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太空家园的资源.有些不仅不是资源反而是祸害,宇宙辐射就是其中一例。 太空中的宇宙辐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主要是银河宇宙线和太阳宇宙辐射。银河宇宙线的主要成分是高能质子和原子序为偶数的重离子。太阳粒子事件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其中主要是质子、重粒子和电子。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质子,其次是重粒子。  相似文献   

2.
这是时间终结后的第三周。在宇宙学和其他未知结局后宇宙会议上,亚当斯教授站在焦躁不安的听众面前,自呜得意地告诉他们已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一次被称为“大扑哧”的令人不安的事件中,宇宙以他的理论所预测的精确方式告终。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天文观测证据表明,暗物质不但存在,而且主导宇宙的物质分布。但是目前人类对于暗物质粒子的性质还几乎一无所知,关键就在于还没有探测到暗物质粒子,这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缺憾之一。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有些模型预言了种类繁多的候选暗物质粒子,但是无法明确说明哪种粒子就是暗物质粒子,所以最终探测到并且测量暗物质粒子的性质将能够对于基础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德 《飞碟探索》2003,(1):39-40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1998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一项是中微子有质量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可能推翻某些物理学定律,其结果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粒子理论?中微子是否是形成宇宙大部分质量的“暗物质”的一部分?在烦恼着宇宙论学者的众多难题中,最令他们苦恼的问题就是:宇宙的最终命运会怎样?是一直膨胀上去最后稳定下来呢,还是收缩成一个灾难性的火球而告终?答案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总量,也就是引力的大小。如果引力不够大,宇宙会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反之,如果引力过大,宇宙会以一种天体物理学家称为“大坍…  相似文献   

5.
宇宙在10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中诞生时,应该同时存在相同的粒子和反粒子,但是却只有粒子残存下来,形成了现在以物质为中心的宇宙。以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为中心的国际集团在不久前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中确认了名为“CP对称性失衡”的物理现象,从而将解开这个谜。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的小林教授和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益川敏英在1973年就发表了解释CP对称性失衡的论文,论文中提出的“小林-益川理论”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证实,他们朝着诺贝尔奖又大大前进了一步。现在,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一般认为,在…  相似文献   

6.
宗河 《国际太空》2005,(3):21-21
美国“星系演化探测器”观测到了宇宙中数十个诞生不久的大型年轻星系。这些星系在形成的过程中放射出了大量紫外线,因此被“星系演化探测器”发现。美国专家认为,新发现的星系现在可能已发展成熟,年轻星系的出现意味着宇宙中的某些地方仍在产生新的星系。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认为,星系形成的高峰时段开始于宇宙大爆炸发生后数十亿年。  相似文献   

7.
0纪70年代,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这是说黑洞并非只吞食物质和辐射的“天体”,它同时也蒸发出粒子和辐射,此称霍金辐射。霍金在黑洞理论上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初黑洞。黑洞不光是大质量恒星燃尽核燃料后的归宿,它也可能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一个瞬间。当时有一部分物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极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们迄今仍飘流在空间各处。现代理论学家认为从原初黑洞中可诞生出许多东西。他们说,这是可测得的,但也十分困难。使用高技术可以捕捉到一个闪光的原子,其光谱类似于钙原子,但专家们感到有些不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量进入航天器舱内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辐射剂量,在神舟3号返回舱的内壁上安装了一个由CR-39片和铝片叠合组成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回收的CR-39片进行化学蚀刻处理后,进行扫描并测量了由重电离粒子在CR-39片上形成的径迹斑.参照由重离子加速器的各种离子给出的标定值,在扣除由地面对照样本提供的本底值后,得出了返回舱内的线性能量传递(LET)值的分布,线性能量传递大于探测器记录阈值的总吸收剂量和总等效剂量,以及总等效剂量随屏蔽物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物理学家对宇宙射线一直感到迷惑不解:粒子(主要是质子)高速穿越太空,它们好像均等地来自各个方向。这些星系间射流的来源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获得如此高的穿行速度的呢?一个跨国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向解决这些问题迈出了一大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至少部分宇宙射线来自超新星残骸;超新星残骸是恒星爆炸所产生的正在膨胀的物质外壳,起着天然粒子加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空之间     
倪保林 《飞碟探索》2013,(11):20-22
宇宙是一个物质有限而空间无限、周期有限而寿命无限的复合体。物质有限,是指宇宙包含的具有宏观和微观形态的物质是有限的,包括可观测的宏观低速物质与暗物质,微观低速物质与暗物质。宇宙演化的历程,也是根据有限物质的不断变化来判定的。空间无限,是指宇宙在三维空间中是无限的,换言之,宇宙中有限的物质可以在无限的空间中自由运动而不会受到空间的约束。我们根据宇宙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定义宇宙的生命周期,但由于空间的无限性,宇宙寿命也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探知的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古老的大杂烩,其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粒子,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其他奇异的物质。但是宇宙学家们认为它并不是一直就是这样。大约140亿年前,当宇宙刚刚诞生几微秒的时刻,宇宙是由叫做“夸克—质子构成块”的亚原子粒子组成的温度极高的一锅“过热汤”,其均匀程度之高使现代法国厨师也自愧不如。卓越的宇宙学家迈克·特纳花了大半辈子的精力致力于宇宙演化问题的研究,想弄清宇宙是如何从原始的“夸克汤”演变成现在星系分布的气泡状结构的。所谓星系分布的气泡状结构,是指观测到的星系分布在巨大气泡的表面,而气泡里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根据一定REL区间所对应的粒子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的穿行距离与粒子原子序数的关系识别重粒子的方法,并用此法得出在我国卫星上放置的朝阳1号聚碳酸酯记录的宇宙线重粒子的原子序数和比能.   相似文献   

