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坦克装甲车辆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进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便下决心要使我国兵器工业实现现代化。在装甲兵这条战线上,从1956年至今,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生产工作,经历了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T-72主战坦克车型众多,在上期杂志中己概略介绍过多个国家研制的各种T-72的改进型,本文将针对其中主要改进型作较详细的介绍。有趣的是,由于目前俄罗斯将外销坦克的主力是T-90车族,而对于T-72仅推出一些改进套件,因此,下列介绍的T-72改进型都是由其他国家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4.
自第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已成为与俄国相提并论的坦克生产大国。二战期间的美制坦克产量超过88000辆,其中有七成是中坦克,其次是轻坦克,至于重坦克连一成都不到。若不是战争末期推出M26(随后又重新归类为中坦克),否则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美军在重坦克舞台上就交白卷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中国第一辆自行生产的59式主战坦克装备部队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现代化主战坦克的国家。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们又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开始研制水陆两用坦克。该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8月开始立项目,同年10月正式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车。在对样车进行试验修改和改进的基础上,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力量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苏联提供的T-34中型坦克及少量的IS-2重型坦克为基础建立的。这些二战期间使用的苏制坦克在次年发生的朝鲜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得到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并从1957年起以59式的名称开始仿制生产。但59式坦克的外观与T-54有所区别,如取消了红外夜视装置和主炮稳定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M-1 vs. T-72 1991年2月24日,期待已久的海湾战争陆战终于爆发,西方三大主力坦克之一的英国制M-1,即将与坦克王国苏联的主力坦克T-72正面交锋,这可是战车界注目的盛事,究竟双方的相对战力多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美国陆军自20世纪60-80年代间所使用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虽然在性能上并不算是最突出的奇花.但是却继承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M-4“谢尔曼”(Sherman)坦克以来美国坦克性能可靠又易于生产的优良传统。事实上.M-60坦克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发展的M-26“潘兴”(Panshing)重型坦克。由于M-4中坦克在大战末期面对德军新式重型坦克.突击炮和驱逐坦克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9.
俄《独立报》军事特刊最近在一篇专文中指出,中国坦克制造业在许多方面是依靠苏联的军事技术援助而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得到许多苏联供应的T-34/85中型坦克(中国称为58式)和IS-2重型坦克,以及大量的Su-100和Su-76自行火炮。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中国又开始大量生产各型坦克和装甲车辆,当然其设计和制造以及未来演变,自然受到苏联极大的影响。谨就俄罗斯学者卡里雅金等人之说法,综合摘要研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来到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除了能够一睹许多在欧美各地都难得一见的德国二战“珍禽猛兽”外.当然也要好好看苏联坦克的发展。在为数超过300辆的坦克及各式装甲车辆中.有将近六成都是苏联坦克。对于一般在苏联坦克中只知道T-34、SU-100、T-72的军事迷来说.来这里保证可大开眼界.可惜和绝大多数俄罗斯博物馆一样.尽管有说明牌.但是有看没有懂.因为全都是俄文。即便有导游.也无法一一为游人解说,因此来之前绝对要做好功课,做好车型辨认.不然在灰暗的库房里.俄国各型车辆又都是清一色暗绿色或橄榄绿的涂装下.是很容易会有挫折感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面对蜂拥而来的前苏联及美英盟军的坦克,德国拿出了强调系列衍生和通用第一的“E”系列;而日本在吃尽了盟军坦克“坚甲利炮”的苦头后,醒过神儿来,开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起“九七系列战车”……无奈大势已去,终成安想。  相似文献   

12.
德国“豹”2主战坦克可谓威名远扬,深入人心。我们也早已习惯了日耳曼主战坦克那特有的敦厚,沉稳,杀气逼人的王者气质。作为原本对抗苏联坦克洪流的中坚力量,“豹”2主战坦克具备了一切在东欧大草原上纵横驰骋,斩杀对手于无形之中的要素。然而,随着东欧巨变,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之初的假想敌荡然无存,“豹”2主战坦克在新的军事形势下也开始其顺应潮流的蜕变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茶之时,当时已日薄西山的沙俄政府因身为协约国的一员,向英法购买合计百余辆的马克五型及雷诺型坦克,这些坦克后来就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所建立的苏联给全部接收了;后来在内战结束后,苏联又得到若干辆各型马克坦克,这些坦克则是协助白匪军作战的英国远征军撤退时所留下的。  相似文献   

14.
在“沙漠风暴作战”(Operation Desert Storm)和“自由伊拉克作战”(Operation larqi Freedom)中,美军所使用的M1系列主战坦克可说是所向披靡,在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至于作为对手的俄制T72坦克则是一败涂地,根本毫无招架之力。从战场上的成绩来看,M1系列主战坦克的确是大获全胜,让对手完全报销。  相似文献   

15.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4,(9):i001-i001
德国生产的“豹”1与“豹”2坦克,都是使用由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系列主炮。以色列飞机制造公司IAI与莱茵金属签署合约,将为“豹”1与“豹”2坦克提供性能提升套件,包括炮射激光制导武器系统(LAHAT)。经过性能提升后“豹”坦克的主炮可以击中6000米外的目标,并对装甲目标提供精确打击能力。采用炮射激光制导武器系统是对“豹”2坦克目前最便宜且有效的性能提升方案,能提高攻击力,相对而言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众所瞩目的美伊大战终于爆发,美军在波斯湾地区集结了大批部队和武器装备,使第二次海湾战争成为本世纪的第一场硬仗。在这场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的的战争中,一般军事观察家认为硬碰硬的地面攻坚战斗异常猛烈,伊军装甲部队最精锐的T-72坦克将再度负担抵御美、英先进坦克的重任,但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显示这款坦克与10余年前一样依旧难逃痛宰的命运。不过,T-72这款坦克在这10余年中的发展却十分活跃,各种改进型纷纷出现,不妨碍让我们看看T-72的最新研发近况。  相似文献   

17.
台湾军方在2003年的春节战备加强活动中,驻湖口的装甲部队对媒体首度正式公开两辆配备有反应装甲(ERA)的CM11“勇虎”坦克。该坦克装备反应装甲套件虽然只是试用性质,不过仍颇受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从t-54问世到t-55的生产线关闭,t-54/55持续生产超过30年,庞大的生产量使得t-54/55在世界坦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数量庞大,t-54/55的型号和各种改进型相当多,继上期介绍过的苏联与独联体改进型,本文将针对t-54/55改进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场激烈的对抗演习正在进行之中。我军坦克和步兵战车向“敌人”发起猛攻,并迅速在其阵地中撕开一个“缺口”。随即,我后续部队利用突破口进入战斗,向“敌人”纵深阵地进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突然在纵深阵地前起爆了临时反坦克壕,我坦克和步兵战斗队形前进受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军坦克的发展正处于一片空白。但随着德国装甲部队在欧洲战场步步进逼,这才重新引起了美国陆军对于坦克的注意,连心推动拖延多时的新型坦克的发展计划,其中轻型坦克的发展计划包括有M1、M2和后来的M3三种车型,但M1、M2主要用于训练用途,而M3才是美国真正投入战场的第一种轻型坦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