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Q:什么是脉冲星?A:宇宙是由星罗棋布的以恒星为核心的小星系组成的。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恒星多达3000亿颗左右。恒星并不是永恒的,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后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然后继续演化,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颗恒星组成。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超过1000亿个以上。 恒星制造机 星系中最常见的是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此外还有一些星系长得非常奇怪,有的像昆虫的触角,有的像一根大棒子。天文学家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星系的奇妙形状是由星系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我们知道,星系就象一个个“恒星制造机”,在历经100亿年以上的漫长岁月中,从诞生之初的气体中不断地制造恒星。而在这些相互作用的星系中,恒星诞生的速度比普通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死亡     
宇宙的结构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10^11颗恒星。银河系的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直径约为10万光年。若对视星等在23等以内的星系做统计,星系总数在10^9个以上。  相似文献   

4.
陈丹 《太空探索》2006,(5):60-64,F0003
四、星系的诞生与成长 尚未观测到星系诞生的过程 根据最新理论,宇宙于大约137亿年前诞生。目前所确定的最远天体为128亿年前(宇宙诞生9亿年后)的星系,最初的星系在那个时代刚刚诞生。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王炜 《飞碟探索》2005,(3):43-43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们日前宣布,他们通过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一个星系。这个星系大约形成于5亿年前,相比较而言,我们居住的银河系要比它古老约120亿年。  相似文献   

6.
斯皮策和哈勃联手“称量”了几个遥远星系中的恒星质量。这些迄今所见最遥远的星系之中,有一个星系对于它所身处的年轻宇宙来说,似乎重得异乎寻常,也成熟得异乎寻常。这使得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宇宙中最早的星系通常被认为是小恒星的集合,它们逐渐合并,最终才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大星系。  相似文献   

7.
<正>NASA网站2019年5月8日报道,基于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公布了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即130多亿年前)宇宙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星系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几个特定红外波段,宇宙中最早期的一些星系比预期的要明亮得多。过量的光是星系释放出的大量电离辐射的副产品。这一发现为再电离时代的成因提供了线索。相关论文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相似文献   

8.
从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MAP)新近得到的数据来看,宇宙的精确年龄是137亿年,误差不超过两亿年.在这137亿年的时间里,恒星、星系、生命、文明、人类得以产生,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10.
从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MAP)新近得到的数据来看,宇宙的精确年龄是137亿年,误差不超过两亿年。在这137亿年的时间里,恒星、星系、生命、文明、人类得以产生,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物质多于反物质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或许与银河系自转引起的离奇的时空延伸有关。反物质是构成星系、恒星以及人类自身的原材料的一个奇特表亲。尽管今天的宇宙几乎完全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一事实本身让科学家困惑不已。宇宙在137亿年前那次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应该是相当的,二者早已通过爆炸而彼此湮灭,将宇宙置于完全的荒凉之中。  相似文献   

12.
众眼看宇宙     
哈勃空间望远镜90亿年前爆发的恒星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暗能量并不是宇宙的新成分,而是宇宙形成历史中的副产品。暗能量是一种神奇的推力导致宇宙以更快的速度向外扩张。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早在90亿年前暗能量就开始导致宇宙膨胀速度的增加。这幅暗能量的照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2009,(6):22-22
用以研究宇宙的起源及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它们总耗资达18亿欧元(合24.4亿关元),是欧洲在空间天文学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赫歇尔”的主镜直径达3.5m,是以往其他空间红外望远镜的4倍左右。镜的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地表望远镜,绘制了一份宇宙早期的3D图像,揭露了宇宙初期大量星系的模样。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位于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和位于加纳利群岛的艾萨克·牛顿望远镜开展了此次研究。领导该研究的戴维·索夫拉尔表示:"这些早期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呈‘爆发式增长’规律,而不像银河系这样,恒星形成的速度较为稳定。此外,其中还有很多年轻恒星,比如今的恒星温度更高、光谱更蓝、所含金属  相似文献   

15.
康旻 《飞碟探索》2013,(11):59-59
在一件事情值得好好思考:宇宙真的很大。在我们的银河系里,恒星数量有4000亿,在可观测宇宙里,有1700亿个星系。多数恒星都有行星,许多行星上含有资源丰富的矿物,要是位于宜居区中.就有液态水存在。可以说,创造生命的条件无所不在。但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再转念思考:宇宙已经有138亿年的历史,人类则打从20万年前开始在舞台上现,我们存在的时间只占整个宇宙历史的0.01%。在数量这么庞大的外星世界中,其他智能物种应该早就有机会出现,并且早该向整个银河系强力宣传他们的存在。如果有智能物种曾发展出星际交通工具,不用几千万年,他们就应该可以完全攻占我们银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常规想法,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和其他一些河外星系中,像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单恒星系统一定是一个经典的模式。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巨大的银河星系中,不仅有单恒星的星系,而且有双恒星的星系,甚至还有多恒星的星系。那么,在双恒星或多恒星星系中,会有行星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基于大量的观测事实,在原恒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更大的可能是形成双恒星系统,而不是单恒星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流产的双星系统,木星可能就是一颗在演化过程中夭折的恒星。首先,木星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17.
虽然按照美国科学院院士特雷克的推算,具有2CCO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应该有40万-2CCO万颗上有生命。而且整个宇宙中又具有约1200亿个星系,所以宇宙中肯定存在生命乃至高智能的生物。但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强调外星生命无法穿越距离遥远的太空,但我们无法排除CFO在太阳系甚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已经存在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宇宙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约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正Arp 87影像中,一道由恒星、云气和尘埃所构成的绵延7500光年的宇宙桥将位于影像右侧的正面螺旋星系NGC3808A和影像左侧的侧面星系NGC3808B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庞大的恒星系统曾经近距离地通过对方附近,彼此间的引力作用引发了剧烈的潮汐。NGC3808A经历了爆发性的恒星形成活动,并产生了许多泛蓝的年轻星团。  相似文献   

20.
NASA网站2020年1月9日报道,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种新型观测技术,发现暗物质能够形成比此前已知小得多的团块,证实了被广泛认可的冷暗物质(CDM)理论的基本预言之一。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占据了宇宙大部分质量,并基于此形成星系的骨架。可以通过测量暗物质的引力如何影响恒星和星系来间接探测其存在。由于嵌入小型暗物质团块内的恒星数量很少,因此通过搜寻恒星来探测最小暗物质团块的形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