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直升机传动系统采用安全设计准则进行疲劳设计,其疲劳损伤及安全寿命评估对直升机飞行试验尤为重要。通过对四参数S-N曲线方程及平均S-N曲线缩减至安全S-N曲线的方法和流程及等寿命曲线对平均载荷修正等内容阐述,以传动系统中的旋翼轴和尾减机匣为例,通过Miner线性损伤累计理论及飞行实测载荷谱;计算给出其每百小时损伤和安全寿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
郑修麟  吕宝桐  凌超  陈德广 《航空学报》1993,14(10):484-489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Miner定则可用于变幅载荷下始裂寿命的估算,但要考虑载荷谱中大、小载荷交互作用。载荷交互作用效应可用疲劳裂纹起始的超载效应因子予以定量地表征。裂纹起始的超载效应取决于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构件几何以及超载的大小。因此,应视具体情况使用Miner定则。在始裂寿命占疲劳寿命主要部分的情况下,Miner定则可近似地用于估算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考虑小载荷强化的模糊疲劳寿命预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顺鹏  黄洪钟  谢里阳 《航空学报》2009,30(6):1048-1052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多选用Miner法则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由于小载荷特别是在疲劳极限附近的载荷对结构或材料的损伤不容忽略,考虑到小载荷的每一次循环对材料产生损伤的同时还产生了强化作用,建立了基于小载荷强化损伤的寿命预测模型以及相应的模糊疲劳寿命计算公式。该模型不但考虑了低于疲劳极限的载荷的强化作用,还引入隶属函数来描述小载荷的累积损伤的模糊性,完善了Miner法则的适用范围,提高了预测精度。两个不同载荷谱的疲劳寿命预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雨流计数法的随机声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飞机结构中的声疲劳破坏问题,以雨流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计数规则为基础,研究了雨流计数法在Mallab语言中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得到载荷谱,结合材料性能S-N曲线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准则下估算结构疲劳寿命.并以某航空薄壁柱壳结构为例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为结构的声疲劳寿命估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机变幅载荷下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RDCDR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国建  高镇同 《航空学报》1993,14(3):155-160
通过对恒幅载荷下疲劳应力幅与寿命之间的S-N关系的随机化处理,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下,建立了一种用于随机变幅载荷下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RDCDR模型)。模型中的各参数由恒幅疲劳试验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确定。采用Monte—Carlo法对模型求数值解。举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常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无法处理的模11?性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描述,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为例,根据起落架的试验载荷谱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及模糊数学理论的"累积损伤一临界损伤"动态于涉模型,定量分析起落架可靠性随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的圆弧形燕尾榫连结构,设计了缩尺的双榫头疲劳试验件及其试验夹具。开展了不同载荷水平下的低循环疲劳试验,并对比了表面强化对试验件疲劳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可初步用于设计的疲劳寿命S-N曲线。研究表明:圆弧形燕尾榫头试件的疲劳失效形式为微动磨损导致的疲劳断裂;相同疲劳载荷水平下,表面强化试验件的疲劳寿命比未强化试验件的高40%~65%;不同载荷水平下的试验结果基本符合Miner累积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的圆弧形燕尾榫连结构,设计了缩尺的双榫头疲劳试验件及其试验夹具。开展了不同载荷水平下的低循环疲劳试验,并对比了表面强化对试验件疲劳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可初步用于设计的疲劳寿命S-N曲线。研究表明:圆弧形燕尾榫头试件的疲劳失效形式为微动磨损导致的疲劳断裂;相同疲劳载荷水平下,表面强化试验件的疲劳寿命比未强化试验件的高40%~65%;不同载荷水平下的试验结果基本符合Miner累积损伤准则。  相似文献   

9.
起落架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有关起落架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强度设计逻辑程序。给出了损伤容限要求,疲劳使用载荷谱及环境腐蚀影响的疲劳分散系数,以及依据表面裂纹长度估算深度公式。探讨了用由裂纹扩展速率积分而得的S-N曲线按Miner理论进行结构断裂分析方法。给出了用裂纹扩展增量描述的疲劳损伤,以及按裂纹扩展损伤等效原则的试验应力谱折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摇摆载荷作用下舰载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疲劳损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曲凯  邢耀国  张旭东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1):2636-2640
以某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例,建立了摇摆载荷作用下发动机药柱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推进剂定应力往复拉伸试验获得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疲劳损伤特性;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发动机危险部位的应力谱;最后,运用雨流计数法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发动机危险部位的损伤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发动机装药危险部位一年时间由于舰船摇摆载荷所造成的损伤为0.0855.   相似文献   

