初步评估了TS-SEP法对热机械疲劳数据的相关和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TS-SEP法与总应变-应变范围区分法(TS-SRP),对三种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试验数据具有相当的相关和预测能力,寿命预测分散带均在2倍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图像的微机处理方法及特点,介绍了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及软件的功能,并应用该系统对铝合金LF6移动热源焊接瞬态热应变场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应用中对动态应变的测试试验要求,结合动应变测试原理对由WaveBook/516A数字式高速动态应变测试系统进行分析,对DASYLab虚拟测试软件中与动态应变测试相关的的测量、记录、分析和显示等模块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动态应变虚拟测试系统,形成的虚拟测试方法可供从事动应变测试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风洞应变天平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研究了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响应面及其构造方法,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模板法和积木拼接法对风洞应变天平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了天平优化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应变释放系数与孔深、主应力和应变花方向夹角以及双轴比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应变释放系数进行了修正,并通过修正系数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残余应力分布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使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弹性和弹塑性杆受到纵向冲击的全过程,通过计算分析了荷载大小不变,施加速率不同时直杆的动态响应及有无率相关情况下杆的响应。发现:对于弹性直杆,轴向冲击荷载大小不变,加载速率的改变对加栽点位移和加速度影响较大,而对加载点的速度峰值影响不大,加栽速率越大,加载点的位移越小,加速度越大;对于弹塑性杆,加载速率越大,加载点的位移和速度峰值越小,结构的吸能比却越大。另外,对于某些应变率敏感材料,材料的率相关性对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轮盘变幅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轮盘变幅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系统。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改进了局部应力应变寿命估算法, 使之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好的寿命预估精度。所提出的应用光滑棒预测轮盘变幅低循环疲劳寿命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方法简便。本文建议应用变幅循环的结果确定轮盘的可靠性寿命比 EGD- 3[1] 的方法更科学、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间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类由柔性杆、电阻应变片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为了研究此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针对柔性杆系统中压电扭转致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输入能量、最大能量传递、Grammian矩阵最小奇异值最大化的复合优化策略,采用遗传算法对致动器/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了搜索,找到了最优位置位于柔性杆的根部。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位置相比,最优位置最有利于致动器实施控制,同时也最有利于传感器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轴对称构件疲劳寿命预测的损伤力学-附加载荷-有限元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弹塑性损伤应力 -应变本构方程与损伤演化方程。针对中高周疲劳问题,发展了轴对称疲劳寿命预测的损伤力学 -附加载荷 -有限元法计算格式。通过引入塑性附加载荷,考虑了构件应力集中区域塑性变形对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预估了30 Cr Mn Si Ni2A材料含沟槽轴对称试件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并分析了疲劳裂纹的扩展情况。疲劳寿命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系统的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光滑圆棒试样的低循环疲劳断裂寿命统计数据来精确地预测轮盘偏心孔的低循环疲劳起始中值寿命和可靠性寿命(存活率p=99.9%)的方法。研究表明,对近似于单轴应力状态的轮盘偏心孔来说,其起始寿命一般只与危险点上的最大应变历程有关,而与应变梯度关系不大。研究还表明,中值寿命通常只与钢的化学成份和热处理种类有关;而可靠性寿命则与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技术对GH4169高温合金进行测试,获得了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温度敏感性,并拟合了Johnson-Cook本构模型的参数。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压缩实验中试件内部的应力、应变以及温度的分布建立了一个半经验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修正方法,将端面摩擦效应、绝热变形升温效应与SHPB实验结果进行解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GH4169高温合金的屈服强度以及流动应力越小。并且在SHPB实验中GH4169高温合金存在明显的绝热变形升温效应和端面摩擦效应,导致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硬化特性。通过对原始Johnson-Cook本构方程的硬化项乘以1.2的修正系数,发现修正后的本构参数准确反映了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理解一种新型DD407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利用CSS4410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具有高温高应变率耦合试验功能的Hopkinson压杆系统测试该合金在温度293~1 273K,应变率分别为0.001、1 000及4 000/s条件下的塑性流动特性,并对变形前后的试样进行金相和SEM微观分析。结果表明:DD407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使用温度不能超过1 073K;其在压缩情况下的破坏均为剪切破坏;在温度接近或超过某一临界值,该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塑性流动应力对温度和应变率才会有很强的敏感性,与常规金属不同,该材料应变时效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三维机织芳纶/环氧复合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压缩力学性能.运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测试不同应变率在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压缩性能,同时对材料在准静态情况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比较表明,三维机织芳纶/环氧机织复合材料是应变率敏感材料,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压缩刚度和最大应力增加,而相应最大应力的应变则减小.  相似文献   

19.
国内目前使用的航空设计参考资料中对于操纵系统拉杆自振频率的工程估算公式,大多形式上接近但各参数的量纲单位却不一致,估算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对于操纵拉杆与飞机发动机转速达到共振的描述也不尽合适。从机械振动原理推导证明使用公制量纲参数的拉杆自振频率计算的工程公式,并用Nastran软件分析非等截面拉杆的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带有加热装置和同步组装系统的高温Hopkinson压杆系统对某不锈钢材料在温度20 ~ 800℃时,应变率103 ~ 104s-1下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耦合作用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准静态结果,考察了材料流动应力的温度和应变率敏感性,并根据热激活位错运动理论对其内在机理进行了解释和探讨.试验表明,材料具有显著的热软化和应变率强化效应;且高温时,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应变率敏感性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