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预定1989年4月28日发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同年11月发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这是美国相隔11年之久又重新恢复发射探测器。连续航行10年以上的“旅行者”探测器于1988年8月接近海王星。“麦哲伦”探测器在航天飞机上绕地球轨道飞行后,加速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在大约进行240天旅行后到达金星。金星与地球相邻,其大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4日,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东部夏令时间下午2:47(比预定时间晚59分)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5天的飞行任务中,在绕地球5周后从阿特兰蒂斯号上成功地投放了“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该探测器顺利地向金星飞行。从航天飞机上投放耗资总额为715亿日元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这是停止发射行星探测器11年之久恢复发射后的第一个行星探测器,它将向距离2.55亿公里的金星作15个月的长期旅行。  相似文献   

3.
“麦哲伦”号探测器的穿云雷达揭示金星上有残破的火山口和广大的岩浆流。“麦哲伦”探测器刚刚完成了它的第一轮地形测绘,在一个金星年的243天里环绕轨道1700多圈,覆盖了这行星84%的表面。NASA金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史迪夫·柔德斯说,金星表面在4至10亿年之间,是相当年轻的。飞船发来的最近一幅图像有一个晕边,是约宽200公里的一个环形结构,晕边环直径在100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它们也许形成于地壳下一层流动地幔里涌出的火热的岩石地幔柱的地方,正象地球上形成的热点。晕  相似文献   

4.
在到达金星3年之后.“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首次进行了一种新的飞行,从而使其耗资8亿美元的金星之行进入最后阶段. 这项计划的负责人道格拉斯·格里斯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种飞行“对于行星科学来说确实是第一次.我们拥有了下 (?)代‘麦哲伦’航天器,可以勇敢地前往任何航天器没有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刚刚排除技术故障的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又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 1月4日,探测器A号发射机的调制出现故障,现在使用B号发射机,但B号机线路在一年前就产生啸声干扰。为了避开这一啸叫频谱,不得不降低数据传输速率,从218.8kbit/s降为115kbit/s。这样探测器每次飞越金星能收集到的数据减少了,1月底时,每圈轨道只有15分钟的测绘,覆盖了金星北纬17.6°~76°(包括马克斯韦尔山)的区域。现在,麦哲伦探测器开始对金星第三轮测绘,描绘金星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6.
1日美国航宇局地面控制人员,指令正在绕金星运行的麦哲伦探测器进入更保险的状态,并努力查清星上计算机还存在的问题。 3日北京夏令时9时53分,中国第二颗风云一号试验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这次发射用的是长征四号运载火箭。13时14分,乌鲁木齐卫星地面站收到了第一幅甚高分辨率可见光云图。 4日麦哲伦金星探测器的计算机防护装置又出现一项故障,但没有干扰计算机处理器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5日格林威治时间2时30分,苏联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号运载火箭将一颗海洋导航卫星“宇宙2123”送入轨道,据估计,它将代替“宇宙1655”卫星。 6日到目前为止,美国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已完成55%绘制金星表面图形的任务。欧洲航天局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研究奥林帕斯实验通信卫星电源下降的故障问题,同时将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剩余电源,使卫星能继续提供通信服务。 7日莫斯科时间6时47分,苏联“礼炮7”空间站在南纬34.9度、西经63.8度,即南美洲上空再入稠密大气层烧毁,但还有些碎片落到地面上。“礼炮7”号空间站自  相似文献   

8.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4):42-42
安徽高房龙:贵刊2004年第一期登了《金星:地球的“魔鬼”姐妹》一文。我看后如骨在喉、不吐不快。该文大部分写的还是科普文章,介绍了金星的概况和一些相关的探测计划,但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金星上的城市)就不是那样的了。作者拿着20多年前的所谓“证据”,来证明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金星探测器曾经发现了金星上存在类城市的遗址,并主观认为既然金星上存在着城市遗址,那若干年前金星上一定存在过高级的文明和生物。我觉得这种观点真是荒唐之极。“麦哲伦”金星探测器是NASA的一大手笔,该探测器已经成功地绘制了金星上99%的三维地形图,清晰度和…  相似文献   

9.
2015年12月7日,在继2010年尝试进入金星轨道失败后,日本“拂晓”(Akatsuki)金星探测器再次挑战入轨金星,克服诸多障碍,最终成功进入金星轨道,使日本成为亚洲首个探测金星的国家。目前,该探测器在轨运行状态良好,已发回多幅金星图像,并计划于2016年4月正式开始科学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青 《太空探索》2006,(6):4-11
2006年4月11日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VenusExpress)已顺利进入了环绕金星的椭圆轨道,这是欧洲首次派出航天器考察金星。  相似文献   

