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10年的努力,俄罗斯定于1996年向在轨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发射最后一个对接实验舱——“自然”舱。届时,这座宏伟的空间大厦将全部建成,并至少工作到1998年底。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自1971年以来,人类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8个是前苏联发射的,并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如:空间站的尺寸最大,运行寿命最长,人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最长等等。这些使前苏联/俄罗斯在空间站领域独占鳌头,至今还保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11月2日,国际空间站迎来了载人飞行10周年纪念日。2000年11月2日,俄罗斯"联盟"TM-31飞船与"星辰"号(Zvezda)服务舱对接,第一批长期考察组3名成员——威廉·谢泼德、尤里·吉德津科、谢尔盖·克里卡廖夫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国际空间站上的首批常驻人口,为接下来的长期载人飞行和各类科学实验做准备工作。截至2010年11月2日,国际空间站已经绕地球运行57361周,飞行里程达24.1亿千米,成为迄今持续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在此期间,共有196人次  相似文献   

3.
3月2日,国际空间站的各合作方确定了新的组装次序,用来安排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前的16次飞行。俄罗斯的 NEP 能源模块通过航天飞机发射的计划被取消。对此,美国表示将在2008~2015年期间用空间站美国部分的能源补偿因 NEP 被取消给俄罗斯部分带来的能源损失。欧洲的“伽利略”舱段将在航天飞机恢复飞行后的第7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美国NASA与欧空局(ESA)空间技术中心签订了一项合同。该合同为期2年,合同额为2750万美圆,用于保障国际空间站第2节点和第3节点舱的工程技术服务。第2节点内定为10月23日由航天飞机STS-120次任务发射,它将作为3个科学舱之间的过道;这3个科学舱分别为日本的“基勃”(Kibo)实验舱,欧洲的“哥伦布”(Columbus)实验室,以及美国的“命运”(Destiny)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俄罗斯舱段作为国际空间站重要组成部分,除承担与载人飞船对接的任务外,还在技术开发与验证、人体研究、教育活动与推广、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及地球与空间科学等6个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其中以人体研究领域的实验最多。有很大一部分实验是长期持续开展的系列实验,且每期实验的研究重点围绕总目标逐步深入,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来几年,俄罗斯还计划发射3个舱段,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独立运行的本国轨道空间站,俄罗斯舱段仍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球轨道载人航天器的操作器系统用于支持微重力环境舱外活动运作,对空间站的组建与维护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分析美国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及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所有的操作器系统,即美国航天飞机遥控操作器系统;国际空间站上的空间站移动服务系统、日本实验舱遥控操作器系统、欧洲自动臂、轨道更换单元搬运装置、以及改进型天箭号吊机;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天箭号吊机与舱段再对接操作器系统。其中,轨道更换单元搬运装置与天箭号吊机由航天员直接手动操作,而其它操作器系统都是自动运作。每个操作器系统都有确定的应用目的,合理的设计使它们成功地执行各自所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美国东部时间7月17日9点14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载着6名字航员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在本次为期13天的空间飞行任务中,“发现”号试验了航天飞机的安全改进措施,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约13吨的设备和补给,以及常驻空间站的第三名字航员,并对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10月23日23时38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发射升空,执行STS-120任务;25日20时40分,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在此次为期15天的空间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共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主要任务是安装"和谐"号节点舱,同时重新安装了空间站上携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P6桁架,完成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航天员还检查了国际空间站旋转接头的故障,修复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意外受损裂缝。11月8日02时01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成功完成“箭”武器系统发射试验今年9月14日,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导弹分部在以色列空军导弹试验场又一次成功完成了“箭”武器系统发射试验。被称作“黑麻雀”的试验目标是一模拟的战术导弹。最初的结果表明,包括雷达、火控中心以及“箭”导弹在内的武器系统所有部分都按计划工作正常,且目标被摧毁。这项由以色列和美国共同投资开发的研究项目是由以色列导弹防务组织与美国战略导弹防御组织共同协作管理的。“箭”Ⅱ导弹在前8次试验中,已有7次成功的记录。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将寿终正寝“和平”号是1986年2月发射升…  相似文献   

