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反辐射导弹设计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辐射导弹(ARM)是一种利用雷达辐射源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雷达系统的导弹。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仅有“软”杀伤能力的电子战有了“硬”摧毁能力。论述了反辐射导弹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讨论了提高反辐射导弹性能的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包括:缩窄工作频带、采用比相比幅单脉冲侧向体制、数字化和集成化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普通脉冲雷达由于存在地物杂波干扰不能探测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多普勒雷达由此应运而生.雷锡恩公司首次研制了连续波多普勒雷达,并将之应用于“麻雀”和“霍克”导弹中.以后人们又研制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兼有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的特性.介绍雷锡恩公司研制连续波雷达中的关键技术,叙述防空问题的特殊观点.详细论述低空防空武器制导系统的基本技术问题(主要有指令、噪声和尖叫声等)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最后介绍低空防空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的进展以及现状.  相似文献   

3.
装备有“宙斯盾”(Aegis)作战系统及其AN/SPY-1A相控阵雷达在地区冲突或军事演习中,尤其在战区弹道导弹的攻防战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关键作用。例如:在“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中,为了对付“飞毛腿”导弹的进攻,美国在中东水域就布署了多达9艘“宙斯盾”战舰;在我1996年台海军事演习中,在台湾附近的海域上就应用了装于美国“邦克山”号巡洋舰上的AN/SPY-1B相控阵雷达,进行了各项性能测量,可见这一雷达的重要作用非同一般。介绍这一海用雷达的战技性能和有关参数,以及它在战区导弹防御用信息链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NMD-GBR雷达的测量能力及其性能参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如果说美国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研制的“奈基 Ⅲ”反导拦截系统算作是“导弹打导弹”的第一代和在 70年代初研制的“卫兵”反导系统算作是第二代的话 ,那么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了 3 0年的研制 ,至今出笼的NMD反导拦截系统应属于反导第三代。反导第三代系统又有了新的技术创新并更趋向实用化 ;尤其是在导弹信息的获取系统———GBR雷达的战技性能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技术突破。本刊 2 0 0 2年第 3、4期刊出的前两篇文章 (《NMD -GBR地基雷达初样型的技术功能》和《NMDGBR -P雷达信号模拟器的技术功能》)及本篇内容 ,都较全面的反映了未来GBR -N雷达的技术全貌 ,至少是“管中窥豹”。该雷达经过长期的研制 ,无论是在雷达设计指导思想上和研制工作本身都有新颖、独特之处 ,因此说它在NMD全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尤其在雷达进行真假目标识别的关键作战环节中 ,以多普勒频移的成像和距离高分辨率能力来达到此目的 ,可称为有较大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以“爱国者”、“宙斯盾”、“萨德”等为代表的典型导弹防御系统悄然取得新进展,基于机载、弹载等平台的有源干扰将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在总结典型反导雷达系统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应对变化的有源干扰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6.
“阿斯派德”导弹有较高的杂波内可见度(SCV),从而使它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近似地分析了为对付30m低空目标,在不同载机高度和不同斜距下发射导弹时,一组所要求的杂波内可见度值,该值在载机高度100m时,发射距离为20km处要求最高,约68dB.同时也分析了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杂波内可见度,相对应的一组照射雷达相位噪声要求值.达到SCV为68dB的相位噪声(?)(f_m),在偏离载频5kHz处,约为-93dBc/Hz.所用的近似分析,可供估算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寻的制导导弹的杂波内可见度及其所需的照射雷达相位噪声要求值,有一定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NMD各作战单元间的信息互换互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2年 5月布什总统作出决定 ,着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起 ,同年 6月就在阿拉斯加州动工大规模加速兴建反导拦截器地下发射井及其指挥控制中心等设施。NMD已经从设想、研发、合同走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战设施建造阶段 ,并冠于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研究硬件 ,这必然引起世界的关注。就这一系统的工作脉络、工作程序、信息互换互用等方面 ,进行了“管中窥豹”式的叙述 ,以使人们对该系统工程的复杂性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有源、无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只能使防空雷达暂时失效,而反辐射导弹作为一种硬杀伤手段能利用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信号,攻击并摧毁雷达.反辐射导弹和抗反辐射导弹的斗争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电子对抗的重要形式.介绍反辐射导弹的特点、战术使用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技术措施,包括使反辐射导弹导引头难以截获和跟踪雷达信号、干扰和破坏反辐射导弹雷达信号以及用导弹拦截反辐射导弹等多达19种战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6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个反辐射导弹——百舌鸟服役以来,雷达便由防御屏障变成了被攻击的目标。目前,反辐射导弹已成为防空雷达最大的威胁。20多年来,许多雷达专家一直在研究对抗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首先从雷达体制、技术和战术应用的角度探讨防空雷达对付反辐射导弹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今后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反辐射导弹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辐射导弹自身特点及其飞行特性,对反辐射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微波暗室中所获得的类似反辐射导弹的导弹数据进行了幅度分布分析,至反辐射导弹的雷达回波序列进行了建模,为反辐射导弹的检测与识别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试验     
《航天》2014,(11):56-56
美国雷锡恩公司试验新型“格里芬”增程导弹 近日,雷锡恩公司正在试验一种新型“格里芬”增程导弹,该导弹的射程范围是现有格里芬导弹的三倍,还配有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新型导弹上增加了增程火箭发动机,这使该导弹的射程范围是现有“格里芬”导弹的三倍以上,是“地狱火”导弹的两倍以上。现有的“格里芬”导弹可以借助GPS和激光制导技术进行空中、海洋或陆地推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相干两点源干扰反雷达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干两点源在空间相干场的栅瓣特性,非畸变区与畸变区的相位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分析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远场与近场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性能,分析研究抗反雷达导弹的可能性,提出适当选择两点源之间的距离L和两点源的电压幅值比β,有可能将反雷达导弹诱偏于两点源之外。本文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两点相干源抗反雷达导弹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雷达组网中的两点源反辐射导弹诱骗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辐射导弹(ARM)是现代防空系统面临的五大威胁之一,它能直接摧毁雷达设施并杀伤操作人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在反辐射导弹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防空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主要介绍了雷达组网中,采用两点源原理,利用两部雷达组网抗反辐射导弹,得出在不同情况下诱骗反辐射导弹成功的概率,由此推断如何更好地安排雷达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果。最后给出了两部联网雷达距离不同时,对反辐射导弹诱骗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柯边 《航天电子对抗》2001,(2):F003-F003
现代作战雷达 ,在作战中会遇到非常严峻的电磁环境以及敌目标针对雷达采取的各种反措施。雷达为了完成武器系统赋于的探测、跟踪和识别目标任务 ,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它们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 :表 1 雷达面临的电磁环境和采取的“四抗”措施目标的反雷达措施对雷达的作用和影响雷达“四抗”雷达告警接收机探测到威胁雷达信号 ,施放电子干扰失去或降低探测功能(失去或部分失去作战能力 )抗电子干扰用反雷达导弹 ,沿雷达波摧毁雷达被摧毁 (失去作战能力 ) 抗反辐射导弹目标本身采用隐身技术 作用距离下降 ,推迟或丧失探测能力 反隐身低…  相似文献   

