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武 《太空探索》2010,(8):12-15
<正>6月19日,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中午迎来了该馆的第100万名游客,来自江苏无锡的朱丽燕女士成为了幸运者。太空家园馆馆长王秋玉向幸运游客颁发了太空家园馆的吉祥物"飞天吉猴"、"太空豆豆"以及精美的纪念品大礼包。异型的支柱、魔幻的盒子,上海世博园区"太空家园馆"穿越时空,降临在观众面前。这个位于浦西D片区的建  相似文献   

2.
第六节清除太空垃圾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来谈论清除太空垃圾,防止太空污染,保护太空资源的问题,是否为时过早,甚至有点“杞人忧天”呢?不是的,今天,茫茫太空中已经积累了一批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指的是:工作寿命终止或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而被弃置的航天器;在空中游荡和燃烧完的运载火箭末级;在发射和运行期间被抛弃的航天器的许多零件、部件,如航天器的整流罩、防尘罩、螺杆、螺帽等;还有飞行器在太空中爆炸解体而形成的碎片等。此外,航天员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也是一种垃圾。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到200…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太空领域一直是大国博弈、战略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美国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明确中俄与美在太空形成大国竞争格局,太空司令部(USSPACECOM)和天军(USSF)相继成立。美国强调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太空已成为战场。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太空政策,分析了二者的延续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中国航天日"前后,全国各地举办了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200余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其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联合昌平区政府在北京农业嘉年华太空家园馆共同主办的航天主题日庆祝活动尤为引人关注。在太空家园馆内,观众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太空穿心莲、太空芽苗菜、太空叶菜,了解太空育种知识,还可  相似文献   

5.
刘璐 《国际太空》2023,(4):39-41
<正>2022年9月1日,英国国防部发布第一版联合学说出版物《太空力量》(JDP 0-40),这是英国军方重点关注太空领域的重要理论出版物。该文件从军事背景下明确了太空是英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获得军事行动优势的重要保障,是整体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文件从“发展独立的太空力量理论”这一英国太空领域运维原则出发,全面阐述了太空领域的现状,指出太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复杂而又充满批判性和争议性,从广义上阐述了英国军方在保护太空安全,免受外国太空威胁方面的地位作用。同时,在太空政治方面,论述了太空外交、国际合作以及遵守国内法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孔敏  李榕 《国际太空》2024,(2):55-59
<正>1引言近年来,在美国、俄罗斯等军事航天大国的推动下,太空已成为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演变为新的独立作战域,对抗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形势愈发严峻。这就使得许多世界大国竞相致力于太空力量建设和发展,相继出台太空域战略文件,拓展太空作战理论,成立太空部队,加快部署太空武器,确保在太空的绝对优势地位。以争夺太空战略制高点为目标的军备竞赛已态势显露,“太空军事化”已经成为威胁太空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5日,美国著名的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发表一篇报道,标题是“十大太空武器排名”。虽然媒体上关于太空武器的报道很多,但这篇报道非同寻常:第一,它首次公开将小行星作为太空武器;第二,它在太空武器排名中将小行星武器排名第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发表在一个特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与另一名宇航员帕维尔&;#183;别利亚耶夫同乘“东方-2号”宇宙飞船抵达太空,随后,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踏出舱门,进入了辽阔的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在太空中行走的梦想。这是继苏联宇航员尤里&;#183;加加林首次乘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一时间,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成了人人羡慕的英雄,神秘的太空也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然而,大约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宇航员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经历了非常危险的瞬间。  相似文献   

9.
<正>除了政治因素之外,现代航天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太空垃圾。幸运的是,各航天大国都有办法精确地追踪较大的太空垃圾,在它们接近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之前发出警报。然而,对于较小的太空垃圾还是束手无策,这也强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设计对付太空垃圾方案的兴趣。除了欧洲空间局的"脱轨任务",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这些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几乎都是先令其减速,然后重新坠入大气层。这样太空垃圾会在坠落过程中烧毁,不会对地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迄今为止在太空生活时间最长的人是谁吗?他是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阿夫杰耶夫。他参加过三次太空飞行。第一次在太空停留189天,第二次在太空度过178天,第三次在太空居留378天,三次累计飞行746天,创下了一项航天最高记录。 阿夫杰耶夫生于1956年1月1日。1979年从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  相似文献   

