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聋哑公务员     
梨韵 《今日民航》2011,(7):14-14
我国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很受关注,不论是国家公务员或是地方公务员,都可谓"一职难求"。那么,其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又是怎样的呢?同中国一样,法国的公务员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入,但公务员工资并不高——平均工资高出最低工资一倍,和工人工资大致相等。因此,在国家经济形势较好时,法国公务员考试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年轻人首选的还是在企业等私营部门谋职。  相似文献   

2.
老莫新风采     
《今日民航》2012,(8):23-23
莫斯科餐厅,这个1954年就伫立在北京展览馆建筑群落中的俄式西餐厅,曾经是中国最神圣的红色西餐厅,是无数人向往的荣耀之地,被当时的干部子弟们亲切地称为"老莫"。1954年10月2日,新落成的苏联展览馆举办了第一个展览——"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展会开幕和展馆建成剪彩,并于当天,在莫斯科餐厅举办盛  相似文献   

3.
"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儒家认为,"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如今,忠义常常指忠臣义士。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里,就有一群忠臣义士,把众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经过36年的坚守,既保全了普通人的性命,又护卫了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梨韵 《今日民航》2012,(6):12-12
在欧美,买房子都不是年轻人最关心的事,因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与房子何干呢?结婚是意大利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男女双方对爱情的态度都很慎重,很少有人"闪婚闪离"。一场浪漫温馨的婚礼当然是必需的,在传统的意式婚宴上,至少要准备14种以上的丰盛食品。但除此之外,类似  相似文献   

5.
元波 《西南航空》2013,(9):60-61
多年前读到过议论香菱学诗的文章,联想到现在某些"行政作为"、"企业行为"甚至文化教育单位屡屡"出事",让人匪夷所思,于是借香菱学诗也来说说这些"事儿"。让那些人学学香菱吧。香菱何许人也?在《红楼梦》中,她的命运让人一洒同情之泪。本是姑苏乡宦  相似文献   

6.
"我碰上过一个喝醉的人在飞机上说了句‘大家同归于尽!'结果所有人都被请下飞机重新安检,耽误了快3个小时。这两年媒体对这种事的报道多了,但我觉得这也是把双刃剑,有些人可能会借此故意闹事。""飞机上音乐、电影的更新太慢了,对常旅客来说,来来回回都是—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王辉  刘冬平 《今日民航》2010,(8):98-101
老北京过去有个规矩:腊月初八到新年清明风筝上市。每到这时,货摊上从一个铜钱一个的"屁股帘"到24个铜子的"扎燕",风筝成为上至皇族、外国公使,下至黎民百姓、黄口小儿的玩物。到如今,风筝仍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宠儿。83岁的费保龄老人做了一辈子的北京扎燕风筝,一说起风筝,他的背挺直了,声音底气十足,那种痴迷,那种投入,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8.
毛剑杰 《今日民航》2012,(11):80-85
"古力盖",是青岛人对"窨井美"的独有称呼。音译自德语"Gully",也就是下水道。当你在下水道里,透过古力盖两个圆孔挂下来的光亮,令一处形态独异的蛋形下水管在微暗中隐现。这就是青岛德式下水管道的典型设计。走在下水道里,经常越来越窄,却越走越高,每一增高处都有台阶,而拱壁上每隔几米便有一条直径30—40厘米左右的水管,这些都是暗渠。前行20米,伴随哗哗的水声,赫然出现阶梯构造的上下两层下水道,它们被一个6级台阶分隔开来,落差大如一间宽敞房子的天花板与地板,而下水道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宽约1米的下水管。这是青岛德国造80公里下水道的一小部分,但直到今天仍然在正常运转。"过去老城区下完雨,地面就干干净净的。"青岛图书馆老馆长鲁海说。他以及很多"老青岛"都认为,青岛一直被公认为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正是德国造排水系统遗留的财富。如今,随着一本百年前德文版的绿皮手写文献《胶澳发展备忘录》被逐渐翻译成中文,这段近乎传奇的青岛下水道以及早期青岛城市的营建细节,点滴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3,(1):120-120
正那天是周六,也是诺曼底登陆的D-Day,我的绘本小说《拍花子和俏女孩》登陆了iPad,在iBookstore上架售卖了。如今在美国,像我这样动手干数码出版的人可是不少。你问十个人,八个人会说这辈子想自己出本书,这八个人里有一个也许已经动手。美国数码出版飞速增长,传统出版业江河日下,车库玩手们(电子出版玩家的  相似文献   

10.
驾驶舱来了4个飞行员,这在平常是少见的。现在飞机先进,不需要蛮力,一般都是两人制。趁送水之机,我代表整个好奇的乘务组向他们提问,机长答:"攀枝花机场是全中国最难飞的机场,九寨都排在第二,所以派两套机组。"  相似文献   

