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获取含Fe0.4%~0.8%的锌铁耐蚀合金镀层。结果表明:工艺因素对镀层含Fe量影响很大。而镀层中的含Fe量又直接影响镀层的耐蚀性。含Fe0.4%~0.8%的锌铁合金镀层其耐蚀性大大优于普通镀锌层。少量的铁元素可以大大延迟镀层出白锈、出红锈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钢锌、镉镀层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速盐雾、正交设计浸渍和合成海水浸渍3种加速腐蚀试验方法,考察了高强度钢锌、镉镀层实验室加速腐蚀与厦门外场大气腐蚀的相关性,由加速盐雾试验得到了适合于锌镀层的相关系数为0.995 2(显著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加速盐雾试验对于锌、镉镀层的腐蚀均有明显的加速作用,正交设计浸渍试验中不含S2-的溶液对镉镀层的腐蚀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合成海水浸渍试验对镉镀层的腐蚀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镍磷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磷酸—镍盐型电解液中主要工艺因素对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与氯化镍浓度比的影响最明显,该比值小于1:3时,难于形成非晶态镀层。随该比值增加,电沉积速度降低而镀层含磷量增大。镀液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镀层含磷量降低,不利于非晶结构的形成。从磷的阴极析出机理及其与析氢反应的相关性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微米级丙烯酸酯橡胶(ACM,Acrylate rubbers)微球进行表面金属铜镀覆;通过对镀铜反应进程的控制,制备出了镀层致密、包覆均匀的低密度ACM核-铜壳结构复合导电微球(简称镀铜ACM复合微球);研究了镀铜ACM复合微球表面铜镀层的结构、形貌及微球的电性能.结果表明:应用化学镀的方法可以对ACM微球进行表面金属铜镀覆;通过控制镀液中OH-的补加量,能够准确控制化学镀铜反应进程及表面镀层包覆程度;不同包覆程度的镀铜ACM复合导电微球的体积电阻率均随外加压力增大而降低,几乎不随通电时间变化,但随温度升高表现出阻-温特性.   相似文献   

5.
模拟服役环境中航空导管连接件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航空导管连接件腐蚀试验系统,研究了航空镀镉45#钢导管连接件在模拟服役环境中的气密性、油压气密性以及应力腐蚀、表面腐蚀等性能.对该导管连接件在高温盐水溶液6%NaCl(90±5)℃浸泡与空气烘烤(60±5)℃循环200次条件下的表面腐蚀及应力腐蚀行为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在模拟服役环境中,45#钢发生腐蚀的机理.10航空油不对镀镉45钢造成腐蚀.镀镉45#钢导管连接件在模拟服役环境中只是表面镀镉层发生腐蚀破坏,基体45#钢只发生轻微腐蚀,表明45钢导管连接件表面的镀镉磷化层可作为阳极性镀层而对基体金属进行保护.在最小屈服强度0.85的弯曲应力水平作用下,无应力腐蚀倾向.导管材料铝合金LF2-M与连接件45#钢在6%NaCl水溶液中只有很小的电偶腐蚀电流,平均电偶电流密度为0.185μA/cm2,证明该类导管及导管连接件能安全地进行偶接.  相似文献   

6.
印刷线路板设计参数对镀通孔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镀通孔(PTH, Plated Through-Hole)应力分布模型,定量地研究了PTH线路板厚度与PTH直径之比(高径比)、PTH半径与镀层厚度之比、线路板有效作用半径与PTH半径之比等几何设计参数以及线路板玻璃化温度对PTH镀层应变及寿命的影响.通过引入等效温度载荷,给出了不同玻璃化温度下的应力分布模型.研究表明,在屈服温度载荷附近时,PTH应变和寿命对几何尺寸非常敏感.在固定线路板有效作用半径与PTH半径之比后,PTH高径比影响较为明显.对于一定厚度的线路板,PTH半径越小,镀层最大应变越大,寿命越低.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应变急剧增加.研究还表明应变集中系数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弹性和塑性范围内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典型冲件介绍了锌基合金的成分、机械性能、锌基合金冲模工艺过程,技术经济效益以及提高锌基合金冲模的浇铸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特性,因此是卫星表面热控材料防静电积累的重要材料之一。实验研究发现这些金属氧化物薄膜还是具有优良的防原子氧和抗空间辐照环境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与成膜方法及工艺过程直接相关。经模拟原子氧环境的氧等离子体作用后,溅射镀氧化锡样品的质损明显小于蒸镀氧化铟锡薄膜的质损,而氧化铟锡薄膜的质损又小于未镀薄膜试样质损。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Ni-W、Ni-W-B非晶态合金镀层表面进行改性的研究,测量了表面改性对非晶态镀层耐蚀性、表面成分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过的Ni-W、Ni-W-B非晶态合金镀层,提高了在H2SO4、HNO3溶液中的耐蚀性以及在700℃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过的非晶态合金镀层表面含W量和含O量相对提高了;镀层结构仍然是非晶态.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温度对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200~300℃1*#h热处理,镀层硬度明显提高,耐磨性得到改善,但硬度和耐磨性的最优点对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镀层XPS分析表明,热处理过的镀层中有有机碳化物析出.对镀层的EDAX分析表明,热处理使镀层表面氧含量增高,但对镀层微裂纹数量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对镀层的XRD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镀层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LY12CZ铝合金的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向硫酸阳极氧化槽液中添加己二酸,研究了LY12CZ铝合金的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并与传统硫酸阳极氧化进行了对比.