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通信卫星的一般任务出发,讨论了有效载荷的原理、组成及其技术性能;综述了有效载荷的主要设计技术;并以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为基础,对有效载荷发展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级军用通信卫星用户(MILSATCOM)要求既具有较大的容量又对严峻环境有较高抵抗力的高数据率系统。为满足这些要求,为宽波段用户提供的MILSATCOM服务正在移向极高频(EHF)波段。满足宽波段要求所必需的空中部分应具有诸如有自适应置零的上行天线、 相似文献
3.
4.
总结Ka(20/30GHz)频段通信卫星的特点,介绍国外试验和实用Ka频段卫星的发展,详细描述两个典型卫星(CS-3,ACTS)的Ka频段通信有效载荷的构成及其关键部件,最后指出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中Ka频段通信卫星的发展曙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欧洲通信卫星新一代试验系列的首颗卫星--阿蒂米斯卫星的发展背景和目前状况,详细分析了该卫星数据中继有效载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以其通信距离远,费用与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传输容量大,可传递多种业务,进行多址通信,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以及可为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和个人提供通信等许多特点而成为当代通信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十年来,卫星通信面临光纤通信的激烈竞争。但由于人们对通信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希望实现全球个人通信这一人类通信的理想目标的推动下,卫星通信仍在迅速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是VSAT通信、移动通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转发器和天线。当转发器的输出放大器处于饱和工作状态时,在空间各个方向(我们所关心的只是稍大于服务区的范围)所形成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使转发器的输出放大器达到饱和工作状态所需要的上行信号在卫星接收天线口径处的通量密度(SFD)、以及有效载荷整体的增益噪声温度比(G/T)是3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们是星地通信线路的系统参数,其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地球站的建站规模。给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射照像侦察卫星,锁眼(Keyhole)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这两种卫星可分为3类:1)胶片返回式照像侦察卫星;2)光电传输式照像侦察卫星;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文章主要介绍锁眼系列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的发展、所用遥感器性能及成像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14.
未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唯有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战场信息获取、决策与分发,方能求得先机。传统的单星单载荷模式,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局限,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限。多体制载荷信息融合与协同应用的需求应运而生。首先以多体制载荷协同高效应用为出发点,将此需求分解为多体制载荷的信息高效获取和多体制载荷信息的高效应用两方面,并加以阐述。然后介绍了以多手段协同高效信息获取为出发点设计的综合运用型卫星的主要技术特点,该星以电子载荷引导光学成像任务为主体。最后,针对多体制载荷协同高效的需求,梳理了电子与成像协同体制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污染控制体系的完善,控制技术的成熟,对航天器研制至关重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污染造成航天器失效的例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航天器项目各阶段污染控制的一些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污染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舱内中子对于舱内电子设备和人员安全都存在潜在的巨大威胁,中子探测对于改进航天器防护层的设计,保护设备与人员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舱内中子辐射环境复杂,中子探测会受到带电粒子的干扰。文章主要调研了国外中子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探测载荷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外典型的中子辐射环境探测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外中子探测技术发展动态和我国的技术状况,对我国进一步发展载人航天器舱内中子辐射环境探测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MEO卫星内部充电环境及典型材料充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利用通用模型DICTAT,计算了恶劣期地球中高轨道(MEO)高能电子通量随卫星运行位置的变化情况以及日均积分能谱,之后选择4种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电介质材料,分析了其在M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将上述结果与地球同步轨道(GEO)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常而言MEO卫星的内部充电风险更高,平均充电电位是GEO的3倍左右,而且充电电位在整个轨道周期内起伏变化明显,电位达到最高值的时间相对于高能电子通量最大值有0.3~0.9 h的延迟,具体的变化特征由电介质材料时间常数决定。 相似文献
19.
宇航微波开关大量应用于各类通信卫星中,是卫星有效载荷的基本组成单机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备份高失效率的微波通道单机,或作为路由器实现微波通道信号切换。国内外多家宇航公司对微波开关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微波开关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高频电磁学、低频电磁学、力学和热学;在生产工艺方面,微波开关涉及高精密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以及精密装配,这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空间高精密电子产品。主要对宇航微波开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典型产品、技术方案和产品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对微波开关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总结与分析了微波开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套用于深空探测的先进通信与导航体制.在综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关研究进展、讨论这套体制中的关键特征技术的同时,文章利用飞行在地月平动点L3/L4/L5的晕轨道上的中继通信和跟踪卫星,建议了一种超长距离干涉测量(ELBI)技术.探讨了ELBI技术对先进通信与导航体制进行增强的可能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