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钣金零件是构成飞机外形、结构和内装的主要部件,钣金成形是航空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钣金成形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钣金成形模具的制造质量。钣金成形模具数字化制造是在考虑零件材料塑性变形特点、成形质量要求等因素基础上,依靠模具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模形、优化的加工工艺参数实现过程成形的精确控制,使零件成形后不需要加工或少量加工就可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螺旋管成形模具的特点,采用Pro/Engineer进行三维实体设计、PowerMILL进行数控编程的设计制造方法,充分发挥Pro/Engineer三维实体的参数化设计和PowerMILL刀具路径轨迹优化的优势,缩短了螺旋管成形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螺旋管成形模具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
<正>相比模具传统制造方法,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结构模具的快速制造,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用模具制造过程中,具有制造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业。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装备,其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1]。传统模具制造的方法很多,如数控铣削加工、成形磨削、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铸造模具、电解加工、电铸加工、压力加工和照相腐蚀等[2]。但是,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福特科学研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高速成形工艺 ,称为喷涂成形 ,它可以在陶瓷模具上喷涂溶化的金属 ,形成冲压模。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节省时间 ,而且还能节约成本 2 5%。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的工具和模具不仅昂贵而且耗时。喷涂成形快速成形模具减少了许多加工步骤 ,从12道工序减为 5道工序。使用喷涂成形工艺制造飞机模具将节省资金上百万美元 ,制造时间减少几个月喷涂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5.
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快速制造技术发展动向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快速成形技术已成功地实现了快速原型制造 ,目前正向快速制造模具尤其是金属模具的方向迅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快速成形及制模技术 ,介绍了快速制造金属零件和模具尤其是金属硬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探讨了该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钣金成形模具在钣金零件的成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要求主要有:制造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模具成本低和制造周期短4个方面。在设计与制造模具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全面的考虑,即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与产品产量相适应的模具结构和制造方法,使模具成本降低到最低的限度,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雷达罩结构及成形工艺要求的分析,介绍了一种利用阴阳模成形模及采用卸料圈使雷达罩脱模的模具的设计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制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模具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8.
多点"三明治"成形及其在风洞收缩段形体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风洞收缩段形体板厚较大,成形较困难,而风洞收缩段形体制造精度对气流品质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形体中各个瓣片的形状差异较大,所以采用传统模压工艺需要很多模具,势必增加成本和制造周期,因此,提出了低速风洞收缩段型面制造的一种新方法,即多点"三明治"成形方法。通过对收缩段曲面坐标变换和曲面离散,确定出多点"三明治"成形模具顶杆的高度,为了确保瓣片的尺寸加工精度,减少实验工作量,成形前,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对弹复量进行预报,试压后,测量瓣片的实际尺寸,重新调节模具顶杆的高度。研究表明,多点"三明治"成形适于制造大曲率半径曲面工件。采用此种新工艺已在一套模具上为某风洞收缩段形体制成200多种双曲率瓣片。  相似文献   

9.
直接模具成形技术是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几种直接模具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弧焊的成形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过去由于型面复杂、无法设计成整体而必须用紧固体连接的一些组合件,在应用超塑成形工艺之后便可重新设计成一个单片构件而减少了重量和成本。超塑性成形的零件没的残余应力,因此没有回弹;与传统的落锤成形比较,超塑成形不需要精确吻合的阴模与阳模而只需一个摸具,这样不仅减少了模具制造成本,也缩短了调整模具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模具较简单,对于生产量在50~10000件的零件应用超塑成形在成本上特别有竞争力。在超塑形(SPF,SUPER PLASTIC FORMING)中气体压力较低,只需2MPa左右,与大多数标准的金属成形与锻造工艺不同,SPF不因零件尺寸增大而需要增加成形压力,因此,尺寸较大的板金零件特别适合于应用SPF以发挥其优点,目前  相似文献   

