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功率因数校正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管Boost型PFC电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电流断续、电流临界连续和电流连续3种工作模态,详细讨论了数字控制PFC的实现方法和设计过程,并分别给出了样机实验结果;此外,结合MC56F8013的外设资源特点,给出了基于DSP的PFC详细的系统接口设计,包括PWM控制策略和同步控制AD采样环节.对PFC的数字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完整数字控制解决方案,为功率因数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的性能控制,设计了一种可进行多输入选择的开关式双模非对称、非线性段量化因子可自寻优的Fuzzy控制器.其可以在最大和加力状态对发动机状态进行控制,克服了一般模糊控制器因发动机转速动态响应变化快而不能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的缺点.该控制器输出与某涡扇发动机电子综合调节器的输出结果的实验比较表明:双模Fuzzy控制器设计简单,有较好的静态、动态特性,与实际输出比较误差较小,且具有很好的非线性校正作用,可作为实际发动机主燃油通道的数字控制器.  相似文献   

3.
基于DSP的新型双凸极电机的控制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双凸极电机是一种新型交流无刷电机,它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和高速运行能力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基于DSP的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凸极电机系统的控制原理,为了提高电机的平均输出转矩,利用Pspice软件仿真双凸极电机平均输出转矩与换相角之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分别从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双凸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实验室一台6/4结构双凸极电机为例,设计构成了一套数字控制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并进行了系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控制和双凸极电机的结合体现出很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量化效应对数字控制器稳态特性的影响,着重分析量化使控制器产生不灵敏区(阶梯)、死带、滞环、零位输出及特性不对称等现象;此外,还比较了两种典型控制器编排方式,并提出了补偿这些不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数值模拟作为研究飞机结冰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计算结冰冰形时会引入大量参数不确定性,并影响数值模拟的精度和可信度。发展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科学量化这种不确定性对评估数值模拟结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参数不确定性量化方法难以解决高维输入到输出的问题,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结冰冰形预测代理模型。以水滴中值粒径和温度为例,验证了代理模型单输入参数和双输入参数情况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在代理模型计算的冰形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采样,利用2σ准则确定结冰范围,发现水滴中值粒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明冰的冰角生长,而温度和水滴中值粒径不确定性的叠加主要作用于霜冰厚度。该研究为后续多结冰条件的影响分析和多维输入到输出的不确定性量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摘与题录     
靜强度材料实验的数字控制“实验力学”Vol.11 No.11 P524 71年由于作常规拉伸试验以及研究所得到的载荷数据的标准规范要改变,本文介绍一个半自动实验机,它引用了数字系统控制应变速度或冲程,因为数字控制也是一个数字处理器,所以试验当中工程师可得到有价值的设计数据。此外自动设备还减少了实验费用,增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数字存储示波器(DSO)大流量实时数据显示的需要,本文设计了一种以A ltera FPGA和T I C 5000DSP为核心的高性能液晶屏(LCD)显示控制系统。该系统只需主机直接提供采样数据和少量控制字,便可自动生成显示所需的各种菜单,完成对采样数据的处理,产生输出波形,并驱动LCD以恒定刷屏速率进行显示。系统减轻了主机负担,实现了LCD高速数据更新,提供了灵活的接口电路,并在测试中获得了每秒80帧的波形更新速率。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正如许多资料所指出的,在用数字法分析冲击谱时,模数变换器的量化误差和计算机的舍入误差通常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暂且不管计算冲击谱所选用数值方法本身的误差,那末剩下的就是与采样频率有密切关系的峰值检测误差和频率混淆了。作为冲击谱分析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许多资料对这两个误差进行过讨论,资料[1]中列出了这方面的资料目录。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Hammerstcin模型描述的一类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加权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在硫化罐温度和压力控制上。为提高该算法应用在工程上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两级控制思想──即先用本文推导的算法和常规多变量PID控制算法分别计算控制值,若两者计算结果差别不大,则认为自校正算法收敛,自校正计算控制值可直接输出;若两者计算结果差别较大,则认为自校正算法可能发散,这时可根据两种算法对控制值进行调整,然后输出调整后的控制值。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阶梯波合成结构的整流器,具有开关频率低、谐波含量小、滤波器体积小、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电压可控等优点,非常适合大功率应用场合.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输出电压调节方法,并提出采用具有特殊采样时序的错时采样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对其进行PWM调节,既保留了阶梯波合成技术的消谐波能力又使得交流侧合成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可调,以便于实现输入单位功率因数和输出直流电压的调节,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阶梯波合成整流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逆变电源中数字电压调节器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正弦波逆变器的电压调节器的实现方法。在深入分析基本PI算法所引起的输出变压器动态偏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即首先采样变压器原边瞬时电流,并据此动态计算偏磁电流,然后将其作为新的输入量引入PI调节器,从而实时消除变压器偏磁。文中给出了新算法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逆变器的偏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双闭环控制通过电流环的无差拍控制实现对负载扰动的抑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由于没有实现电压的无差拍控制,稳态精度不够理想。本文在介绍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控制逆变器数字双闭环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双环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的因素。滤波电感参数的实际偏差和直流电压的波动对逆变器的外特性有较大影响。通过适当的参数设计和在控制器中引入直流电压的解耦控制可以解决在实际参数与控制器参数不一致时输出电压精度不高的问题。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尤其是加入直流电压解耦控制明显提高了逆变器的输出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3.
