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技术试验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联式试验中,对液体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点火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点火方式包括氢气引导火焰点火、火炬点火器、固体装药点火器以及电火花塞的点火效果,并成功实现了氢气引导火焰与火炬点火方式下煤油的可靠着火和持续稳定燃烧,煤油当量比范围约为0 87~1 72。在氢气引导火焰点火方式中,通过增加支板和改变氢气喷注位置,可将最小氢气当量比由0 34降为0 068。通过氢气引导火焰点火和火炬点火对比试验表明在相同的燃料喷注方式和当量比下,发动机工况基本与点火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先锋氢点火和双凹腔火焰稳定的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锋氢火焰点火方式和串联双凹腔火焰稳定机制,开展了模拟飞行马赫数4.0纯净空气条件下液态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典型的燃烧室进口来流状态为马赫数2.0,总温约815K,总压700~800kPa。试验中上游凹腔采用喷油/点火一体化设计并几何结构保持恒定,分别研究了下游凹腔深度10mm,12.5mm和15mm时对煤油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串联双凹腔沿轴向后移及间距拉大,研究了其对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先锋氢辅以火花塞点火方式可以可靠实现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并最终实现自持稳定燃烧。(2)下游凹腔起到了很好的火焰稳定器作用,增大凹腔深度可以有效地增强火焰稳定性能,同时扩展火焰稳定的油气比范围。(3)双凹腔后移使得主燃烧区向下游移动,在相同油气比条件下有效缓解燃烧诱导压升对上游隔离段的扰动。  相似文献   

3.
电阻加热器在超声速燃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采用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超声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平台,介绍了该试验平台的调试结果,可以满足飞行马赫数约3.0~4.5时进行超声速燃烧的试验要求.自行设计了采用凹槽火焰稳定器的超声速燃烧室试验模型,在超声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来流总温约1 000 K,马赫数约2.0条件下氢气燃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氢气与来流空气的当量油气比对超声速燃烧室内燃烧情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氢气引燃煤油的点火试验研究,研究了氢气和煤油的喷射位置、喷孔直径等对煤油点火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叶家伟  张顺平  于欣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93-2601
针对超声速燃烧室火焰驻留时间短和高湍流度的特点,利用500 Hz高频OH-PLIF(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技术,研究了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结构,结合壁面压力,获得了点火、稳焰以及熄火过程的规律。结果表明:隔离段入口来流马赫数为2的情况下,氢气当量比0.1和0.3,在火花塞点火下,2 ms均能点燃并获得PLIF火焰图像,其中当量比为0.1凹槽内存在爆燃现象,火焰达到稳定燃烧状态较慢(约65 ms)。稳焰过程中,当量比为0.3燃烧相对不充分,燃烧区域更靠近下壁面,燃烧位置和火核位置变化较大。当量比为0.1和0.3,熄火时间均在6 ms内,其中当量比为0.1熄火时火焰是从凹腔中部传播到凹腔前缘位置熄灭并伴随有一个短暂火焰增强的过程,并且在传播至凹腔前缘时已接近熄灭,当量比为0.3在熄灭前则是慢慢变弱,最终在凹腔前缘至喷氢位置间熄灭。  相似文献   

5.
煤油—氢双燃料超声速燃烧点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油-氢双燃料的超声速燃烧室中的自点火和燃烧稳定特性在直联式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空气总温1650-1980K,总压基本保持在1.8MPa左右,燃烧室进口M数为2.5。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加压下煤油的雾化程度,为了寻找能点燃并维持煤油稳定燃烧的最低氢当量比,设计加工了四种不同构型引导火焰与凹稳焰一体腔结构,利用氢引导火焰局部地加速煤油的化学反应和凹腔的联合促进作用与优化结合,发现在没有强迫点火能源条件下点燃并维持煤油稳定燃烧的最低氢当量比较降低至0.03。燃烧室的性能用简化的一维计算机程序SSC-3作了初步估算。在长度425mm的燃烧室中获得了煤油的燃烧放率50%,引导火焰凹腔一体化结构对点火特性和性能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马赫数4下氢气自燃辅助乙烯点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氢气自燃辅助乙烯点火的具体点火参数和点火性能,在直连式脉冲燃烧风洞设备上进行了模拟飞行马赫数4条件下的超燃发动机乙烯点火试验,试验来流的总温935K,总压0.8MPa,隔离段入口马赫数2.1。试验利用不同质量流量的引导氢气自燃辅助点火,成功实现了乙烯燃料的点火和稳定燃烧。通过流场显示和壁面压力测量发现:(1)能够成功点火的引导氢气流量范围为 0.43~12.61g/s,相当于当量比0.005~0.142;(2)0.43g/s流量氢气注入燃烧室后10ms以内被点燃,乙烯燃料注入后经过了约20ms才被点燃,点火的主要位置为凹槽内;(3)6.68g/s的氢气注入燃烧室后20ms才被点燃,乙烯燃料注入后约8ms即被点燃,点火的主要位置为凹槽下游和凹槽出口位置;(4)点火试验中火焰能够在凹槽内和剪切层内向上游逆传;(5)凹槽下游和下壁面的燃烧,是促进凹槽内燃烧、提升燃烧室压力和引起燃烧室压力震荡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7.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射流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直连式超燃实验台上开展来流马赫数为2.5,总温为1650K的液态煤油燃料点火实验.在未使用引导氢气的情况下,利用输入能量为1.5kW的电弧等离子体炬实现煤油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煤油的不同喷注位置、喷射压力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燃料喷口距离点火凹腔为550mm,喷射压力为1.5~2.3MPa时,可成功点火,更近的喷射位置和更高的喷射压力无法点火,分析认为点火凹腔的局部混合特征是影响点火的关键因素.根据点火和火焰前传的高速摄影图,发现下游凹腔在点火初期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稳定燃烧和火焰前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超音速燃烧室碳氢燃料点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模拟飞行Ma =3 5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进口条件 ,采用氢为先锋火焰 ,在氢氧燃烧加热脉冲风洞上 ,对超燃燃烧室煤油燃料的点火和火焰稳定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现了煤油的点火和火焰稳定。