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符合研制任务要求并优于A星.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7):4-5
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风云三号A星投入业务试运行2008年11月1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了风云三号A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启动仪式。风云三号A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是"十五"期间我国民用航天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颗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5月15日9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1颗海洋探测卫星—— 海洋-1和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D送入太空。 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所属测控站进行了实时跟踪测控,并及时计算出卫星入轨参数。目前,这两颗卫星均运行正常,风云-1D已传回清晰的气象云图,海洋-1也传回首幅图像。 海洋-1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风云-1D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代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5):4-5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气象局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工程,降水测量卫星工  相似文献   

6.
5月27日11点0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并将为北京奥运会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更精确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0,(1):11-11
<正>中国风云三号02批第一颗卫星将在2012年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5年。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11月27日表示。据了解,风云三号02批气象卫星在01批试验试用星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和探测精度,并根据国际极轨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现状与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4月23日,在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高分卫星气象行业应用研讨会暨风云五号气象卫星需求论证启动会上,我国新一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五号启动了需求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日,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为主研制的风云三号02批首发星03星装运出厂。卫星出厂前,中国气象局、集团公司和八院联合组织召开了卫星出厂评审会,对卫星研制流程和技术状态进行了严格评审,认为,卫星作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其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风云三号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1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晋西北的天,湛蓝而纯净,上午9时33分,长征四号乙火箭托举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一啸冲天,飞行749秒后,风云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814秒后,实践五号卫星与火箭分离,开始了它们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1.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从立项研制到今天D星的发射,历经20个春秋,航天人用生命与誓言,谱写了又一首迎难而上、勇于创新、誓攀科学技术高峰的壮丽诗篇。风云作证彰显中国创造或许以“风云”来命名中国人自己的气象卫星,体现的正是自主研制卫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们不惧风起云涌的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可对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地区进行连续气象观测。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风云二号卫星研制,条件和基础都相对较差,经费也十分缺乏,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风云二号卫星创造出了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12.
报告编号 题目轴向槽道热管的试验性能及理论分析返回式遥感卫星遥测数据处理方法返回式遥感卫星对地摄影曝光量控制返回式遥感卫星可靠性评估气象卫星控制系统可行性论证我国科学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风云一号卫星铝箔碳纤维铝蜂窝复合结构材料夭线反射板多功能数字化火灾报警控制器DP一2型倒片机片边定位调节系统的设计MYZ一A医用质谱仪的研制通信卫星星载微波倍频器I才S一831!,文图形系统T一7人(51/52)生物试验火箭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热设计球形振荡器规的计算机理论计算与分析返回式遥感卫星密封舱设计返回式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决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卫星将于12月中旬择机发射。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该星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摘要     
中国将在1990年9月发射第2颗风云号气象卫星。第一颗风云一号卫星实际只工作了39天,因姿控系统及一台辐射计故障而停止工作。风云一号卫星上有两台辐射计,地面分辨率为1100米,太阳翼跨度为8.6米。这是法刊7月15日《航空与宇宙》报导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申请Intelsat-7卫星的8个位置,它们是东经57°、60°、66°、310°、319.5°、329°、335.5°和338.5°。沙特阿拉伯建成斯波特卫星接收站,该站位于利雅得,这是中东第一座斯波特卫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月15日,中国长征-4B火箭成功把风云-1D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与目前仍在太空运行的风云-1C卫星相比,重950kg的风云-1D卫星在技术状态上做了部分改进,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射当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乌鲁木齐地面站就接收到传回的第1幅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其他     
“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与“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各项指标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提高到3年,星上存储量由80兆字节扩展为2吉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17.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此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站和设于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组成,也能兼顾接收处理NOAA 和GMS 气象卫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日前,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向尼日利亚出口一颗通信卫星。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于去年底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签署了亚太六号B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这标志着中国将首次实现卫星整星出口,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2004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宇航局签订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合同。根据合同规定,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将向尼日利亚提供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通信卫星。该卫星将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两个分别建于尼…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11日凌晨,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风云四号不仅是我国风云卫星中最先进的一颗星,也代表着世界同类卫星最高水平。可以说,在气象卫星领域,风云四号使我国向航天强国跃进了一步。将四项蕴含全球顶尖技术的关键载荷集于一身的风云四号,在提高我国气象监测、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也为东半球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0.
金兑 《太空探索》2001,(11):18-19
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为87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