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航天测控系统对促进航天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测控技术总体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还必须得到增强和拓宽。应尽快提高航天器测轨定位精度,测控通信覆盖率和多星运行管理能力;建成完善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体系,并在天地应用数据传输和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和目前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归纳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工委洛阳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于航天飞行器跟踪与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中国航天测控网规划和总体设计单位,也是中国专门开展航天测控通信体制、方法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科研单位。本文介绍了该所的概况及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瑭  刘保国  汤达  张谦谦 《上海航天》2023,40(5):134-139
空间站时代为测控(TT&C)通信系统带来保障时间更长、覆盖要求更高、数据传输能力更强、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体验更好等新的挑战,结合中继卫星系统(TDRSS)、卫星导航系统等天基测控通信手段的能力特点,提出以天基手段为主的解决方案,采用多星多舱段接力模式,将航天员出舱等重大活动的测控通信覆盖率提升至接近100%,采用多星多目标工作模式,较好地保障各种交会对接模式,综合利用中继卫星S频段多址(SMA)链路连续业务、短报文业务和北斗短报文业务常态化保障空间站安全运行,应用天地一体网络化技术,为航天员在轨上网、天地通信和载荷实验数据传输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深空探测是当前和未来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我国在近年的深空探测活动中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后续还将实施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太阳边际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深空探测任务中因为探测器距离地球遥远,通信时延长且测定轨难度大,因此使得地面飞行控制异常复杂且困难重重。地面飞控中心为确保每一次任务的成功,必须要在地面进行充分的验证,而在验证过程中,使用飞控模拟器是常见且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航天测量船测控通信系统设备研制改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完成航天测控通信试验任务的能力强弱。本文主要结合船载测控通信设备研制改造的特点、现状,探讨进行测控通信设备研制改造过程中质量监督的原则、依据、人员组成、制度以及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以出舱活动某试验中,航天员系统与飞船系统间舱压数据接口通信的设计和实现为例,探讨了通用数据通信机制在载人航天信息监测和通信中的应用。该接口模块基于动态数据交换(DDE)设计,实现1帧/s采样,正式试验连续运行超过6h,数据量累计691200byte,通畅无阻塞,顺利地完成了舱压数据的采集通信任务。实践证明,基于DDE通信的接口设计,可以扩展到载人航天任务其它软件产品间的数据交互应用中。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4,25(3):247-250
在原有卫星测控网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国内外的地面测控站和遍布三大洋的四艘远洋测量船保证了地面与飞船的测量控制和通信,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它不仅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高可靠、高精度、高覆盖、高速率的需要,还能同时为30颗以上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发展的航天测控通信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神舟号载人飞船船载测控通信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舟号载人飞船船载测控通信分系统中统-S波段(USB)、C波段、遥测、遥控、图像、话音、超短波(VHF)、短波(HF)和天线等子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与特点,以及跟踪测轨、话音通信、遥控、遥测和天线等的可靠性设计。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通信分系统都完成了测量任务,完全能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田兆运  李筱梅 《航天》2011,(12):16-17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9币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获悉,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建设的陆海天基三位一体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第一次正式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为天宫一号及后续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护航。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习主席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航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发射场是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承担着航天器测试发射和首区测量控制等重要任务。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航天发射场。航天强国都在根据世情国情制定包括航天发射场在内的航天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外航天发射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清醒认识与航天强国之间的现实差距,合理规划我国  相似文献   

11.