实验测量了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 ,并拍摄了燃烧火焰紫外光图像。实验表明 ,在燃烧室进口温度较低 (小于 90 0K)的条件下 ,在超燃燃烧室中实现煤油自燃十分困难 ,采用氢为先锋火焰实现煤油的点火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燃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得到双模态超燃冲压燃烧室模型在不同飞行马赫数时的性能参数,在直连式风洞中,飞行马赫数为4,5,6的来流条件下,对液体煤油的超声速燃烧进行研究。对于试验的三种热态工况,液体煤油实现了点火,并稳定燃烧;并且其工作状态都是典型的亚燃冲压模态。通过一维模型对壁面静压进行分析,得到了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参数。在各个飞行马赫数和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室出口总压损失分别是0.565,0.696和0.725,都接近试验测量值;燃烧室出口的燃烧效率分别为0.82,0.67和0.60。不同飞行马赫数下双模态燃烧室试验数据和参数,为其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模拟飞行Ma=3.5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进口条件,采用氢为先锋火焰,在氢氧燃烧加热脉冲风洞上,对超燃燃烧室煤油燃料的点火和火焰稳定进行了实验研究,实现了煤油的点火和火焰稳定。实验测量了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并拍摄了燃烧火焰紫外光图像。实验表明,在燃烧室进口温度较低(小于900K)的条件下,在超燃燃烧室中实现煤油自燃十分困难,采用氢为先锋火焰实现煤油的点火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氏管在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试验效率,将文氏管流量控制技术应用到液体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直连式试验中,在一次试车中完成了多个燃料当量比的试验。在模型发动机2.5s工作时间内,利用流量调节系统实现了煤油流量阶梯变化,对应当量比分别为1.01,0.88和0.71,随着燃料流量减小,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维持稳定燃烧,发动机推力减小,燃烧室压力降低,隔离段内预燃激波串位置后移。试验结果说明文氏管流量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调节过程清晰,达到预定试验目的,并且该技术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手段应用到变当量比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动态特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用迎风TVD格式求解三维多组分体系的全N S方程 ,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隐处理 ,H2 和空气的超燃模型用 11组分、 2 3步基元反应模型描述 ,得到了凹槽燃烧室不同截面组元、当量比、压力、温度等值线和速度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凹槽稳焰器的回流区可提供高温自由基 ,有助于超燃点火 ;火焰在凹槽内和凹槽后斜坡的尾迹中驻定。结果对定量认识凹槽H2 超燃流场、设计高效率和优化结构的一体化凹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迎风TVD格式求解三维多组分体系的全N-S方程,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隐处理,H2和空气的超燃模型用11组分、23步基地反应模型描述,得到了凹槽燃烧室不同截面组元、当量比、压力、温度等值线和速度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凹槽稳焰器的回流区可提供高温自由基,有助于超燃点火;火焰在凹槽内和凹槽后斜坡的尾迹中驻定。结果对定量认识凹槽H2超燃流场、设计高效率和优化结构的一体化凹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液体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凹槽稳焰技术试验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液态碳氢燃料点火、稳焰技术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发动机获得推力性能的先决条件。采用直连试验手段,对支板凹槽组合稳焰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燃料喷注方式和不同支板凹槽组合方式对点火、稳定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板喷射与支板凹槽组合稳焰的燃烧组织方式,可以实现在低飞行马赫数范围(Ma0=4~5)液体碳氢燃料的可靠点火与稳定燃烧,并获得较好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5.
空气/煤油火炬点火器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难题,设计了一种以空气和煤油作为氧化剂和燃料的火炬点火器。点火器能量设计为300kW,空气和煤油的设计流量分别为98.9g/s和6.7g/s。采用软件CHEMKIN4.0对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点火器出口气流参数进行了计算,将点火器的工作状态优选为富氧模式。煤油从点火器端面经旋流喷嘴注入,空气分为一次喷注和二次喷注两个支路,采用普通汽车火花塞点燃空气煤油混合物。建立了试验系统,压力测量和摄影图像表明该点火器能够在当量比在0.3~1.3范围内可靠工作。点火器的起动时间约为0.9s,火焰长度约为30cm,存在高频率小幅值脉动燃烧现象。试验表明该点火器能够可靠点燃超燃冲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高温富油燃气作引导火焰的煤油超燃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用高温富油燃气作引导火焰的煤油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测得的壁面静压分布,采用一维简化模型处理与分析数据,得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效率与总压恢复系数;对超声速燃烧室内的静压分布特点作出了分析;对超声速燃烧室人口处的气流总温,燃料喷射位置,以及燃烧总体当时比对燃烧室内静压分布、燃烧效率与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直连式试验台上,采用等截面燃烧室对多个凹腔同侧串联布置的燃烧室的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凹腔深度分别为10、15和20mm,凹腔长深比分别为5和7的不同凹腔组合、凹腔顺序、凹腔距离和凹腔数目在不同燃料当量比下的燃烧室内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燃料当量比下,燃烧室内串联凹腔数目越多,阻力越大,单个阻力较大的凹腔组合后总阻力较大;燃料喷射方式和当量比对燃烧室阻力变化规律影响较大,在小当量比时氢气燃烧放热将可能增加燃烧室内阻;相同当量比和燃料喷射方式下,氢气比煤油燃烧时阻力大;在合适的当量比和燃料喷射方式下煤油燃烧时组合凹腔可能产生正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