10.
“发现”号:2011年2月24日 “奋进”号:2011年4月 “阿特兰蒂斯”号:2011年6月28日美国航天局1月20日宣布,航天飞机在集体退役前将增加一次飞行任务,这“最后一飞”将由“阿特兰蒂斯”号于今年6月28日执行。美航天局介绍说,在这次飞行中,“阿特兰蒂斯”号将携带名为“拉斐尔”的多功能后勤舱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和备件。此行将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35次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张峰 《载人航天》2008,(4):62-62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15日8时55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STS-126任务。11月17日6时1分,"奋进"号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124次执行空间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凌晨3时45分(以下如无特殊说明,时间均为北京时间),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发射升空,并于10日凌晨1时25分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21次航天任务,同时也是2008年的首次飞行,执行STS-122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将由欧洲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期间,航天员共完成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暴风雪”航天飞机,打破了美国独家运营航天飞机的垄断局面。前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不景气,“暴风雪”一直被封存着。随着国际空间站建造进度加快、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的繁荣和太空旅游热潮的兴起,俄航天有关部门正考虑让“暴风雪”再次复出  相似文献   

14.
《航空科学技术》2000,(4):40-41
日本科技厅日前向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提交的报告说,将推迟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希望”号的发射日程,以便适应整个国际空间站建设计划的进度。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航天部门参加进行的一项永久性载人宇宙科学考察设施,具有进行实验、观测、居住、补给和电力供应等功能。各国在其中承担不同组成部分的建造和发射任务。日本承担建造的“希望”号实验舱由加压部、补给部、曝露部和室外机械手等组成。它能够利用宇宙空间的真空和无重力等特殊环境进行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原定 2002年 10月开始分 3次由…  相似文献   

15.
自动运输飞行器与国际空间站交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自动运输飞行器 (ATV)将由阿里亚娜 5号发射升空。发射 5天后 ,ATV与国际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发射时的总重量为 2 0 .5t,将携带最多 9t的补给、有效载荷、宇航员用品以及推进剂。ATV将在轨运行 6个月 ;在轨期间 ,ATV也为空间站提供助推与姿态控制。返回时 ,ATV将装载最多 5 .5t的废弃物 (其中包括 840kg的液体垃圾 ) ,再入大气层时焚毁。在许多方面 ,ATV的首次飞行 (代号为“儒勒·凡尔纳”)将创造欧洲历史上的几个第一 :欧洲航天器第一次进行交会、对接 ;几个第一使用光学传感器与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 ;目标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3):50-50
2005年6月21日,在巴伦支海海域,俄罗斯潜艇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顶端将携带“宇宙1号”太阳帆太空飞船升空。美国行星协会同宇宙工作室联合研发的“宇宙1号”将成为第一个真正以太阳光为动力的“太空帆船”。6月15日,“宇宙1号”被安装在经改装的“波浪”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部,很快将由俄罗斯的DeltaⅢ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的“宇宙1号”经过在轨自检后,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能源公司是世界航天火箭业的主要开发公司之一,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船“快船”号就是由该公司研制的。目前,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乘员的是“联盟”号载人飞船。“联盟”号已经服役40多年,并进了3次改进。尽管“联盟”号的可靠性仍然很高,但技术已非常陈旧,因此俄罗斯目前研制“快船”号是现实需要。研制“快船”号的另一个原因是,维护空间站和进行其他天体探测需要大负载可重用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中国航空航天业值得骄傲的一年.继9月29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后,"神州八号"飞船也于11月1日顺利发射升空,并于11月3日和14日连续两次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相关技术,为今后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试验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平公司已与俄罗斯有关方面达成设计、研制、发射和使用“迷你站”1号私营空间站的协议。该空间站采用俄成熟的载人航天技术,设计寿命15年以上,耗资约1亿美元。预计该空间站将在2004年投入商业运营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006年2月4日凌晨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2名宇航员在当天进行太空行走时,成功向太空投放了一颗“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