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孝文  徐菁 《航天》2010,(8):46-49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于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  相似文献   

2.
《空间电子技术》2011,(3):61-61
"火星500"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其目的是探索人类模拟登陆火星过程中所能够耐受的一切,包括将来人类真正登陆火星所需要的必要生理保证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2011年2月18日18时,俄罗斯莫斯科星城。航天专家和媒体早已云集大厅,共同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火星500"试验的观测大屏幕。此时,屏幕中两位身穿白色火星服的志愿者从火星登陆舱中缓缓迈出步伐,将人类坚实而从容的脚步踏上了"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1,(12):4-4
莫斯科时间11月4日14时,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长达520天的往返火星与地球模拟试验,走出模拟飞船“返回地球”。至此,由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天浪 《航天员》2010,(5):36-37
回首去日,可怕的不再可怕2010年9月13日,"火星500"计划的6名志愿者在试验舱里度过了第105个"飞行日",这项计划也顺利走完了它的第一程。无疑,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志愿者们自然想到了和"火星500"计划第二阶段(105天实验)的志愿者们曾聊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令飞 《航天员》2011,(2):34-35
2月23日,"火星500"的志愿者们结束了为期3天的"火星之旅",着陆舱从"火星表面"起飞。2月24日,着陆舱与主舱段对接,并开始为期3天的检疫隔离。2月27日,隔离期结束,两舱对接舱门打开,6名志愿者会合。3月1日,志愿者们开始了247天的回家之旅。登陆火星的回味在轨道舱停留期间,志愿者们用一款叫"Virtu"的软件(迭戈·乌尔维纳在日记中亲切地称之为"升级版的电视游戏")模拟火星情境。其中一个模拟的情节为:在载人飞船降落火星之前,驾驶火星车从基地出发,  相似文献   

7.
郭亚光 《航天员》2010,(3):19-21
<正>备受世界瞩目的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火星500"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简称MARS500,火星500)的第三阶段——520天试验终于在各国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心筹划与准备后拉开了帷幕。包括3名俄罗斯志愿者、1名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0,(8):4-4
北京时间6月3日17点49分,随着设在俄罗斯莫斯科的“火星500”实验舱舱门的关闭,中国志愿者王跃和国外5名志愿者正式踏上了520天漫长的“火星之旅”。作为该项目内外协调主要责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促成了中国参与“火星500”项目。  相似文献   

9.
耳东 《航天》2011,(2):36-37
截止到2011年1月5日,"火星500"模拟试验已进行了216天,本刊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以电子邮件形式采访了这6名志愿者,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回信。1."火星500"共有多少项试验?中国参加了哪一些?"火星500"实验项目数量有100项以上,其中包括生理学考察,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考察,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学考察,微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学考察,技术操作实验等。中国的王跃参加了所有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阳光 《航天》2010,(7):7-7
6月3日,来自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6名志愿者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座隔离设施,开始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隔离设施有550立方米的空间。6人中包括中国航天员教员王跃,另有3名俄罗斯人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各1人,均为男性,年龄27岁~38岁。同真实火星飞行一样,该机组将按有限的食品定量来生活,同外界的唯一联络手段是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0,(1):10-10
1月27日,俄罗斯医学生物研究院新闻秘书帕维尔·莫尔古诺夫透露,在即将开始的模拟登火星试验参与者中可能会有1名中国公民。3名来自中国的代表将于近日抵达俄罗斯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登陆计划已经列入日程表,预计在2030年左右登陆火星,那么如何选择登陆方式就有多种方案。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太阳系探索局的负责人弗鲁兹·纳德利认为登陆火星可分为两步走,首先在2033年登陆火卫一,然后在火卫一上建立前进基地,最终在2039年实现登  相似文献   

13.
徐菁 《航天》2009,(9):25-27
2009年7月14日,为期105天的火星之旅地面模拟实验结束,6名志愿者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个专门隔离设备中走了出来,3个多月来首次见到明媚的阳光。  相似文献   

14.
<正>"火星50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与登陆的计划,也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11月底,我国启动该项目的志愿者招募工作。2010年5月18日,该项目最终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1):46-46
欧空局选定的参加火星飞行任务模拟的4名志愿者去年12月11日在巴黎与媒体见面。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火星”500火星任务模拟项目的一部分,从2009年3月24日起,其中两人将与4名俄罗斯志愿者一起在设在莫斯科的一座隔离设施内生活和工作105天,以为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全面模拟做准备。全面模拟也将由6人参加,但封闭时间将达到执行载人火星探测所需的520天。这4人是从56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法国3人,德国1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5):46-46
来自俄罗斯和欧洲的6名志愿者3月31日进入莫斯科附近一个隔离舱内.开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这6人中有两人来自欧洲.另4人来自俄罗斯,均为男性。他们将在这座狭小的设施内生活105天,以使科学家能评估长期与世隔绝的太空飞行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除非因健康或个人原因而决定退出模拟实验,否则他们在今后3个多月里将一直呆在隔离舱内。参试者可携带书籍、笔记本电脑和光盘等个人用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8):45-46
在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进行的“火星500”火星飞行模拟项目第一阶段模拟于7月14日结束。参与这次105天模拟的6人机组已走出模拟舱。这6名志愿者中有两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0,(7):46-46
6名志愿者6月3日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一座550立方米的隔离设施,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6人中包括中国宇航员教员王跃,另有3名俄罗斯人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各1人,均为男性,年龄27—38岁。同真实火星飞行一样,该机组将按有限的食品定量来生活,同外界的唯一联络手段是电子邮件,且要设置最长40分钟的延迟,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9-139
2008年9月下旬,在美国举行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第3次研讨会上,150名科学家依据来自“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的最新数据,投票表决他们认为能够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最佳登陆地点,这一表决结果将直接决定2010年10月发射的火星探测车的着陆点。  相似文献   

20.
左永亮 《航天员》2011,(1):16-19
应急演练:电力系统故障"飞行"期间,6名志愿者多次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演练。2010年12月1日、2日,"火星500"项目进行了模拟舱内电力系统故障紧急情况模拟试验。舱内一片漆黑,空调停止运转,微波炉无法加热食品,热水无法补充,冰箱食品开始解冻。对于当时的情形,罗曼写道:"若你想知道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