11.
另一种好色     
元波 《西南航空》2012,(8):114-115
好德和好色好像是矛盾的,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定历史阶段,可能多数人都认为是绝对矛盾的。那个时期,一个人被指责为"好色",无疑是指这个人"耍流氓",至少"耍过"流氓,甚至干脆就是干过与什么"奸"相连的坏事。其实,古代哲人并不将二者视为人相反的品质。在《论语》中,孔子在《子罕》篇和《卫灵公》篇两次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简单地译为现代汉语,不考虑孔子说话的具体语境,不同的人可以对此话作出不同理解。但有一种理解比较准确,即"如果人能像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面向以周为单位的白夜班轮换和层次资质的值机人员排班,其中以周为单位的白夜班轮换是指值机人员一周都上白班而下周却都上夜班。现有排班算法都未解决排班轮换约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提出数据拷贝技巧以建模轮班约束,然后提出了两个算法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快速生成排班方案。第一个算法旨在快速生成初始可行解,而第二个算法则迭代优化初始化解以缩短员工工作时长。上述两个算法的核心是采用基于吉布斯采样以同时交换多员工排班。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比基准算法缩减了15.6 h工作时长。  相似文献   

13.
谢唐 《今日民航》2011,(4):100-100
评《海上繁花》是一本写女人的书,一个名女人,也是一个矛盾的女人。一本好书大概都有着超越时代的特征,《海上繁花》也是。人性、情感、职场、心计、生存、破灭,一群女人所演绎出来的人生充满了光怪陆离的荒诞。我们明知道那是发生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却又觉得似乎已经被所有的人遗忘,不留一点痕迹。直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发生,大家才会惊叹,原来女人们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也没有改变。张爱玲是一个女人,更是女人中的"异数"。文字在她的笔下仿佛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石磊 《今日民航》2012,(11):120-120
"老实"在当今的中国几乎快成了贬义词,若是想夸别人家的孩子,多半要用"机灵"一类的词,换成"老实"则是要遭人父母白眼的。"老实人"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行为循规蹈矩,甚至有些不知变通,坐失良机;"机灵人"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为机动灵活,完全视机会和利益而动,不放过任何有利益的机会,仿佛规矩都是给"老实人"定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机灵人",但中国的"机灵人"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5.
喻国明 《今日民航》2011,(6):102-102
曾在纸莎草、羊皮纸上撰写的文字,如今却以字节为单位出现在了电子阅读器上;挑起美西战争的媒体大亨赫斯特,有了21世纪的继任者默多克;20世纪初出现的镍币电影院被IMAX巨幕影院所代替……从诞生到今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每一种媒体都发生了千奇百怪的变化,本书将这种变化纳入宏观框架,以时间为坐标,清晰地再现媒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锦城夜话(2)     
元波 《西南航空》2011,(2):98-99
两个人在云端摆的龙门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现今大凡有围棋爱好的痴迷者,得闲便在电脑上与看不见的对手杀一盘,乐此不疲。朋友以为,此亦是一种"雅癖"。因为琴棋书画乃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围棋从尧舜制造它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开发人的智慧,纯洁人的情性。  相似文献   

17.
梨韵 《今日民航》2012,(7):12-12
韩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女性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全职太太、相夫教子,高学历则是她们嫁个好丈夫的重要加分项。作为全职太太,她们丈夫的工资一般会由公司直接打入主妇们的账户。但如今韩国的家庭主妇开始提倡"走出去"。像热播剧《爱情是什么》、《传闻中的七公主》、《巴黎恋人》、《人鱼小姐》等的编剧就都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8.
梨韵 《今日民航》2011,(6):14-14
"看一眼那不勒斯,然后死去。"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本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人间天堂,可现在,一场可怕的"垃圾危机"却在整个城市蔓延。4000多吨腐烂的垃圾溢满街头,还有8个已经压成巨大球形、每个重达1吨的废弃物亟待焚化。  相似文献   

19.
阿晃 《今日民航》2012,(7):11-11
"环肥之姿"早已经是历史的过去时。在如今以瘦为美的观念主导下,胖人群体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面临着无尽的烦恼。菲律宾警察常因大腹便便而遭到无情地嘲笑。据菲律宾国家警察部队最新调查显示,被指派在警察总部工作的6253名警察当中,有3283人的体重超重,占警员总人数的52.5%;而在超重謦员当中有588人已经达到过胖的程度,占总数的9.4%。  相似文献   

20.
惊鸿一瞥     
《今日民航》2015,(Z1):96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完成了飞机历史上第一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可在当时,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都对这个消息反应冷淡。因为就在莱特兄弟试飞成功不久之前,当时名噪一时的兰利博士和他所研制的“空中旅行者”刚刚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失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苛刻的社论,他们认为,飞行是个无稽的梦想,即使再用一千年,人类也飞不起来。那篇社论发表9天之后,莱特兄弟真的试飞成功了。但人们却没缓过神来,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两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兄弟在编造谎言,德国一家杂志还把这一消息称之为“两个美国人的诈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