使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清晰仰望太空 出舱行走无疑是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最闪亮的一笔,而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负责的是飞船的跟踪测轨、遥测遥控、天地通信和图像话音传输等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冯小虎  夏景林  张志清 《上海航天》2005,22(Z1):111-116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地面应用分系统数据与指令接收站(CDAS)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流程,以及与C星的星地接口与地面应用分系统其他部分的接口.说明了CDAS的天伺馈、信道、图像获取(IAS)、三点测距(TRRR)、数据收集(DCP)、遥测遥控(TT&C)、卫星模拟器、标校、时间统-、低速信息传输(LRIT)信息编码与发送等子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阐述了C星CDAS的设计原则,以及用群调技术实现DCP的数据解调、用扩频伪码进行TRRR定位、图像处理、TT&C增加图形化界面控制、正交相移键控(QPSK)解调器抗长连"1"功能等关键技术.在轨测试和试运行期间,C星的CDAS不仅解决暴露的问题,而且进行适应性调整.验收前测试结果表明,其功能及技术指标满足业务运行要求,设备工作正常、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任务频度加快、任务型号繁多的情况下.软件维护的工作量在航天测量船任务准备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要确保试验任务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试验任务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技术状态管控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本文根据航天测量船海上测控任务的特点.在总结以往软件维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质量管理的要求,探讨了航天测量船试验任务应用软件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天波 《航天电子对抗》2003,(2):39-39,F003
20 0 2年初 ,一架增强能力Ⅲ (ICAPⅢ )EA 6B电子攻击飞机抵达PatuxentRiver海航站进行微波暗室试验 ,以后首批两架飞机还要一起去加州中国湖第 9空中试验和鉴定中队进行一系列飞行试验。装备了新式的AN/ALQ 2 1 8接收机和任务系统后 ,ICAPⅢ型EA 6B电子攻击飞机就可更好地识别、跟踪装备有频率捷变雷达跳变能力的现代威胁源 ,并对其作出反应。ICAPⅢ的其它改进包括 :为USQ 1 1 3 (v) 3通信干扰机装备任务系统 ;提供Link 1 6通信链路保障 ;定位目标瞄准能力和新的显示和控制能力。EA 6B电子攻击飞机的ICAPⅢ改进给这种老式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航宇局开发和验证将应用于航天任务的自主系统技术的情况,着重叙述了空间站热控系统、用于地面任务操作的航天飞机综合通信指挥站、航天飞机发射处理设施等系统。  相似文献   

16.
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通信 (简称 A/ V/ SI)是空间任务 (包括无人的及载人的航天任务 )中的重要业务。对 CCSDS关于 A/ V/ SI通信业务建议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 CCSDS建议的音频、视频及静态图像的质量标准、编码方法和编码参数等与 ITU - T的有关建议是相互兼容的 ,对CCSDS的 A/ V/ SI通信建议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实现航天编队飞行需要有测量系统测定队列成员的相对位置、姿态和时间,还需要通信系统在编队成员间交换工程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测量系统和通信系统都是实现航天编队飞行的核心技术。基于卫星导航技术,将卫星导航接收机、伪卫星发射机、伪码扩频序列通信和测距链路及相关数据处理模块组合,组成射频收发器,可以构成完成上述功能的测量和通信一体化系统。文中根据国外已有的实践经验阐明射频收发器设计中的交互链路设计技术,包括关于链路拓扑的考虑是采用星形网络还是网形网络;采用相控阵波束形成、分路多路径接收和多用户检测技术;采用半双工码分多址的多路传输体制和打包的信号结构;既可用兼用GPS和交互链路的相对导航,也可只用交互链路测距实现相对定位导航;在编队内外的星间通信乃至星地通信中引入移动IP功能等。航天器本身必须具备适应空间环境的耐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航天通信IP网作为航天测控数据的传输载体,其关键业务往往采用组播方式传输。介绍航天通信IP网中的指定源组播和任意源组播技术,总结航天通信IP网组播技术在路由器转发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并给出相应的排查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雨水 《航天》2010,(4):62-63
2010年1月17日零点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宇航发射取得了开门红。按照总体规划,2012年前后,预计将有10颗以上的组网卫星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及有关航天单位为这次航天任务制发了纪念邮品,用它记录下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和推进的步伐,让航天纪念品来记录这段历史吧。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CCSDS标准的认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CSDS标准是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针对航天测控通信提出的一个广泛的技术先进的标准,文中简述其发展背景及其发展的历程。它建立了CCSDS版本包、空间信道编码、虚拟信道概念,采用统一数据流思想,实现了航天测控、通信数据的综合传输与交换,大大简化空地设备与任务保障系统,为航天任务的动态调控与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作者对我国及早应用CCSDS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能性作了说明,并认为是紧迫的。为此,提出了六项建议,希望大力开展对CCSDS标准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