11.
三、令人生畏的金星探测除了美国水手-2、5、10外,曾探测过金星的主要是表2中列出的前苏联金星-1~16探测器和维加-1、2探测器,以及美国的先驱者-金星-1、2和最新型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此外,前苏联还做过许多次探测,但均以失败告终。金星像一个吃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太空》2009,(12):40-40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0月23日宣布将其“金星气候轨道器”(原称行星-C)命名为“黎明”,并向全球各地的人们征集留言,以刻在一个铝盘上,随探测器飞往金星。“黎明”质量约600kg,定于2010年5月前后由H-2A火箭发射,同年底进入绕金星轨道,工作寿命至少2年。  相似文献   

13.
欧洲空间局2006年4月11日宣布,格林尼治时间8时07分(北京时间16时07分),飞抵金星附近的欧空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完成了减速过程,顺利地首次进入环金星椭圆形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闻新  陆信乾 《太空探索》2014,(11):60-61
<正>金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金星是太阳系的第二个行星,轨道位于地球与水星的轨道之间。与火星轨道比较,金星轨道更靠近地球轨道。金星是环绕太阳运转的内行星,大约每19个月,金星会接近地球一次。最近时,距离地球大约3800万千米。最远时,距离地球大约26000万千米。平均而言,金星轨道距离太阳大约10800万千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了4200万千米,比水星距离太阳远了50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9日和9月14日,苏联从丘拉坦发射了两颗金星探测器——金星-11和金星-12。预计它们将在今年12月到达金星。这两颗探测器与苏联1975年10月从金星表面发回照片的金星-9和金星-10有很大不同。前者只是一种飞临金星的探测器,只带着陆器,而没有金星轨道飞行器;而后者却是由一个金星着陆器和金星轨道飞行器组成。航宇局的科学家们认为,金星-11和金星-12之所以没有轨道飞行器,而只是一次飞临金星表面的探测飞行,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发射  相似文献   

16.
从古到今,人们对金星都不陌生,这是因为它是今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中国古代称“太白金星”的便指的是它。由于金星位于地球轨道以内,比地球更靠近太阳,从地球看上去,它和太阳的最大视角不会超过48°,因而金星不会整夜地出现在夜空中。当它出现在满天星斗尚未露面的落日余晖里时,我们习惯地称它为“长庚星”;而当它闪烁在群星隐去的朝霞中时,我们则又管它叫“启明星”。金星概况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郾08亿千米,自转周期243天,公转周期224郾7天,公转速度35千米/秒。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17天。金星的半径为6073千米,是地球的0郾9…  相似文献   

17.
1日据调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施放意大利系留卫星没有成功的原因是绕绳绞盘出了故障。飞行前,在对航天飞机绕绳绞盘装置做最后一次检查中,地面人员给其加装了一个1/4英寸直径的锁紧螺栓。很明显,是这个螺栓卡住了绕绳绞盘。调查人员发现它有破裂迹象。这个位于施放架末端的“尺度索绕绳装置”曾在绳长179米和265米处两次被卡住。 3日美国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开始对金星进行第三次雷达测绘工作,此次测绘将持续到本月13日,届时,金星被测绘过的表面将达99%,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雷达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太阳中纬度探测任务,设计了共振借力轨道方案.根据离开超越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得到借力后日心轨道的可行集并将结论推广到任意借力行星.进而提出RRpInc图形化设计方法,通过RRpInc图分析得到共振借力的超越速度大小直接决定了最终轨道倾角.以共振借力行星作为目标星体设计借力转移轨道,以逃逸速度和到达超速作为性能指标,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优化.给出了两个设计方案:方案1选择金星作为共振借力行星,探测器通过“金星-地球-地球”借力飞行增加金星共振借力前的超越速度;方案2选择地球为共振借力行星,探测器在木星借力后返回地球共振借力.两个方案最终轨道倾角分别约为30°和35 °.  相似文献   

19.
根据推进方式和是否采用金星借力,火星转移轨道分为大推力直接转移轨道、大推力金星借力转移轨道、小推力直接转移轨道和小推力金星借力转移轨道4类。传统的轨道设计方法只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转移方案进行轨道优化,而并未针对不同的转移方案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文章以2020/2022年发射窗口为例,针对4类基本火星转移轨道进行研究。首先,基于不同轨道初始设计方法,对4类轨道进行了初始设计,得到了每类转移方案的能量最优转移轨道。然后,基于设计结果和能耗对4类转移方案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策略下的转移轨道的特性。基于小推力的火星探测任务轨道对发射能量要求低;大推力直接转移和借力金星的发射窗口交替分布,可以互为备份;基于小推力推进的探测器采用金星借力转移策略相比直接转移能够减少10%的能耗,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1979年3月5日.两艘前苏联宇宙飞船(“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正沿着椭圆轨道在内太阳系的太空中遨游。飞船上携带仪器的辐射读数在预期值每秒100次附近上下稳定地跳动着,23时51分,异变突起,一束神秘的伽马射线脉冲骤然袭来.在1毫秒的若干分之一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