13.
晓东 《飞碟探索》2011,(5):45-45
6.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实际上是无质量的基本粒子,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数千米的铅。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来自于恒星内部的燃烧,包括壮年恒星以及死亡恒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微子探测器被深埋在地下以及海洋中,或者置于大块的冰中,冰块是被称为冰立方的中微子探测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承东 《飞碟探索》2011,(11):44-45
没有宇宙大爆炸初期那几乎超过78%的暗物质,就不可能有今天宇宙中到处以氢为元素的恒星、星系和星云。元素氢只有一个质子与电子,同位素氘则具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不带电的中子。暗物质是拥有很少电子。几乎没有电磁传导性质,电磁势能特别弱的物质。1985年,苏联科学家尤·契科夫认为真空中如果大量存在三个夸克的粒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神秘的宇宙间有着许多我们人类未知的奥秘,而目前天文学家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宇宙中深不可测的东西。他们对宇宙知之并不算少,但有些物质他们怎么也找不到。天文学家认为,他们知道太空中有多少物质,但是用任何一种仪器设备都发现不了它们。这就像是在你自己背的背包中装了一捆书,你都无法看到它们。2002年春天,一队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相信存在而又发现不了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宇宙间的“失踪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万物,而且能以好几种形式出现,如液体、气体或等离子体。天文学家曾检测过那些在太空中漂浮着的巨大而又不可见的热氢气…  相似文献   

16.
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08年9月10日开始运转,并产生了第一批图片。整个对撞机运行正常,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是2008年度科学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这是有史以来人为的最高能量粒子对撞,它将揭示宇宙起源之谜。用霍金的话来说,这项实验将宣布“物理学上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太阳活动区R9077引起的强烈吸收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极中山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太阳活动区R9077所引起的强烈吸收事件,其中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引起了持续3天多强烈的极盖吸收,同时,激烈的太阳活动使磁层处于极度扰动状态,磁层高能粒子沉降使许多持续时间较短的吸收峰叠加在极盖吸收背景之上,最突出的是7月1日的吸收增强事件,其最大值达26dB。这是自1997年2月中山站安装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以来观测到的最强的吸收,另一个较突出的吸收峰发生在14日1753UT前后,本文还讨论了产生这些吸收的原由。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在深入探索后,最近又发掘出一个新的宇宙怪物,称为Q球。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柯萨说:“它们非常重而微小,若你把它放在桌上,它将穿通桌面直入地心。”这是一种奇异物质构成的微球,它们可能漫游于空间。每个Q球,都像一个藏在坚果壳内的新宇宙。为何说新宇宙呢?因为在Q球内部,不存在我们所熟悉的三种自然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这种特性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意味着,每个Q球都在破坏宇宙的规律和秩序,因为它吞食普通物质,并迫使后者按Q球的规律存活下去。一个Q球能吃掉超密星(中子星)的心脏。  但迄今没有人见过…  相似文献   

19.
据对夸克型物质数量和外星人数目的估测,外星人可能是在90%-99%的总星系物质被转换成夸克型物质的同时就已被造出来。因此可得出一个结论,要满足所有恒星及其周围所有行星,对外星人及其完成宇宙使命所必需的技术装备的要求,真是绰绰有余。借助宇宙信息场获得外星人的信息表明,在我们的太阳系有40个外星人,它们分别住在太阳系某些行星及其大卫星的核心中,甚至住在太阳上,这似乎很像真事。  相似文献   

20.
在我人的想象中宇宙是无穷的.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不超过150亿光年,这个结论源于一个定律——哈勃定律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半径仅此而已.在此之外是什么仍然未知.射电天文学家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试图去发现这个极限外的的世界,但仍然一无所获.这个结论或许使人类感到沮丧:原来人类生活在一个半径为150亿光年的球内.而想象一下UFO在宇宙中自由飞翔的情景,宇宙仿佛太小了,虽然如此.就目前的人类而言.150亿光年半径的球内的未知出太多了.而神奇的UFO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