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机械工业广泛采用中碳钢及中碳低合金钢制造零件,当这类零件淬火时,水淬易开裂,油淬则往往达不到硬度要求,尤其是对于形状复杂和尺寸较大的零件,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寻求冷却速度介于水油之间的淬火介质,使淬火的零件既能得到要求的硬度,又能减少变形及避免开裂,这是热处理工艺上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部机械院机电研究所与北京内燃机总厂合作,研制成功适于中碳钢及中碳低合金钢零件淬火用  相似文献   

2.
三、聚醚在铝合金淬火件上的应用试验铝合金与钢一样,当淬火时零件会发生变形,特别是厚度小的鈑金件,淬火变形甚大,能否消除或减少淬火变形,省去校形工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大意义。由于聚醚水溶液具有逆溶性,淬火时能在零件表面生成隔离膜,使冷却趋于均匀。同时又可用浓度来控制冷却速度的大小。所以对减小铝合金鈑金件的淬火变形亦当有效。  相似文献   

3.
前言金属零件在热处理时经常发生变形与开裂,尤其是淬火变形几乎难免。这与零件的毛坯工艺、设计、热处理工艺等许多因素有关。若能寻找到新的、冷却特性优良的淬火介质,代替常规的淬火介质,防止淬火开裂,大大减小淬火变形,则可减少生产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因此我们与南京塑料厂等有关单位协作试验,推荐出了几种聚醚品种。从减小淬火变  相似文献   

