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丽 《航空港》2013,(1):66-69
<正>四月时当我在微博上写下愿望——"今年一定要去一趟酒庄"时,我脑子里神往的是旧世界,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什么的,就像活在现代都市里久了,总想着西藏那些个满目历史的地方一样。谁料到在一次宴会当中,说起我最喜欢的干白,是新西兰的长相思,对方问为什么不去新西兰呢?对啊,为什么不呢?只是从来没有想到过吧。  相似文献   

2.
这个老哥     
<正>那天在饭店刚坐定,坐在我右边的一男子猛地站了起来,自我介绍道:我们是江西的,老表。我看了看他,说老表不好听,叫你老哥吧。旁边的是你太太?老嫂,你好。女的也站了起来,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谢谢。坐下后两人又说了句:你真好。这老哥60出头的年纪,看上去憨厚、朴实。他们夫妇俩是来上海看女儿的,女儿忙,安排他们参加这个港澳游。夫妇俩不停地说女儿好,孝顺,就是到现在还没成家,让他们焦心。  相似文献   

3.
汽车杂谈     
肖楠 《北方航空》2002,(5):42-45
汽车如美女 心目中的"女神"是谁?法拉利!唔,法拉利好象是男人,但我总觉得法拉利是窈窕淑女,所有跑车类的外形给我的印象总是女性化的.如三菱的GT3000、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的Coupe等等.而所有越野车都是很MAN的,惹官司的帕杰罗、不惹官非的切诺基、美国人不受落但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本田陆地巡洋舰等等,都是"男人",因为我是男人所以我就不喜欢"男人",从一开头挑车时起我就从来不考虑这种四驱,吃得又多一费油,鼻鼾又大--用的是钢板弹簧,硬且声音大,总觉那是"差佬"办公时才用的车子.  相似文献   

4.
帮我找错     
这张照片上,几个德国人正在一架被他们击落的盟军飞机前留影。我告诉同事,这是一架 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可我们头儿却说肯定不对。莫非我又错了?照片中损坏如此严重的这架飞机究竟是什么型号?您知道么?如果知道,那就请把答案写信寄至:北京市学院路37号航空知识杂志社王亚男收,邮编100083。也可以发送 E-mail 到 hollyduke@163.com,回答正确的读者就有机会获得主编奖(来信或 E-mail 中务必注明姓名、地址及邮编)。  相似文献   

5.
老高不见了     
<正>老高不见了。一走进包房,老姜就发布了这么个惊人的消息。包房里突然鸦雀无声,早到的几位不由倒吸了口凉气,同一个表情:老高一一空气似乎凝滞了。老高不可能有事。好一会儿,缓过气来的老张说道:上次聚会的时候他不好端端的?要有事的话他那脸上藏得住?是呀,老杨附和着:老高不是藏得住事的人,真要有事,就他那张脸,还不满世界都知道  相似文献   

6.
竹心 《北方航空》2002,(3):40-42
科学家,多么神圣的称呼,多么了不起的字眼,那是我们那个年代所有孩童的最高理想,可是一直以来我都疑惑不解,牛顿的苹果又有何特别之处呢?难道我们就不曾看见,难道我们就沒有机会去品尝吗?  相似文献   

7.
张帆 《北方航空》2005,(1):16-17
世事无常,时事无常,在百度中输入关键字"2004"'与"变数",你的答案将是384,000项结果.如果你从不在意一只蝴蝶的振翅或一片落叶的摇曳,又怎能在汹涌浩瀚的海量资讯里望见灯塔.不信?那就闭上眼睛,试试看你能否在一分钟之内说出2004年的10个不同.没错,每个人都知道2004年发生了什么,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2004年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走进荷叶坪     
我第一次登上芦芽山时,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云海苍茫,松涛阵阵,怪石嶙峋,奇峰竞秀。以至于同行的朋友指着远处的一道山梁介绍:那就是荷叶坪,挺不错的。而我则不屑一顾:“荷叶坪?咱们就不要去了吧!”在以后的若干年间,我又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大海的浩瀚,长城的雄伟,黄山的瑰丽,峨嵋的庄严,无一不在脑海中刻下深刻的烙印,至今仍是向人炫耀的谈资。但自己心里却还有不少遗憾:草原的粗犷豪放、沙我漠的孤寂宁静和雪域的圣洁神秘,什么时候才能领略呢?后来,我随新闻界老总们赴内蒙古采风,心想,这下终于可以补上遗憾了。我们在内蒙古的希拉穆仁…  相似文献   

9.
不许你先下     
崔立 《航空港》2015,(4):84
<正>那天,天气似乎也比较阴沉。他坐在沙发边,满脸的忧伤。她坐在不远处的床边,气色不是很好,但看上去,倒是一脸的轻松。她说,老头子,看来这次,我又要比你先下了。他猛地瞪了她一眼,说,你说什么呢,什么你先下我先下的,胡咧咧啥呢!她就不说话了,抬头看了眼天花板,又低下了头,像是想着什么事儿。他瞅了她一眼,他知道她,一定又在想年轻时的事儿了。他和她,原本是不认识的。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10.
终结七月     
海蓝 《北方航空》2005,(1):34-37
七月,是个尴尬的时段 距离归期只剩三个月.说要准备什么,似乎还有点早;说不去想,又有点放松.而以我的性格,早在六月初的时候就开始惶惶不安.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我是盼望回去的.可是究竟担心什么呢?这种心态明显和去年八九月时临行前的类似.  相似文献   

