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2,(12):16-17
什么叫“比冲”?推力器的性能常用“比冲”来表示。比冲就是每秒钟喷出1千克工质所产生的推力大小。比冲越高,说明产生同样大小的推力所需消耗的工质越少,效率越高。所以,电推力器的比冲比化学推进系统高几倍至几十倍。但是,比冲高的推力器,推力不一定大,火箭的推力等于每秒钟喷出物质的质量与比冲的乘积,电推力器喷出物质的流量是很微小的,故产生推力也很微弱,一般为几毫牛至几百毫牛。  相似文献   

2.
火箭是腾飞和辉煌的象征。中国的古代火箭,是古代中国的腾飞。据《宋史》和《在阁知新录》、《玉海》等正、野史书的记载,公元970(969)年,冯继升、岳义方向宋太祖进火箭法;《宋会要稿》记载,公元1000年,唐福向宋真宗献亲制火箭。把火绑在箭杆上的火箭,约在公元240年已经出现,这里敬献给皇上的火箭法和火箭,当不是以箭送火的“火”和“箭”的机械结合,根据当时黑色火药已在娱乐方面得到应用的时代背景,或许就是以火送箭,“火”和“箭”有机结合的新玩意儿,那当就是古代反推力火箭诞生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乱世出“长矛” 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在紧张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中,各种战略核武器与战术核武器匆匆登场,装备部队。就地对地战术核导弹、核火箭而言,美国发展和装备了“中士”导弹和“诚实约翰”战术火箭;苏联发展装备了“飞毛腿”-A导弹和“蛙”式系列战术火箭。然而,充当这场核军备竞赛急先锋之一的第一代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途径,但在太空中可就不一样了,虽然火箭发动机仍然是卫星和飞船主要的动力系统,但空间太阳能电推自几十年前蹒跚学步开始,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太阳能电推技术蓬勃发展,空间系统公司(SSL)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代,它在商业通信卫星、深空探测器乃至空间站上都将大显身手。电推的由来和优势电推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906年美国航天先驱戈达德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钱卫 《太空探索》2023,(3):29-34
<正>“半人马座”是迄今为止,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成功的火箭上面级。它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改进和改型,至今仍然在使用。洛马公司打算继续对它实施改进,在新一代“火神”火箭上使用。这个型号之所以如此成功,用美国宇航局历史学者的措辞来形容,关键点就是“驯服”了液氢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6.
最近,航空及空间专业记者协会向阿里安空间公司的两位负责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阿里安火箭销路如何?”欧洲空间方面的负责人早在70年代末(甚至阿里安火箭鉴定之前)就向自己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因此,1980年3月成立了阿里安工业及商业公司,负责制造、发射和销售阿里安火箭。  相似文献   

7.
具有高灵敏度精密机械系统、小推力闭环自动测量系统、真空舱内的在线定位系统、在线调零系统、在线校准系统。消除了电火箭自重、供电系统及高压供气系统对小推力测量的影响,实现了系列电火箭小推力的自动、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空间防御分析家安东尼·肯登称,今年4月18日美国空军“大力神34D”火箭起飞后8.5秒,在200米高空爆炸,一颗“大鸟”照相侦察卫星损失了,它不是以前猜测的 KH—11传输型侦察卫星。仅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就损失1.5亿美元。美国的侦察卫星都是成对运行在轨道上,在“早晨”和“午后”经过同一地区。由于去年8月“大力神34D”火箭发射 KH-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巴西目前已造出一枚命名为“探测-4”的火箭。这枚火箭可以发射一颗巴西自己的卫星。迄今为止,巴西只研制探测火箭。几年前就已研制出“探测-1”火箭,后又生产了“探测-2”和“探测-3”。去年对这两枚火箭作了试飞。这就导致和美国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为了给美国火箭民用工业增强力量,克林顿政府想重新起用冷战结束后废弃的洲际弹道导弹,如“民兵”、“海神”和“三叉戟”火箭,用以援助美国造的卫星发射,现在美国大部分商用卫星依靠国外火箭发射。休斯空间通信公司董事长史蒂文·多尔夫曼说:“我们在今后两年内每个月要发射一颗卫星,因此我们对政府加强国内运载火箭工业是有兴趣的。”但是,政府这一措施对卫星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而对运载火箭制造商却并不一定是个好消息,轨道科学公司的戴维·汤普森就表示不满。克林顿的建议得到了大学和科学团体的支…  相似文献   

