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欧洲处于高纬度地区,为建立高质量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近年来提出了商倾角椭圆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方案、主要是12小时“闪电”轨道和24小时“极区”轨道。这种方案的优点主要是能耐受信号衰落和遮挡,并可简化地面天线的指向要求。对大多数西欧国家来说,相对于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仰角平均在30°左右,这样低的仰角会遇到严重的信号衰减和山、建筑物等各种遮挡。为此法国制定了利用“极区”轨道的Sycomores移动通信卫星方案,英国自1981年来在研究“闪电”轨道移动卫星,1986年西德也提出了“闪电”轨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6日16时44分,宇宙神-5(Atlas-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成功将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以下简称轨道-ATK公司)执行第4次“商业补给服务”合同任务(OA-4任务)的“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送入轨道。此次任务从发射开始就创造了多项纪录:它是继2014年10月第3艘“天鹅座”飞船发射失败后,轨道-ATK公司的首次“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也是首次由“宇宙神”火箭发射,还是首次升空的增强型“天鹅座”。  相似文献   

3.
轨道科学公司希望利用军方用户,尤其是美国国防部,抢先开拓“轨道通信卫星”(Orbcomm)的通信业务。与此同时,向美国的同盟国开展“轨道通信卫星”业务。美国军方于1995年9月11~29日利用头两颗“轨道通信卫星”进行了跟踪车辆以及中继模拟战场和美军...  相似文献   

4.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4,(12):20-24
美国轨道复原公司及其在英国的子公司一轨道复原有限公司(Orbital Recovery Corp.,也译为轨道复活有限公司——编者注),正在开发一种名为“轨道延寿飞行器”(OLEV,简称“延寿器”)的太空拖车。它可以用来对接在现有的或未来的在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上,以取代原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5.
美航宇局从投标的 LTV 和马丁·玛丽艾塔公司以及 TRW 等公司中,选定了 TRW 公司研制轨道间的“轨道机动飞行器”,其目的是把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转送到太空站或轨道上,此“轨道机动飞行器”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姿控冷气(1.5磅)推力器的底部平台、电  相似文献   

6.
1986年2月20日和5月21日,苏联分别发射了第三代太空站和第三代载人飞船,从而标志着:苏联的载人航天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第三代“和平”号太空站正当全世界人民对1月28日不幸遇难的七名美国宇航员表示哀悼之际,苏联于2月20日发射了一个新一代的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是从苏联提尤腊塔姆发射场利用标准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射入轨道的,轨道参数为远地点297公里、近地点171公里、轨道倾角51.6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指日可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兵 《太空探索》2007,(2):42-45
美国空军2006年11月17日宣布,由洛马公司开发的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中的“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SBIRS-High)卫星上的探测器已进行了在轨传输数据的测试,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首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的星载探测器是由诺格公司负责制造的。如果把“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卫星比作是反导系统中的“眼睛”的话,那么探测器则是“眼睛”中的“瞳孔”。新科状元技高一筹美国现正全力研制既可探测来袭的战略导弹,又能探测战术导弹的“天基红外系统”。它将用于监视和预警全球导弹发射,包括发射时间、地点、弹头轨迹以及着陆地点估计等;为“战区…  相似文献   

8.
阿兵 《国际太空》2002,(4):8-10
据美国《新技术周刊》 2 0 0 1年 11月 2 6日报道 ,美国下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中的“天基红外系统 -低轨道” (SBIRS- L ow)卫星费用日前激增到 2 30亿美元。“天基红外系统-低轨道”部分将是由 2 7颗卫星组成的星座 ,用于跟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 ,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美军方说 ,“国家导弹防御” (NMD)系统的“全寿命费用”为 430亿美元。显然 ,“天基红外系统-低轨道”的估计费用已超过 NMD“全寿命费用”的一半还多。据美国众院拨款委员会的报告说 ,用于支持“天基红外系统 -低轨道”卫星软件代码的预计行数已从 90万行…  相似文献   

9.
1992年8月11日,韩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韩国星1号”进入太阳同步轨道,使其成为世界航天俱乐部的第22个成员。紧接着于9月26日“韩国星2号”科学实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95年8月5日“无穷花1号”,同年12月23日“无穷花2号”通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起步较晚的韩国航天事业,迅速崛起,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时间2016年7月4日,美国“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历经近5年的飞行,终于成功抵达木星并进入木星轨道,总飞行距离达到2.83×109km。美国时间2016年7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朱诺”传回的首张照片。“朱诺”进入木星轨道后,将在木星大椭圆极轨道上工作约20个月,围绕木星飞行37圈。按NASA目前的计划,“朱诺”将于2018年2月结束任务,届时将离轨并撞向木星表面。  相似文献   

11.
“全球星”系统是卫星技术相对简单、卫星数量适中、形成星座复杂程度较低的典型。该系统没有星间链路,在卫星上对通信信号不采用复杂的处理技术,可实现投资低、周期短、技术风险小等快、好、省的目标。“全球星”系统空间部分由在1414km低地球轨道的48颗卫星组成。低地球轨道允许实现类似地面蜂窝电话那种低功率手持机卫星个人通信。1星座参数48颗卫星位于倾角52”的圆轨道上,星座由8条轨道平面组成,每个轨道平面6颗卫星,轨道平面间隔为什”。轨道平面内的卫星间隔为600,轨道平面间的卫星相距7.5“。2系统容量在该方案中,用户最小…  相似文献   

12.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一林 《太空探索》2004,(11):16-18
最近,美国轨道复原公司在伦敦的子公司轨道复原有限公司设计出一个名为“轨道延寿飞行器”(OLEV,简称“延寿器”)的卫星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航天器。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延长通信卫星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05年8月10日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其外形图见封面)。MRO到达火星以前,将经历7个半月的行星际旅程,预计于2006年3月切人火星轨道。它将利用火星大气的制动作用逐渐降低轨道高度,最后经过轨道机动,进入约450km高的圆形轨道,即科学观测轨道。MR0正常的科学探测活动为2年,之后将扩展科学探测活动,并作为“凤凰”(Phenix)着陆器(计划于2007年发射)和“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于2009年发射)的通信中继器。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1994,(5):6-8
1992年12月2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亚太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1994年7月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HS376型通信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为42386公里,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轨道倾角27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东方红三号”未能投入使用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1994年11月30日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以后,卫星经过三次变轨,进入准同步轨道。由于星上姿控推力器泄漏,燃料耗尽,致使卫星无法定点投入使用。星上其他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火星快车"的有效载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空局的“火星快车”于2003年1月2日发射,12月25日进入环火星轨道,并于2004年1月28日成功到达测绘轨道。除了与2003年12月19日脱离“火星快车”的猎兔犬一2登陆器失去联系外,“火星快车”装载的所有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已开展了多项试验,发回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基本认定了火星南极极帽区有水存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2月8日苏宇航员——医生奥·尤·阿特科夫同另外两名宇航员一起乘“联盟 T-10”飞船飞入轨道,参加“礼炮-7”—“联盟”号轨道复合体的飞行。宇航安全问题是宇宙生物学和宇宙医学的首要任务。为确保安全曾拟定了一个措施系统计划,如根据医学标准对宇航员进行选  相似文献   

20.
如果第一颗卫星“伴侣1号”进入地球轨道飞行的新闻使美国科学家感到震惊的话,那么1957年11月4日早晨的报道则更具爆炸性。苏联又一艘更重的卫星式飞船“伴侣2号”前一天进入了轨道,它的座舱里有一位神秘的乘客——第一只活的动物作了一次真正的太空飞行。 “莱卡”上天飞行 关于一只狗随“伴侣2号”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