11.
常璐 《北方航空》2003,(5):44-46
结婚,生活交响曲的第一篇华美乐章.冰娇雪倩的新娘哪堪忍受朝九晚五的奔忙?如果不幸买了离市区较远的新房,那就更是一件叫两个人都头痛非常的事:每天早晚先三步并做两步的奔到车站,然后公交车换地铁,地铁再换公交车,如此三番两次,无论是坐到办公桌前还是回到爱巢,人车大战的险象历历在目,喘息甫定还哪来的精神工作或是逍遥?  相似文献   

12.
家亮兄无疑可以开一家策划兼公关公司,他要请老头去吃饭,总有诱人的理由。从不搭界的理由出发,等你发现已经中了他的"圈套"时,你已被他说服,急迫地随他去吃饭了。且说那天他打电话来,没头没脑地问:"两岸大三通了,你去过台湾了吗?"我一愣,半天回过神来:"想去还来不及呢。""干嘛去呢?或者说是为了什么呢?"我哈哈一笑:"首先当然是去品尝宝岛美食  相似文献   

13.
天上的北极星在夜晚的星空中不停的闪烁,像要把自己身上的那些光芒全部撒向大地.北方--自古以来都是方向的指引者,不管你身在何处,它都终年不变的为你指明方向.就像她们一样,追着自己舞动的梦从西北的兰州到东北的沈阳,也逃脱不了这股神秘的束约.初识这对双胞胎姐妹是在朋友开的影楼里.那天正巧赶上她们第一次照制服照片,闪光灯下羞涩的表情中隐约透露出一丝兴奋,这大概是她们身上天生就有的表演分子细胞又一次在新环境下的重合反应.  相似文献   

14.
春天的花开     
正春天了,万物复苏般。连站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耳边不时吹过因地铁开启时带出的空气中流通的那股风儿,李直也能感受到有那么点儿的春意。李直站在那里,低着头拨弄了一会儿的手机。李直抬起头时,又看到了那个女孩,那个披着一头长长黑发的年轻女孩。李直是在一直期待什么吗?李直的心,微微地落了下来。这早就不是第一次碰到女孩了。每一天,李直都差不多是这个时间点,上这一班的地铁,也就是这几次,李直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女孩。  相似文献   

15.
正时间的概念太过抽象,所以人们将其划分为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是计时用的表秒,这样一来,时间仿佛又太不起眼了。我时常听到一些名人大家的故事中,人们总是在每一分每一秒中领悟一个人生一个境界,他们成功了,他们失败了,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显现一个长久努力的结果。时间,真的很短。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远在高山之巅,而我们,则是芸芸众生中一颗又一颗不起眼的尘埃沙砾。还记得那彻夜狂欢的春节吗?那热闹的气氛仿  相似文献   

16.
<正>美动听的旋律结束了,他放下手机刚低下头欲看桌子上的文件,"传奇"又响了起来,他一看是王阿姨,随即把手机关了。手机响起了王菲演唱的"传奇",这是他特意设置的,他喜欢这首歌。"想你时你在眼前……"他摇着头轻轻哼唱着,这歌太美了,动听、哲理、又富有意境。他直到这首歌唱完了,也没有接这个电话。电话是老张打来的,他不想接。老张是他的哥们,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两人隔三间五就要喝顿老酒,当然喝好酒后再唱唱歌,或斗斗地主。一上班就来电话,又是要喝酒了。要在往日,老张几天不来找他,他心里就会想着要给老张打电话:这两天忙什么呢?电话也不来一个,在哪里快活?他那是闲得慌要酒喝  相似文献   

17.
电话     
方蛇 《北方航空》2005,(1):76-77
我对朋友们说了电话的事情,他们说,不会是你公司里那两个小妞打的吧? 我说,绝对不是,8712579是岳麓区的号码,那两小姑娘都住芙蓉区,那边的是5字开头. 他们嬉笑说,哈哈,那可不一定呀,女人总有女人的办法呀.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迷上了芍药这种草花,碰巧正值花期,便从花店买了几枝粉紫色的,随即拍去图片给几千公里外的母亲看。她回道:"静美、澄澈,人啊,就要像这花一样。"记得周耀辉的《纸上染了蓝》里描述母子的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常常觉得"乖"这个字很奇怪,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对,是一双腿。可能是我先学会了"加减乘除"的"乘"。而假如我是乖仔,我妈是不是良母呢?然后,我发觉,跟"乖"一样,"良"对我来说也是不完整的字。我想到  相似文献   

19.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把知识分子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  相似文献   

20.
十年心迹     
<正>从2004年—2014年,十年走过,走过人生里最无畏、最蓬勃的十年。十年,见证了花开花落,有多少喜悦,又有多少感伤,种种情绪不断变换,这个季节,留下了许多印记……我会经常地站在阳台的一隅,独享阳光,微眯了眼,仰望,或者,看那些过往的云彩,那些匆忙赶路、表情飘忽的南来北往的人,从白天到傍晚,从傍晚再到一城的灯火辉煌。轮回的日子,在一次一次的回望中,一去不返。十年如一梦。十年,到底能改变多少?不再辗转梦途,把斗志抱在身上;不再穿过人群,在雪花飞舞的路上做天真无邪的追逐;不再拥有青春,拥有的,只是成熟之后无法遮掩的沧桑,以及一个疲倦而庸碌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