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研究产品(零件)制造过程、方法、参数等工艺因素,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性,首次在高精度惯性仪表和高可靠电磁继电器(机电类)产品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提出了制造阶段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和微观工艺特征(性)分析方法,提出了该类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设计更应该关注零件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和性能特性符合性观点,提出零件制造要从单纯的控制几何精度向控制性能特性转变,从宏观、单一采标的几何参数评价向微观、综合采标的非几何(非尺寸)参数评价模式为主转变的建议.零件表面存在的这种微观特征现象与零件几何精度一样,将对产品制造的合格率、稳定性、可靠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产品的合格率影响极大,有必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以建立起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或零件)制造基准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各类高性能制造以注重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所带来的问题,即在具备超精密、高精度加工能力后,由"合格的高精度零件"装配出的产品至今依然还是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本质内因.首次从零件制造微观角度提出了产品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是由零件表面微观特征与产品技术特征非匹配性导致的,提出了全新的产品制造理念,从注重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向关注零件制造微观工艺特征与产品技术特征的匹配性和符合性转变.形成和建立起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产品制造思想和产品制造工艺技术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生产制造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等问题,才能形成有继承性、可持续、稳定的产品制造技术体系,而这一切是工业4.0制造模式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史和制造约束的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并行工程的思想,针对产品可制造性分析问题,提出基于设计历史、制造资源约束和工艺规则检查的产品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框架,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和PDM技术实现,最大程度地保证设计满足各种约束,提高设计效率,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飞机结构设计是民用飞机取得商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需要通过结构的可制造性设计来实现。面向可制造性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民用飞机结构的成本、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并缩短研发周期。越早启动面向可制造性设计收益就越大,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考虑可制造性,可以降低在制造阶段进行大量修改的时间和费用。飞机结构设计在满足功能和强度性能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其他几个可制造性关键因素:简单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合适的公差、灵活的备选制造方案以及技术数据的清晰和简洁。零件可制造性设计中材料和工艺的最佳组合可以通过一个程序性的方法对设计目标的三个方面进行权衡分析来获得。还提供了可制造性检查单,可以用来对零件和装配设计的可制造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基于航空制造企业零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现状,并面向企业未来新型/智能制造生产方式转化需求,针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框架,研究了系统构建初期的零件分类、零件特征定义、零件特征编码、特征逻辑关系建立、基础工艺标准化以及系统应用逻辑和运行架构等方面内容。零件成组制造知识系统的开发不仅能够奠定未来生产方式转化所需的标准化的基础工艺数据和知识,还能提升型号产品工艺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飞机结构件是机体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工艺复杂,在CAPP系统中进行目标识别还存在较大困难。对常见的飞机结构件进行分类,从机械制造工艺的角度,归纳出六种制造特征,构建基于航空结构件制造特征的CAPP系统;在VC++6.0环境下,设计符合OPITZ标准的基于制造特征的编码系统,完成对目标零件的特征编码;设计用于目标零件与实体库零件之间进行特征识别的分步检索算法,实现目标零件与实体库零件的制造特征相似性对比。以某机型中含44个槽特征的框类零件为例,通过该算法程序进行特征自动识别,自动识别数为40个,自动识别率达到91%。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CAPP系统中进行识别,是正确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旨在为国内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应用可制造性评估提供必要参考,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开展产品设计可制造性评估工作模式、方法和流程,重点描述了与英美等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和实践过程,特别是开展同步研发工作。结果表明:在传统串行设计开发模式中,只有完成上阶段工作,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及交换成套信息。而在可制造性评估中由于将制造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提前引入产品设计过程,避免了传统模式中后期意见无法贯入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现象,证明其在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方面是有帮助的。有必要将可制造性评估工作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产品设计-制造产业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复杂产品协同设计、开发与验证过程中的可制造性共性问题,以航空电子系统为典型的复 杂系统对象,探讨了可制造性的概念内涵、工作边界、组织架构和开展时机,着重从系统设计和开发策划、系 统需求捕获与定义、系统架构定义、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和系统验证子过程的角度,详细阐释了可制造性设计 融入系统工程过程的实施思路,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对可制造性设计对产品高质量交付的正向影响进行了 阐释,为可制造性工作在系统开发与设计中的落地推广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宗琰 《航空学报》2004,25(5):516-519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生产管理与控制是实施可重构制造系统哲理的关键技术,而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功能。基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赋时可重构Petri网模型及其调度Gantt图,提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定义最大完成时间、生产资源利用率、作业完成时间和零件的平均生产能力等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指标,并计算了实例系统的性能指标。实例研究表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体现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构柔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VALOR NPI的航空电子模块DFM分析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解决设计缺陷造成的航空电子模块可制造性问题,结合航空电子模块产品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提出建设基于VALOR的航空电子模块可制造性设计自动化设计平台,实现DFM自动化分析与设计,阐述了DFM设计的必要性、技术原理和实现过程,提出了“三库”构建方法和基于物料清单的印制电路板数据分析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覆盖PCB可制造性问题,提高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2.
