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是:载人飞船一航天飞机一空间站(美国的“路线图”),或者载人飞船一空间站一航天飞机(苏联/俄罗斯的“路线图”)。而21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是:载人飞船一月球基地一载人火星探测。载人航天前后两个“路线图”的转折点就是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1月14日宣布的新太空设想。  相似文献   

2.
7 载人飞船是对卫星技术的全面继承□□载人飞船与人造卫星都属于在太空自动运行的航天器。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必须备有电源、姿态与轨道控制、推进、热控制、数据管理和无线电测控 (跟踪、遥测和遥控 )等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实现某一共同功能或任务的若干设备、部件的有机集合 )。载人飞船的这些系统与卫星上的同类系统在组成和功能上大同小异 ,因此可以充分继承卫星的技术。电源是一切航天器的“心脏”。航天器的绝大多数系统及其设备都需要耗电。飞船所需的电功率一般比卫星大 ,但工作时间短 ,所需的总瓦时数小 ,所以 ,不仅…  相似文献   

3.
太空时装秀 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接近完成,到太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三艘神舟号飞船的成功飞行,载人航天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似乎毫无关联的事情,人们都愿意贴上一条"航天"或"太空"的标签.但事物总是相互作用的,当载人航天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以后,又反过来促进载人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时装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黄增澄 《太空探索》2004,(11):26-27
当地时间10月4日,人类首架田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太空船一号”在一周内第二次升入太空,而且升到了安萨里X奖基金会规定的太空高度,从而成功问鼎了1000万美元的巨奖。  相似文献   

5.
目前俄罗斯的载人航天任务主要是为国际空间站服务,承担这项任务的是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几十年的应用中,“联盟”号充分显示了它的可靠性。但是,这种飞船电有其局限性:它的载重量太低,只能载2-3人;已经使用了将近40年,在技术上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其飞行操作特性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载人航天的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建造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器,“快船”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四平 《太空探索》2007,(6):54-55
在载人航天的历史上,还没有哪艘飞船像它一样倒霉。 从1961至1975年间,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载人飞船均成功在海上着陆,飞船里的航天员100%安全返回。但是有一艘飞船却被失落在大海里,而且“一失足成千古恨”,38年后它才被从海底捞出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7.
高歌 《太空探索》2004,(2):12-15
神箭刺蓝天、神舟游太空。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炎黄子孙从此步入裁人航天新时代的时候.人们无不对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感到好奇:这种威力无比、拿誉世界的运载火箭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第六节 美国惟一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载人飞船的上天,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途径。人坐在飞船里俯瞰大地,视野开阔;仰望天空,满天星斗;巡天观测,昼夜不停,真是别有一番风光。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5,25(6):F0002-F0002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向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9时9分51秒.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剧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太空探索》2023,(6):6-7
<正>伴随着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相继升空、对接空间站,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天宫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回顾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2020年5月5日18时,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任务取得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盟FG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03M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航天员各一人,将加入第30宇航组组,使站上机组人数恢复到6人的满额水平。他们将在站上生活和工作约5个月,2012年返航。他们驻站期间,由太空探索公司研制的“龙”商业货运飞船将在一项验证任务下首次停靠到站上。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器     
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神舟1”号:遨游太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在升腾的火焰中直冲云霄,将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为“神舟”的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送入太空。21日3时41分,飞船在顺利经过发射入轨、太空运行、返回地球三个阶段,绕地球飞行14圈,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6.
心榕 《太空探索》2007,(6):44-47
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后,苏联载人航天技术一路高歌猛进。1961年8月6日,航天员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25小时18分钟;1962年8月11日,尼古拉耶夫乘东方3号进入太空,一天后又发射了载有波波维奇的东方4号,两艘飞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编队飞行。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中国是继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67~1968年,中国就开始研究载人飞船技术,并进行了一种载人飞船的总体方案论证。该飞船计划虽在以后的七八年间取得不少预研成果,但终因当时条件不成熟和国家决定把航天技术领域的力量集中到发展急用、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而被撤消。 1986年,中国制定了跟踪世界高技术前沿的《高技术研究发展概要》(即“863”计划)。根据“863”计划的安排,中国航天技术界围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系统、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这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类上天部是乘坐载人飞船上去的。然而,载人飞船自己没有强大的动力装置,是靠运载火箭把它送上太空的。这样,用完了的火箭就报废,不能再利用,经济上很不合算。载人飞船由于没有翅膀,不能像飞机那样在空中滑行,选择合适的场地水平着陆,有时还会掉到冰天雪地或原始森林中,十分危险。因此,靠运载火箭与载人飞船进行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成本太高,终非长久之计,需要另外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骆昌芹 《飞碟探索》2012,(12):58-59
人们喜欢把浩瀚无垠的太空比做“星的海洋”。发明飞机以后,人类开始在这一海洋的“浅滩”戏水;载人宇宙飞船把人们带到较深的“水域”;后来又有了航天飞机。但是,在这片“星海”中,人类还只能算是“蜻蜓点水”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20.
京哲 《太空探索》2003,(1):16-17
▲ “东方”号飞船 “东方”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单人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在载人飞行之前,进行了9次无人飞行试验,试验飞船中多数载有动物或假人,9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有2次发射失败,2次回收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