11.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0):24-25
我国明朝的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一书记载了几十种火箭的结构和作用,其中的“神火飞鸦”是一种原始并联式(俗称捆绑式)火箭,20世纪50年代,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并联式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火箭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导弹——P-7,随后又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卫星号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吉瑞 《太空探索》2001,(2):34-35
2000年6月6日,战术高能激光器在美陆军的白沙高能激光系统试验场进行的首次试验中,一举击毁一枚飞行中的“喀秋莎”火箭。火箭是从几千米外的地方发射的,激光系统发现和跟踪这枚3米长、12.7厘米直径的火箭。在跟踪过程中,激光器系统对着火箭发射激光束,数秒后火箭爆炸。2000年8月28日,战术高能激光器再次成功跟踪和摧毁多枚“喀秋莎”火箭。军事评论家认为:战术高能激光器的成功,将带来作战方面的重大突破,并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该系统具有若干优势。首先最重要的是快,它一旦发现目标,就能以光的速度击毁目标。其次,它还能以同样快的速度发现其它目标,并迅速开火。在某种程度上,战术高能激光是自生的,这种化学激光器通过精确控制的化学反应产生“炮弹”,化学反应能重复多次直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在天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其实不然,天上生活并不都如神仙。刚刚荣获美国“国会太空荣誉奖章”的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的亲身经历便能说明这点。 香农·露西德在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上生活了6个多月后,追不及待地打电话给休斯顿飞行任务控制中心,要中心为她播放一首60年代轰动一时的歌曲“救救我”。这首歌正代表了她当时的心情。 她是1996年3月搭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原计划8月份就返回,由于助推火箭故障和两次飓风导致航天飞机发射推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参加了多种卫星定点和回收试验,及100多次各种导弹的飞行试验,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尤其是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成功,集中体现了我国固体燃料火箭的水平,当时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接见四院同志时称赞该火箭是“体态天工巧,玲珑一代骄。”  相似文献   

15.
渊源古远的新兴技术 随着火药的出现,中国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固体燃料的应用。起先是用于娱乐目的,后来用于军事作战中。在中国明朝军事著作中就有“神火飞鸦”、“火龙出水”等具有现代火箭雏形的记载。在世界上也是中国人最先试图乘坐火箭上天。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美国 TRW 公司和火箭研究公司研制出一种电增大式肼电阻加热电离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已安装在六颗国际通信卫星-V 和两颗 RCA 公司的“萨康”通信卫星上,作为南北位置保持之用。这些推进器大约以300秒的比冲工作,每次利用的功率高达0.5千瓦。  相似文献   

17.
九年心血,10亿美元铸就的“大力神4B”是美国自“土星5号”以来推力最大的火箭,它的发射清单排到了2004年。 随着“大力神4B”火箭划破月色朦胧的夜空,将“卡西尼”土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美国空军的官员们变得信心十足了,因为,在空军的发射清单上,“大力神4”火箭共有22次发射任务,其中“大力神4B”占有18次。 “大力神4”是美国进行军事航天的主力火箭,长期以来,它的可靠性一直不尽人意,1986年“挑  相似文献   

18.
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是人们常见的几种运输工具。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运载火箭也成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它为人类插上了强大的“翅膀”,使人类的活动范围由地球表面扩大到宇宙空间。直到现在,火箭仍然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9.
3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一枚“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上搭载着一颗Inmarsat 4-F1型移动宽带通信卫星,这是“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因此火箭上增加了三个固体燃料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夏光 《国际太空》2005,(4):8-11
“猎鹰”(Falcon)火箭是由美国空间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研制的低成本、高可靠性运载火箭。它能够从范登堡、科迪亚克、卡纳维拉尔角、瓦罗普斯和马歇尔等多处发射。在没有正式发射之前,“猎鹰”火箭就已经获得了总价值约3500万美元的4份发射订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