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年春天夜空中出现了上颗新彗星,这是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的彗星,也是全世界在新世纪发现的第一颗较明亮的彗星,它的彗尾最长时已超过一千万千米。 大家想知道这颗彗星发现前后充满深情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2.
失踪的彗星     
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成千上万颗彗星销声匿迹,失去了踪影。墨尔本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福特博士认为,这些彗星可能仍然存在,只是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而已,其中有些彗星正朝地球飞来,并有可能与之相撞。福特还指出,这些失踪的彗星可能由一种被称为镜像物质的奇特物质构成。这是一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隐形物质,少数物理学家认为它可能就是那种飘忽不定的暗物质。暗物质被科学家们描述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死刑台”,不过,尚未有人确认这一物质。“如果镜像物质确实存在,那么,也就应该存在着镜像恒星、镜像行星,甚至镜像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1607年,欧洲上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没有人知道这颗彗星是1531年出现过的那一颗,也没有人知道1682年它会再次造访。许多年后,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将发现这是一颗轨道周期为75年的彗星,并预测它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但是在1607年,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它只不过是一颗再寻常不过的彗星,给处在科技复兴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一点天文轶事。36岁的德国天文学家约  相似文献   

4.
2月1日晚我国天文爱好者,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的张大庆在鲸鱼座独立发现一颗8.5等的彗星!日本爱好者池谷熏比他早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发现了同一颗彗星。现在这颗编号为C/2002 C1的彗星已被正式命名为“池谷-张”。这是中国业余天文学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彗星命名上。在此之前,新疆的天文爱好者周兴明和这次发现“池谷-张”的张大庆分别都有过一次独立发现,但由于以前通迅手段的局限而上报太晚,错过了命名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彗星一直都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彗星探险者”(ICE)于1985年9月11日探测了贾可比尼-津纳彗星,通过对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彗星是由冰形成的“脏雪球”,当彗星接近太阳时,这些冰爆裂成为逆向雪暴物质并升离彗星表面。“国际彗星探险者”提供的第一批有关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结果证明,彗星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它是在四十亿年前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8.
池谷-张彗星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一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10.
张生 《飞碟探索》2012,(2):15-15
2011年12月15日晚些时候,一颗彗星掠过太阳表层,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毁灭。SOHO卫星能够全程观测到这一"表演"。这类彗星通常被称做克鲁兹族彗星,或者是"掠日彗星",这种称谓主要起因于它会掠过太阳表面。这颗掠日彗星,正式名为C/2011W3(洛夫乔伊),是由澳  相似文献   

11.
Steed 《飞碟探索》2010,(12):43-43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最近在一颗名为G29—38的白矮星周围,发现了疑似彗星尘埃的物质,而这颗白矮星早在大约5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  相似文献   

12.
李元 《太空探索》1997,(4):21-23
从1947n的大彗星到1997年看到明亮的海尔—波普彗星,我看彗星已经整整50年了。 1947年我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时,那年共发现了14颗彗星,而n彗星是最亮的,可惜北半球很难看到。第二年,19481大彗星出现了,是许多年来,北半球肉眼可见的最亮彗星之一,也是我亲眼看到的第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13.
哈雷是怎样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哈雷大胆地指出,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年底再次回归。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彗星能定期地回到太阳附近。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由近地小行星追踪(NEAT)计划所发现的神秘天体,使天文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们认为这个直径有千米~16千米的天体———他们将其命名为1996PW的天体———是一颗小行星或一块围绕太阳旋转的岩块。近来当天文学家观察它在运动时,又惊奇地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运动更像一颗彗星,即它沿一个椭圆轨道运行。但是,当这个天体接近太阳时,它又不产生彗星特征的闪光的气体尾。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1996PW是一颗已失去其发光能力的彗星,因为它的易爆的物质不是已陨落就是埋在一个绝缘层下。使天文学家着迷的…  相似文献   

15.
寻彗是天文爱好者们最有兴趣的事了,这里面有太大的挑战和诱惑.看着叫做自己名字的彗星在太空飞翔,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但可惜的是我国的天文爱好者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彗星,而像日本、美国的天文爱好者早就发现了几十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彗星,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下旬以来,如果天气晴好,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郊外,一晚一早,用双简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境就可以看到两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大彗星,一颗是实现中国天文爱好者零的突破的池谷-张彗星,另一颗就是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林尼尔彗星,不过不是世纪末的林尼尔彗星(C/1999 S4),也不是新世纪第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1A2),而是又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0WM1)。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8,(2):60-61
想必谁也不会忘记1994年宇宙空间发生的一件大事,一颗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与木星猛烈相撞,在7月间的一个星期内,21块彗星碎片"轮番轰炸"了这颗"大哥大"行星,由此爆炸产生的能量竟相当于40亿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8.
闻新  周一凡 《太空探索》2012,(10):60-61
谁发现了天王星? 在1781年以前,人们一直把天空中天王星这个亮点当作是一颗恒星,直到天文学家威廉.赫胥尔一系列观察才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最初,赫胥尔感觉“天王星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运动,不像是恒星,也不像是彗星,因为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而且也没有发现它的彗发或彗尾,很像是一颗行星”。但他不敢肯定自己的感觉。后来他继续观察天王星的运动并推算出了它的轨道,最终确定它是一颗行星。两年后,也即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胥尔发现的是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9.
人们见惯了光焰无际的太阳、皎洁妩媚的月亮、晶莹闪烁的星星,一旦星空中冒出一颗长尾摇曳、来去无踪、披头散发的彗星,恐惧之心自然难以形容。一位法国天文学家在书中写道:“(公元837年)在复活节的圣日里,一个时常是大祸征兆的现象出现了,路易一世一见到这颗彗星立即就失去了平静……尽管他按照大主教的吩咐祈求上苍、大修教堂,可3年后还是不免一死。”另一位诗人则说:“苍天给我们送来了骇人的彗星,/我们绝不逃避自己的命运,/我已感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1811年出现的那颗异常明亮的大彗星曾让拿破  相似文献   

20.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