11.
李元 《太空探索》2007,(1):60-61
在太空探索的伟大事业中,太空美术是一首首赞美诗,一幅幅风光画。它显示宇宙的壮丽,它颂扬太空的辉煌。它用艺术的手法去描绘人类在太空探索征程中的技术与成就。太空美术(SPACEART)就是太空探索的美术。我国著名艺术家、科普美术家、我国太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的老友沈左尧教授对太空美术的特色有精辟的论述:“太空美术使广漠无垠、变化万端的宇宙浓缩于尺幅之中,画面有的恢弘雄壮、绚丽夺目;有的宁静恬幽、寓意深远;有的形态诡异、摄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面对画卷,觉宇宙之无穷、时间之永恒。太空美术作品既给人以丰富的科学知…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6日,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卫星由"米诺陶"4火箭发射升空。这种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也可帮助民用卫星规避太空碎片。这将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动态     
星辰 《国际太空》2023,(5):72-73
<正>太空安全联盟发布《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4月4日消息,太空安全联盟(SSC)发布了新版《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文件,该文件为最大限度降低在轨碰撞风险,对旧版文件进行了重大修订。新版文件增加了用于协调太空物体机动的太空交通规则,把太空物体按操纵困难程度从高到低分为不可操纵、最低限度可操纵、可操纵、自动避碰和载人航天器五类,并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应由更易操控的太空物体进行机动避碰操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美国太空领域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加深,构建了庞大的太空力量联盟,对全球航天形势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美国近年来太空领域国际合作基本情况,总结了美国太空国际合作的特点规律,分析了美国开展太空国际合作的目的,提出了对我国航天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31日22点30分,在挥舞的飘带和激动的呼喊中,太空家园馆斜屏上的火炬缓缓熄灭,全馆熄灯,持续184天的太空家园世博之旅圆满画上句号。此后,太空家园馆工作人员在馆前拍了人数最全的一张合影,笑容定格后,很多人泪水涟涟。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文学作品中,太空旅行除了娱乐功能,还起到了两点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类主流观点认为太空旅行或到达其他星球是遥不可及的,但太空旅行之梦却一直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并且几个世纪以来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直照亮着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道路。其次,它还像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公众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度,还反映各个时期航天科技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前哨 《太空探索》2003,(2):16-18
其实你不用当航天员,也不用上天,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享受到许多太空技术。因为有些太空技术是天地两用的,既可以在天上使用,又可以在地面使用;另外有些太空技术经过再次开发,即可转为地面使用。本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太空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太空画是诗。诗言志,太空画是太空美术家向往太空、向往宇宙航行的心声;诗有宽广而深刻的寓意,太空画表现的是高深的科学原理和超前的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扫描     
曲新 《国际太空》2003,(10):29-31
人类首次举办“太空婚礼”2003年8月10日,远在380km高空中的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与地面上的俄裔美国籍姑娘叶卡捷琳娜·德米特里耶娃举行了结婚仪式。尽管首次“太空婚礼”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但首次“太空婚礼”出人意料地受到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的“冷遇”和“怠慢”。马连琴科的行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这次“太空婚礼”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航天部门正在考虑,未来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要签订不在太空举行婚礼的合同条款。美国航宇局计划2004年初恢复航天飞机飞行8月5日,美国航宇局高级官员称,将严格按…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网络战是指利用太空网络空间,针对太空系统的网络侦察、攻击和防御行动。由于太空系统存在天基节点暴露、物理信道开放、拓扑动态变化、网络节点跨域分散等固有弱点,针对太空系统的网络攻击愈演愈烈,太空网络战正在成为太空对抗的主要样式。俄乌冲突中,美国卫讯公司(Viasat)的“Ka频段卫星”(KA-SAT)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星链”(Starlink)卫星先后遭网络攻击,一度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