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逆变桥功率开关管的特性不一致等原因会使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试验结果证明,本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一种新型谐振变换器拓扑—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RDCLI)的单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字仿真得到了额定容量为1kW的逆变器在阻性、感性和容性负载下的各种动、静态特性波形。文中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电流内环控制方案。由于滞环控制的脉冲调节方案可以自由地选择开关模态,即可以选择0,+1和-1模态,使输出电压能够很好地跟踪给定电压信号。而CR△M方案只能选择-1和+1模态。优化脉冲调节方案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只能选择+1和0或-1和0模态,其动态响应性能不好。仿真结果表明,滞环控制的脉冲调节方案适用于RDCLI。实验波形验证了数字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为构成这种谐振逆变器提供了设计、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同时存在未知长时延、丢包和量化误差条件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s)的故障检测问题。通过将网络诱导时延的影响转化为polytopic不确定性,并将丢包和量化误差的影响描述成模型的未知输入,把最优残差发生器的设计等效为一个模型匹配问题,并采用基于参考模型的方法求得最优解。实验结果显示,当存在丢包、时延和量化误差时,本文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故障。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颖的Z源逆变器直流链峰值电压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Z源逆变器的直流链峰值电压直接检测与控制方法。Z源逆变器中逆变桥等效输入电压为其直流链峰值电压,控制直流链峰值电压恒定有利于减小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同时给逆变级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以及简化逆变侧的设计。在分析Z源逆变器直流链电压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直流链峰值电压的直接检测方法,具有实现方案简单、成本低,不存在现有直流链峰值检测方法中的延时以及算法复杂等缺点。通过对检测得到的直流链峰值电压进行控制,在不同的输入电压与负载条件下都能实现直流链峰值电压的恒定。交流输出电压采用了峰值电压控制策略,通过采样输出电压,能实时计算得到输出电压峰值,通过控制峰值电压的恒定能够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基于所提出的直流链峰值电压与输出电压峰值控制策略,能够同时实现直流链峰值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稳定,稳态与动态性能良好。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单处理器系统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正逐渐成为示波器整机的瓶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系统芯片(System on programm ablech ip,SOPC)结构,用于1 GHz采样速率数字存储示波器(Digital storageos-cilloscope,DSO)的数据处理系统。系统中,根据模数转换器特征为其设计了具有数据缓存功能的接口单元;以A ltera Nios II/f软核为基础完成了专用微处理器的设计;针对DSO数据处理特征构建了4个并行处理电路;同时,系统还实现了液晶显示屏(LCD)的硬件驱动。SOPC结构的引入,使得该系统在具备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具有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kVA高频软开关三相变流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新研制的1kVA 270V直流变换成三相四线恒压(115V/200V)恒频(400Hz)交流电的变流器所采用的主电路拓扑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给出了实验数据和波形,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该变流器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由3个333VA单相DC/AC变换器组合而成,最高开关频率达100kHz,采有了电流电压双闭环DPM滞环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频率,高功率密度,输出波形质量优,三相不对称负载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