15.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5):33-33
据报道,美正在研制一种不通过爆炸或碰撞就能破坏敌方电子系统的新型雷达,这种可作为武器使用的雷达可满足美空军对攻击型武器提出的“发现目标、准确识别、立即攻击”概念的要求。该新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性能可靠,可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将通过进一步设计实现打击敌方电子系统的功能。在遭遇地.空导弹攻击时,完成升级的AESA雷达不仅能接收相关信号,而且可实施干扰。这相当于集中AESA雷达上千个收/发模块的功率,干扰敌方导弹的电子制导系统或损毁导弹和飞机雷达的电子组件。与传统电子噪声干扰不同,该技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大型AESA雷达还可使巡航导弹失效。  相似文献   

16.
双弹雷达导引头联网反隐身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防空导弹的高速运动和体积、质量、能源等限制,地面雷达可以采用的一些反隐身技术在弹载雷达中则难以实现。这就使防空导弹主动寻的雷达导引头如何反隐身成为当前防空导弹领域中的一个难题。借鉴地面雷达反隐身技术,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近期比较可行而且有希望走向实用的雷达导引头反隐身技术——双弹主动式雷达导引头联网反隐身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对两导引头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提高了对目标的检测概率,改善了整个系统的跟踪精度,并使跟踪开始得早,确保防空导弹对隐身小目标的快速反应时间和杀伤概率。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系列化在国外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中的作用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各种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系列化发展的情况 ,并对美国的“尾刺”、“霍克”、“爱国者”导弹 ,俄罗斯的“通吉斯卡”防空武器、“SA -6”导弹以及英国的“长剑”导弹等系列化的研制过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弹道导弹弹头攻防技术的新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宣布建立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引发了新一轮弹头攻防技术的升级 ,这也是矛与盾不断斗争的结果。为针对特定反导拦截技术而产生的突防技术 ,都是围绕着对抗拦截时的红外寻的技术而进行的 ,即在“刺刀见红”的冲刺阶段来降低拦截器杀伤命中率。象用于真空段的弹头红外冷屏蔽技术、带有告警装置的弹头小范围机动飞行技术等弹头突防技术都是属于该类型的 ,它们都是在运用“以快制快”的原则进行对抗的。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本文中我们把采用激光制导或驾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称为“第三代”导弹,装有更先进的探测器和制导装置(如红外成象,主动或被动式毫米波制导)的发射后不管导弹则称为“第四代”导弹。当然,这个分类法并未被普遍采纳。本文还用了“直接攻击”、“顶部攻击”和“飞越攻击”三个术语。过去,这些术语指的是导弹的飞行弹道:即“直接攻击”表示导弹沿瞄准线飞行,主要攻击主战坦克的正面;“顶部攻击”表示导弹沿高抛弹道飞行,即以俯冲方式攻击目标;“飞越攻击”表  相似文献   

20.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成功地拦截了大多数“飞毛腿”导弹.这部分归因于“飞毛腿”推进段的设计有问题.在导弹的整个弹道飞行中,推进系统一直连着战斗部未予分离.该导弹的组合式战斗部和单级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