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6年7月25日上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等17个国家的空间机构官员和专家近20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09,18(4):108-112
“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与科学应用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2009年6月22日至6月26日,“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与科学应用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中国澳门等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协办。本次会议是为加强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和科学应用领域的国内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3.
《宇航学报》2005,26(1):103-103
中国宇航学会于2004年11月22日至26日,组织来自航天五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的学术代表共12人参加了在印度乌代普尔召开的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0,(7):10-16
2010年5月31日-6月3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暨第11届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欢聚一堂,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同出席这一首次在华举办的世界性月球盛会,共商未来探月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5日上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等17个国家的空间机构官员和专家近200人参加会议。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博士受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的委托,与国际月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09,(4):70-70
2009年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的100多位科学家,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航天器工程》作为特邀学术期刊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交流主题包括: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Lunar Geophysics);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7.
孙青 《中国航天》2005,(2):14-14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于2005年1月6-4日在北京召开了绕月探测工程第二次工作会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工程两总及来自五大工程系统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绕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日本召开的第20届空间技术与科学国际会议的情况对囤直新型空产是运输系统的研究、应用卫星技术,对行星及月球探测等领域在本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International Lunar Exploration Working Group,ILEWG)于1995年在《比登堡宣言》(Beatenberg Declaration)的基础上成立,是国际上在月球探测与利用方面唯一的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佳 《中国航天》2005,(2):12-12
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最近在印度乌代普尔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印度、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印度前总统、著名的"印度导弹之父"阿布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拟于2019年4月在中国北京市举行"月球和深空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深化交流合作,携手促进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会议旨在交流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最新成果与前沿发展,打造国内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1月13-14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就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以及国外深空探测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交流和探讨。本次会议得到国防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推动进入、减速与着陆(EDL)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该专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拟定于2015年9月在长沙召开第三届进入、减速与着陆(EDL)技术全国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走向深远,自由返回",将以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月球探测和小行星探测为重点,广泛交流该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及科研成果,推动我国未来载人航天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持续发展。欢迎广大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67-467
"在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在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5.
周武 《航天》2010,(7):13-13
“To the moon!”咔!在世界月球会议的会标前,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伯纳德。福音一手指着月球的方向,一手亲密地揽着翟志刚,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  相似文献   

16.
<正>据日本《产经新闻》2015年4月18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制定了201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的方针。20日,宇宙政策委员会小组和文部科学省的专家们召开会议,对月球探测器SLIM的情况予以说明,预计日政府将于2015年夏天正式决定。此计划是日本继前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挑战月球探测器软着陆,以掌握将来探测月球和火星资源的技术。报道称,SLIM将由小型运载火箭"艾普斯龙"从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位于鹿儿岛县)发射升  相似文献   

17.
欧空局月球南极考察计划欧空局最近提出了一项价值4亿美元的不载人月球着陆器计划,旨在下世纪初探测月球南极。带有漫游车的着陆器将于2001年前后抵达月球南极。漫游车将在月面上行驶48公里以采集原生冰层样品。该探测计划的一个目标是为今后开展长期国际月球探测...  相似文献   

18.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38-38
2008年10月中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宇航联副主席吴燕生出席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59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并参加了国际宇航联执行局会议。国际宇航联举行了2008年至2010年执行局领导的换届选举,吴燕生再次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副主席。吴燕生还就2010年国际宇航联与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合作举办的国际月球大会的相关事宜,与国际宇航联主席进行了商谈。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嫦娥"四号是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4颗绕月探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称月球车)两部分组成,计划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相似文献   

20.
夏丹 《航天》2010,(7):20-25
世界月球会议期间,本刊有幸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了一次专访。谈到月球探测,欧阳院士就像一个母亲谈到了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的计划,到月球探测的深刻意义和未来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详尽的解析。下面,让记者带您走进欧阳院士的月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