11.
对返修的无机粘结模具进行清洗,一般是用稀硫酸、氨水和丙酮作洗涤剂。这种方法浪费大,保证不了清洗质量,同时对人体有害。如我厂模具小组每清洗一次需花费15元,并耗费两小时。为此,他们根据磷酸盐溶解于水这一机理,进行了多次试验,找到了无机粘结模具的新的清洗方法—热开水泡洗法。  相似文献   

12.
进气道复杂蒙皮零件制造是某型飞机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计算拉形系数和极限拉形系数,分别对鼓包形蒙皮、侧凹形蒙皮、马鞍形蒙皮的工艺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试验方法确定了三段蒙皮零件的数控拉形工艺过程,并对深度马鞍形蒙皮拉形工艺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检验模具和成形模具的制造与协调方法,建立了蒙皮零件数字化制造流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模具与零件的制造准确度,缩短了零件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3.
典型型材拉弯过程中因存在回弹而不利于模具的设计制造.通过经验法给出拉弯回弹值并进行修模后所拉弯成形的零件不符合制造技术要求,且反复试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制造风险.本文通过前期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典型型材拉弯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各类参数对零件变形的影响,预测零件在拉弯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获得型材在理论载荷状态...  相似文献   

14.
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模具结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成形在飞机零件制造中应用广泛,下陷成形时容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型材上表面回弹不一致以及裂纹等缺陷,模具结构对其下陷零件的质量具有较大影响.通过热力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成形过程,分析上述缺陷产生的原因,对模具加热结构、测压块和固定下模进行优选.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后的模具能够较好地消除或缓解上述缺陷,提高了下陷零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型材下陷成形回弹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陷成形是一种适用于飞机长桁零件制造的成形工艺,成形后零件发生回弹,并且腹板上方缘条回弹量较大。因此,要在准确预测回弹量的基础上对模具型面进行修正,消除回弹对成形精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型材下陷成形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计算的平整性修模与下陷深度修模结合的模具型面迭代修正算法,并应用该算法对角型材、角形带弯钩型材及Z字型材三种型材的下陷零件进行了修模计算分析。从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中,证明了该回弹补偿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在机械制造中,双曲率的蒙皮零件大部分采用蒙皮拉形机成形,它比手工滚压成形的效率高。蒙皮拉形所需的工艺装备——拉形模,可以用多种材料来制造,如木质材料、金属、石膏、水泥和聚合材料等。选用何种结构的工装最为经济,这取决于模具尺寸、载荷大小、生产批量及其它特殊要求等。对于试制小批量生产,石膏拉形模、水泥拉形模、木质拉形模是适宜的,因为这类模具制  相似文献   

17.
读来读往     
2011中国国际模具、制造应用设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DMC2011)将于6月2日拉开帷幕,展会将充分展现模具设计与制造最新技术和成功应用。这是中国制造业又将迎来的一届盛会,本刊也为此推出了快速成形技术和模具  相似文献   

18.
激光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薄片叠加、激光成形、快速成形和粉末烧结等激光制造模具的新方法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9.
铜钢功能材料兼具铜和钢独特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力、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熔铸等传统方法制备铜钢功能材料存在难以实现复杂结构设计,易在铜钢复合界面处产生宏观偏析等问题,限制了铜钢功能材料的应用。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铜钢功能材料零件的金属增材制造更具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制造,而且由于冷凝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有效缓解铜钢复合界面处的宏观偏析等缺陷,增强界面结合强度。根据近年来各种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钢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铜钢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缺陷的形成原因和成形质量,列举实际应用场景,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产品开发、新品研制的步伐加快 ,要求投入批量生产的时间缩短 ,对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模具制造的周期必须大大缩短。展开料是某些落料模和切边模的制造依据 ,它的制造需要在配套的成形模、整形模及折弯模模具试模合格后方可进行 ,其外形尺寸的确定按常规方法往往需要反复做大量的试模工作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整个模具制造周期较长 ,严重影响了产品零件投入批生产的进度。因此 ,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展开料外形尺寸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坐标网格应变分析法 ,就是一种简便确定展开料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