4.
从淬火变形、开裂、拉伸机械性能、硬度、晶间腐蚀等方面,对AQ251新型淬火剂在铝合金板材热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淬火剂对减少零件淬火变形和开裂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某型机研制过程中,后机身大量蒙皮零件要求为LY12M CS(退火状态板材成型后淬火并进行人工时效)状态.由于该类零件有一些是小弧度甚至大型平板件,采用退火铝板制造后淬火再进行人工时效,必将产生较大的形变,校正困难,且一旦校正,对零件的表面会产生较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从淬火变形、开裂、拉伸机械性能、硬度、晶间腐蚀等方面,对AQ251新型淬火剂在铝合金板材热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淬火剂对减少零件淬火变形和开裂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铝合金零件的加工工艺,对于高强度、难成形的材料可采用高温热成形方法,拟改善淬火强化后直接成形材料的加工工艺,介绍了不改变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低温热成形工艺以及在国产铝合金LC4中的应用。该加工工艺可在淬火时效后的硬状态直接成形,避免了淬火变形后的校形工序,对国产铝合金零件成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铝合金热处理时使用聚合物淬火剂,对Aquatensid BW聚合物淬火剂进行了工艺试验:测定了冷却速度曲线、电导率、机械性能和冶金性能等,试验为正确使用聚合物淬火剂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6061铝合金零件进行了试生产。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淬火介质冷却金属时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隔离膜,45钢和40Cr钢在不同浓度介质中淬火,可得到比水淬、油淬更大的淬透深度和更小的淬火变形,并可防止淬火开裂。淬火后的组织正常,机械性能符合要求。故表明,此种介质用于钢铁零件淬火非常有效。本文还对使用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0.
40CrNiMoA用来制造航空发动机极其重要的受力零件,如螺旋桨轴、涡轮轴,曲轴、连杆等。在热加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仪表失灵或操作失误,致使零件加热超过正常规定的温度(正常淬火为840~860℃)而产生过热,过热的零件冷却后,重新按正常温度淬火,那么零件过热的特征就遗留下来了。 检查零件是否过热的常规方法是用断口法。正常温度淬火的断口呈均匀致密的细瓷状;当加热超过正常温度而产生过热时,断口变得粗糙,断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棱面”,棱面的大小随加热温度不同而异,加热温度越高即过热程度越严重,则棱面的尺寸越大。 显然,上述常规的断口法检查过热有以下缺点:(1)取断口要破坏零件;(2)过热程度较轻时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转轴位置对机翼、机身和三个组合体上翼面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机翼和机身,当转轴位置后移时其动态迟滞效应更为强烈。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前,上仰时会出现更为的动态迟滞效应。因此鸭翼达到失速状态较晚。而当翼面处于转轴之后时,如尾翼,将会更早地出现动失速,转轴位置对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可以认为主要是由于俯仰运动时的动态洗流影响所导致的实际有效迎角的变化。由此影响了动态分离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第1级风扇叶片鸟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对鸟体撞击风扇部位影响分析不全的问题,计算了鸟体飞向叶片不同部位和穿过支板间隙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鸟体撞击旋转状态第1级风扇叶片不同位置的概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鸟体撞击叶片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鸟撞击风扇叶片叶尖、叶中、叶根部位,在分析引起叶片不同位置塑性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风扇损伤最大的位置。针对4种不同的鸟体撞击速度,对发动机第1级风扇叶片鸟体撞击部位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到鸟体穿过叶尖部位支板间隙的概率约为50%,撞击叶尖部位概率约为16.7%,是最容易撞击的部位,受到的损伤也较大。计算结果可以为确定发动机风扇叶片鸟体撞击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由流湍流度对某低压涡轮级气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定常求解雷诺平均的三维粘性N-S方程组,数值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工况下,自由流湍流度(FST)变化对某低压涡轮级流场及性能的影响,揭示了FST对该低压涡轮级叶片吸力面表面流动及涡轮级效率雷诺数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一种损失分离方法,细分了FST对该低压涡轮级内部各损失分量,如叶型损失、端壁边界层损失,叶尖泄漏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型机翼局部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DLR-F4模型为基本外形,利用涡格法以诱导阻力最小为原则,优选出了C型翼翼梢几何参数.采用N-S方程数值求解方法,研究了C型翼布局各部件之间的流动干扰机理.针对机翼与翼梢之间的流动干扰产生局部激波和翼梢水平段产生负升力问题,采用C型翼梢翼型优化配置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上述不利干扰,进一步提高了C型翼的升阻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上进行实验,采用放大的叶片模型,测量了涡轮工作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气膜孔的气膜冷却效率,研究了孔排位置、吹风比及来流雷诺数的影响。试验叶片表面上开有8排气膜孔,其中吸力面2排,前缘区3排,压力面3排。实验的参数变化范围是:基于叶片弦长的来流雷诺数250000~450000,吹风比0 5~2 5。结果表明,由于气膜孔排位置的不同,其下游冷却效率受来流雷诺数及吹风比影响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孔排位置一定时,冷却效率主要由吹风比决定。该实验结果对涡轮叶片型面气膜冷却的实际工程设计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气膜冷却来防止热斑引起的涡轮叶片过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5,26(6):485-488
为了防止燃烧室出口热斑引起涡轮叶片过热,通过求解二维非定常N-S方程研究了热斑对高压涡轮一级叶片型面压力和温度的非定常影响,并对气膜冷却这种热防护方法进行了尝试。计算结果与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结果显示热斑的存在对涡轮级型面压力影响微小,但是会导致动叶型面特别是压力面的温度显著升高并随时间大幅波动。在动叶压力面鳃区引入气膜冷却对型面压力和热斑在涡轮级内的运动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阻隔高温热斑与压力面的直接接触,并显著降低壁温和减小温度随时问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7.
高温合金IN718上气膜冷却孔电火花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温合金IN718上ø0.5mm气膜冷却孔的加工,采用煤油中旋转电极内冲液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试验进行设计分析,分析峰值电流、脉宽、占空比和冲液压强4个因素对材料去除率和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建立综合评分公式,选择最优加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峰值电流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明显, 其次为冲液压强和占空比,脉宽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很小;峰值电流对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冲液压强,占空比和脉宽对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很小;最优的加工参数峰值电流为8A、脉宽为130μs、占空比为0.35、冲液压强为5MPa,对该参数进行加工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来流速度对防冰表面溢流水流动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来流速度对防冰表面溢流水流动形态及换热的影响,基于空气-水两层相互作用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防冰表面溢流水水膜流动换热及破裂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防冰表面溢流水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流动形态和表面换热情况.计算分析表明:来流速度增加时,防冰表面相同位置处的连续水膜厚度减小,水膜破裂位置随之延后;较高来流速度条件下,破裂处水膜厚度稍有增加,使得破裂后形成的溪流厚度和宽度增大;作为主要的表面散热项,连续水膜表面蒸发及对流换热热流均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由水膜破裂引起的表面溢流水流态变化对防冰表面蒸发热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肖豪  李善梅 《航空学报》2015,36(8):2753-2763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空中交通拥挤现象日益严重,空中交通拥挤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民航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是空中交通拥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空中交通拥挤识别与预测方法的研究状况。首先概述了基于不同拥挤形成因素和拥挤后果的空中交通拥挤概念的研究状况;接着依据所用交通数据时间尺度的不同,分别针对基于短期数据的阈值判别方法、基于长期数据的聚类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混合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了空中交通拥挤的主要识别方法;然后分别基于数理算法(统计算法、交通流模型算法和智能算法)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综述了空中交通拥挤的主要预测方法;最后指出了空中交通拥挤识别与预测问题的近年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波瓣混合流场流向涡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卫星  李立国  陈锵 《航空学报》1998,19(3):318-322
借助N-S方程对波瓣喷管混合装置的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三维贴体曲线坐标,非交错网格法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波瓣喷管内外两侧的气流通道及波瓣喷管下游的混合段流场统一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速度场和流向涡及正交涡的分布,并对流向涡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正交涡分布规律的影响作了分析。并对混合管壁面的压力分布和出口速度型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