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两种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研究了两种氧化膜的电化学特性参数及耐腐蚀性能,采用万能力学实验机对阳极氧化后LY12CZ板材试样进行疲劳寿命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硫酸阳极氧化膜相比,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膜具有更小的孔洞结构和更少的缺陷,在腐蚀环境中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对铝合金试样的疲劳损伤也大大减弱,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氧压高温快速熔结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成功地制备出抗高温氧化的Al-Si熔结涂层.与Si改性渗涂层相比,这种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扩散就能形成足够厚度的Al-Si熔结涂层,省时节能,且涂层中抗氧化元素铝、硅的浓度可通过调整粉末的混合比例来进行控制.X射线检测表明涂层主要由Ti5Si3和TiAl3组成.在923K空气中52h循环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低氧压熔结Al-Si涂层在前10h的氧化过程中氧化增重较快,而在随后的氧化过程中氧化增重较为缓慢,而Si改性渗涂层在氧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钛合金和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抗连续型激光烧蚀的损伤及温度分布特性,并从热效应影响角度对比分析了二者在抗激光损伤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钛合金,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增强钛合金基底抗激光损伤的能力;在同等激光功率密度辐照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提升钛合金基底耐受激光辐照的时间长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涂层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比钛合金高约5.8倍。实验发现陶瓷涂层温升速率高于钛合金,但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射特性,以及良好的热吸收和热传导特性,因此能使由激光辐照产生的热量在其表面较快地扩散,而降低向基底方向传导的程度,最终提升陶瓷涂层的抗激光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在AerMet100钢(A100钢)基体上制备了WC10Co4Cr涂层,研究了不同喷砂条件对AerMet100钢表面粗糙度变化及对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之后将涂层使用化学方法退除,观察涂层制备对AerMet100钢基体表面状态的影响,分析了粗糙度与涂层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erMet100钢基体不同吹砂工艺产生的表面粗糙度 Sa=0.994~4.983 μm时,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的结合强度均不低于72 MPa.喷涂涂层过程对基体表面状态没有较大影响:基体粗糙度 Sa<2 μm时,喷涂后,基体表面的粗糙度略有降低;基体粗糙度 Sa>3 μm时,喷涂后,基体粗糙度略有升高.超音速火焰喷涂的碳化钨钴涂层与AerMet100钢基体的结合同时存在物理与机械力结合,以前者为主要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以2198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在硫酸-己二酸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并对氧化后的试样进行沸水封闭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氧化膜的表面和截面的形貌进行观察。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塔菲尔(Tafel)曲线和浸泡实验来分析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锂合金在阳极氧化过程中由于含铜合金相的影响,形成的氧化膜孔洞不完整出现连通现象;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封闭之后的氧化膜的耐蚀性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拟合等效电路发生改变,同时多孔层和阻挡层的阻抗值在降低,说明在浸泡的过程中氧化膜的结构发生改变,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变形Mg-Li-Al-Zn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Mg-Li二元合金相图及Al,Zn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设计了一种新的β基变形镁锂合金(Mg-Li-Al-Zn),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对合金锻造、轧制和轧制退火态的组织及合金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轧制退火态具有比较理想的组织.不同状态合金的拉伸性能表明,轧制退火态下合金具有最高的强度和屈强比,并具有较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涂层传感器的金属结构疲劳裂纹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飞机金属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实时监测需求,提出一种现代表面技术与电位法原理相结合的疲劳裂纹监测研究方案.在结构易出现裂纹的热点部位制备了一种具有绝缘隔离层、导电传感层和封装保护层3层结构的裂纹监测涂层传感器.然后进行了疲劳裂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涂层传感器电阻(电位)的变化可以实现对2A12-T4铝合金连接结构多个部位的裂纹同时进行有效监测.此外,还对表面制备涂层传感器的试样与原始试样的疲劳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现代表面技术在2A12-T4铝合金表面制备涂层传感器,对其疲劳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镀镍层作为铝合金LC4上防护层,应用电化学氢渗透技术研究了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规律以及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氢在LC4中的传输对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氢在LC4中的静态传输是以扩散为控制步骤的过程。氢扩散系数为10~(-9)cm~2·s~(-1)数量级,为同条件下氢在纯铝中扩散系数的四分之一;LC4材料的DCB试样在常温下的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断裂不遵循氢脆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