In terms of fast response problem of unanticipated marine target,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the satellite-ground-combine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lanning algorithm for autonomous task planning. Firstly, based on the autonomous operation and task planning of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group, i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ground planning and satellite autonomous planning. Secondly,the satellite-ground-combine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flow for task planning are proposed after fully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task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and satellite. The satellite autonomous task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extended contract net is design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peration of the self-developed distributed simulation demonstration software, it shows tha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can coordinate and cooperate effectively between the satellite autonomous task planning and ground planning.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ground computing resources, reflect the control inten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real-time featur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atellite calculation, and respond fast to the unanticipated task. Besides, it has solved problems of the untimely response of ground control on unanticipated observation task, the limitation of satellite computing resources and satellite-ground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ponsiveness of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to the observation task of maritime unanticipated target.  相似文献   

13.
李渭荣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5):125-127,134
电子模块的可制造性(工艺性)设计对军用加固计算机电子模块的质量至关重要。从军用加固计算机模块可制造性设计入手,对计算机模块在可制造性设计技术控制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作为一种设计借鉴提出了组装流程中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板边工艺性设计、印制板的布局在可制造性中的要求。这些技术控制和方法的应用,可以降低军用加固计算机模块设计周期,能够达到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面向维修的设计(DFM)概念。论述了面向维修的设计在现代飞机研制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空客、波音和巴航等重视DFM的典型案例,说明了DFM是现代大飞机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技术。简要分析了DFM的世界先进水平与中国的差距,阐明DFM对于中国发展大飞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外工程实践,提出了中国大飞机的DMMH/FH指标门限值(threshold)应不高于10,目标值(goal)应不大于8,以建立大飞机DMMH/FH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定量化分析的DFM工程化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鑫  李仁政  王斌利  李卫东  赵中刚 《航空学报》2021,42(7):625346-625346
作为飞机结构件重要组成部分,轮廓特征包含大量复杂曲面,且与工艺凸台等干涉物相连接,使得轮廓特征编程需综合考虑复杂曲面及干涉物信息,在自动编程模式下,轮廓特征编程仍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其编程周期占结构件编程周期的40%以上,严重影响了结构件编程效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复杂曲面及干涉物信息的轮廓特征加工自动分区方法,基于相邻轮廓面连接边属性及凸边约束原则对轮廓面进行初分区,依据干涉物信息构建虚拟边界,并基于虚拟边界对轮廓面初分区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加工区域划分,通过对划分区域进行合并得到轮廓特征加工分区结果。根据提出的方法开发了飞机结构件轮廓特征加工自动分区系统,经过多项典型飞机结构件测试,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轮廓特征加工程序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落实航空电子模块的可制造性设计审查工作,结合航空电子模块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基于Valor软件的PCB/PCBA设计与检测自动化分析系统.元器件模型库作为该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对审查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元器件模型库建设必要性、建设过程和建模工艺要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种基于Valor VPL的元器件快速建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构建满足系统审查精度的元器件模型,使大规模元器件模型库的建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快速设计的标准件库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准件库在飞机工装数字化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适合工装快速设计的标准件库是提高设计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比较目前现有建立标准件库的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件在工装中的定位问题,以标准件草图为核心,提出了基于快速设计的标准件库建立的方法;通过分析本地数据库与远程数据库特点,提出了标准件库数据库的方法;将基于快速设计的标准件库应用于橡皮囊成形模具快速设计系统,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to improve satellite tracking accuracy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 terms of two parts: correction for errors of the tracking system and correction of satellite orbit predictions. In the first par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inting error of the tracking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accurately using data from stellar observations, so that correction is possible with an accuracy of about 0.001°. In the second part, it is shown that apparent errors of satellite orbital elements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optical observation of one orbit, and one can track the satellite after the correction with high accuracy for several subsequent orbits. The accuracy is 0.1-0.2 mrad or better for satellites at 1000 km altitude when given orbit prediction accuracy is approximately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