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望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6月出版创刊号以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至2011年6月已建刊30周年,出版了184期。
在伴随并见证着中国空间事业的高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这30年中,《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荣获多次中国航天系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奖励;2000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和“双百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还被收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被列入航空航天类统计引文源;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源期刊”;入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被美国“剑桥科技文摘”(CSA)收录,并成为核心源期刊;2010年成为EI检索数据库正式收录期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这些进步,是主管、主办单位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无私培植的结果,是广大作者奉献智慧财富的结果,是众多读者关心爱护的结果。在此《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今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将始终本着“交流空间技术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的宗旨,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编辑部将始终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天工程技术领域科研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际太空》2010,(4):1-1
<正>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的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技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技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天工程技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的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技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天工程技术领域科研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空》2013,(6):2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后来的敦煌飞天壁画,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向往和遐想。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成功发射,奏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序曲;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推动了卫星通信走向新纪元;1997年5月,中国第一颗三轴稳定通信卫星—东方红-3成功入轨,拉开了卫星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7~28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良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杨俊华主持开幕式。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主持大会报告会。在开幕式上,杨保华和谢良贵分别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信号采用三个频点工作,可以利用伪距双频组差方法解算电离层电子含量,为实时监视中国区域电离层变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中国中低纬度处于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区,在北纬20°±5°区域时常发生较大梯度的电离层变化.利用北斗实时多频伪距和相位观测数据,采用相位平滑伪距方法计算电离层穿刺点电子含量,分析通过北斗系统GEO卫星监测的电离层周日变化特性;采用多面函数方法拟合中国区域1°×1°分辨率的电离层延迟量,每5min绘制一幅中国区域电离层图,观测区域所有电离层穿刺点拟合残差RMS为2.778TECU;分析北斗系统实时监测中国区域电离层异常情况,当发生电离层异常变化时,相邻两天的VTEC(Vertical Total Electronic Content)峰值相差约60TECU.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0):5-5
再现宇宙大爆炸;“黄金大米”事件;核泄漏后遗症;“奋进”号飞向洛杉矶;细菌谜团;2050年的中国人口;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1日至23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杨长风,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外交部军控司参赞马升琨,国家航天局系统司副司长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太空》2013,(7):20-26
载人航天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010年,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和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1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总体构想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所属航天员系统负责选拔训练航天员乘组;空间实验室系统负责研制天宫-2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研制进行先期技术验证;空间  相似文献   

14.
雨水 《太空探索》2013,(3):64-65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于1999年6月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纪念封一套11枚,以资纪念。纪念封规格:210mm×110mm;印量:19996套;封销"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成立纪念1999.6.23北京"纪念邮戳和"中国国防科  相似文献   

15.
12月24日,中国宇航学会在京召开第五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学会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主持了会议,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会并讲话,总装备部信息部航天局局长吴炜琦和工信部军民结合推作,发挥中国航天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会议还讨论通过了以下五项工作报告:关于调整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的报告;关于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申请成为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单位的报告;关于调整中国宇航学会航天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报告;关于成立"中国宇航学会探测与导引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报告;关于召开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对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者而言,是个不一般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多颗卫星连续跃上太空,在属于它们的轨道上安家。经过这一密集发射组网阶段,中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太空中初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技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天工程技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空间技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沟通航天工程技  相似文献   

19.
<正>第六届国际微波论坛(IMWF2015)于2015年6月4日—6日在中国西安举行。本届论坛由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承办。该论坛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志宁教授、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刘兑现研究员及东南大学洪伟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2010,(12):53-54
<正>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特别邀请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