11.
刘湘生 《航空动力学报》1992,7(2):153-155,195
一、局部应力应变法寿命预测系统  图 1所示为构件局部应力应变法寿命预测系统 ,适用于承受应变疲劳载荷的构件。基本图 1 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体系上分为四部分 :分析预测 ;材料试验 ;部件试验 ;确定寿命。分析预测 上半部是通常的弹塑性应力分析。得到构件危险部位应力—应变谱后 ,即可进行 L CF寿命估算。材料试验 是将构件的应变历程施加到一组光滑圆柱试样上 ,在试验机上作控制应变的 L CF试验。所得寿命数据经统计处理 ,即可确定构件寿命。在进行构件 L CF试验的情况下 ,借助于材料数据确定的疲劳散度系数来间接确定构件的…  相似文献   

12.
轮盘变幅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轮盘变幅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系统。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改进了局部应力应变寿命估算法, 使之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好的寿命预估精度。所提出的应用光滑棒预测轮盘变幅低循环疲劳寿命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方法简便。本文建议应用变幅循环的结果确定轮盘的可靠性寿命比 EGD- 3[1] 的方法更科学、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徐燊  朱顺鹏  郝永振  廖鼎 《航空学报》2018,39(9):221930-221937
基于临界面法对某高压涡轮(HPT)盘及GH4169合金试样进行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得出SWT(Smith-Watson-Topper)模型对单轴疲劳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而对多轴疲劳的预测效果较差,Fatemi-Socie (FS)模型也能较好地预测单轴加载下的疲劳寿命,但FS模型仅考虑最大剪应变幅平面上的正应力对疲劳损伤的影响,导致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偏保守。基于此,本文以最大剪应变幅为主要损伤控制参数,同时以最大剪应变幅平面上的正应力和正应变组成的修正参数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第二控制参数,提出了一个新的多轴疲劳临界面-损伤参量模型。结合GH4169合金及某高压涡轮盘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比SWT、FS和Wang-Brown (WB)模型,新模型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在疲劳寿命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构部件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疲劳破坏为常见的破坏形式。目前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选用Miner法进行寿命预测。然而当载荷稍低于疲劳极限时,对构件是否产生损伤便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把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即Miner公式中,并由一维模糊Miner公式推广到二维模糊Miner公式中,以便更好地在工程中应用。同时对不同隶属函数的选取进行了比较,指出隶属函数对提高预测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二维模糊Miner公式应用于××飞机结构寿命预测中,其所预测的结果比二维Miner公式所预测的结果的精度提高7%左右。  相似文献   

15.
燃气轮机叶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高低周载荷共同作用而易发生疲劳失效.针对高低周复合疲劳损伤演化和寿命预测比较复杂这一问题,考虑高低周载荷叠加形成的耦合损伤,建立了一种新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弱化函数描述某些低幅高周载荷对复合损伤的弱化作用,建立了具有低载强化寿命效应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模...  相似文献   

16.
随机载荷作用下构件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凌静  高镇同 《航空学报》1992,13(3):146-152
 本文建立了用于随机载荷作用下构件疲劳可靠性分析的二维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当影响疲劳强度的诸因素为随机变量时,给出了在二维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中考虑这些因素的方法,并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求解了该模型。最后将上述模型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常幅载荷中加入一个超载会明显影响后续一段时间裂纹扩展的速率.要准确预测结构在变幅载荷谱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必须研究超载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现有的变幅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大致可分为屈服区模型、经验的裂纹闭合模型和条带屈服模型.条带屈服模型预测较准确但需要数值迭代求解,计算量大,且程序复杂,不利于工程应用;屈服区模型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
 在恒幅和变幅两种加载条件下,对16Mn 钢原始焊态和经过超声冲击及TIG熔修处理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对比疲劳试验。结果表明: (1) 在恒幅载荷作用下,TIG熔修试件与焊态试件相比,疲劳强度提高37 %左右,疲劳寿命延长2.5 倍;而在变幅载荷作用下, TIG熔修试件与焊态试件相比,疲劳强度提高34 %左右,疲劳寿命延长1.7~1.9 倍。(2) 在恒幅载荷作用下,超声冲击处理试件与焊态试件相比,疲劳强度提高84 %左右,疲劳寿命延长3.5~27 倍;而在变幅载荷作用下,超声冲击处理试件与焊态试件相比,疲劳强度提高80 %左右,疲劳寿命延长2.5~17 倍。(3) 在低中应力水平、中长寿命区域内,无论是在恒幅载荷作用下还是在变幅载荷作用下,使用超声冲击法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较TIG熔修法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是针对蠕变-热机械疲劳提出的,一般不能很好应用于蠕变-热疲劳。由于蠕变 热疲劳试验周期很长,故寿命预测所需的失效数据难以得到。考虑材料的双线性随动强化和蠕变特性,深入研究了蠕变 热疲劳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规律。据此,提出把蠕变-热疲劳等效为恒定应力幅和平均应力的热 机械疲劳的寿命预测方法。由于热-机械疲劳试验不需保温时间,所需的试验装置简单、效率高,因此该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