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技术举世瞩目,航天产品名声在外,相形之下,航天民品向来给人以散、小、差、弱的印象。为保证航天产业的协调发展,航天民品迫切需要壮大。加速航天技术的应用转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抢占市场份额是航天民品发展的一条强大之路。前不久,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九届  相似文献   

2.
李云 《中国航天》2012,(10):22-24
2006年11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总理批准越南"航天技术应用与研究2020战略".该战略提出了多项目标:制定航天技术研究、应用、人力资源发展和国际合作相关政策法规,建造地面站、卫星通信与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航天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促进航天技术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或地区合作等.在此战略的推动下,越南卫星技术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着重规划了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系统,并且实现了卫星发射零的突破,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3.
廖春发  易林 《航天》2010,(2):20-23
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是驱动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两个轮子。2009年世界航天技术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探索性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创新技术和创新概念不断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民用航天、商用航天和军用航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进展。近年来,欧洲、俄罗斯、中国和日本逐步缩小了与美国在民用和商用航天技术领域的差距,但是,美国仍然是引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领航员,并在民用航天、商用航天和军用航天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宇航学会(CSA)与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共同成功举办过五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双方将于2015年11月9日至13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六届会议。本届会议将围绕"先进航天技术如何惠及人类社会"这一主题,就航天发展的相关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同时进一步拓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将以大会报告和技术分组相结合的形式,涵盖卫星技术、卫星应用、卫星应用商业化、国际合作与政策等领域。来自国内外卫星设计、研发、制作、应用、商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企业、科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了苏联和美国的航天政策,讨论了它们对两国争霸结果的影响。由于苏、美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军力对抗转变为今天全面的综合国力对抗。所以经济实力已成为在竞争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形势下,航天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航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效率已成为判断航天政策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玥 《航天员》2010,(3):39-42
<正>尽管生活在今天的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太空,但是您也许每天都在使用与航天技术相关的产品。航天人一直在研发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我们生活中的健康、安全、通讯乃至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术都是来自于航天技术。这些所谓的航天技术衍生的产品并不是只用在航天领域,你会发现,原来它们就在你的身  相似文献   

7.
5月2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携带在雅安抗震救灾中做出贡献的无人机测绘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车联网系统等7大板块68项高科技技术及产品亮相,充分展示"大防务"拓展技术成果和"大安全"服务水平,诠释"航天技术提升服务价值"的主题,成为展馆明星.开幕首日即成功与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客商代表团签署14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合同.预计航天科工集团本届京交会的签约总额将达30亿元.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宇局(NASA)在把航天技术转让到公用部门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NASA可用于公用事业的技术包括空气动力学与航空运输、安全保障、探测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卫星与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用于法律实施、救火、公共运输、教育、搜索和救援以及其它各种公用事业。本文以具体事例说明美国航天技术在公用事业上的二次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当"天神交会"的大戏在太空中华丽上演,中国航天又一次带给国人满满的自豪感。不过在对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赞叹声中,也有"航天离百姓生活太远"的声音出现。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走入了民间。作为我国航天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在研制神舟、天宫等航天器的同时,也在一直致力于航天技术的应用转化工作,多种民用产品已经在建筑、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安家落户。当了解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印度卫星(Insat)及印度遥感卫星(IRS)在印度的广播、远程通信、遥感和气象等领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印度航天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将航天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潘坚  何继伟  林蔚然 《中国航天》2000,(7):14-17,29
航天技术不仅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见本刊2000年第6期),而且还能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航天技术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以下方面: *航天技术对相关技术产业的需求与投资带来的效益。 *航天技术带、动其他新兴产业与市场,也就是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效益。 *航天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与转化的经济效益。 *航天技术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创造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与条件,为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带来的效益。一.国外航天技术创造的间接经 济效益 1.航天技术转移及二次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航天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2.
概况2011年是世界航天运载技术发展史上悲喜交加的一年。可喜的是,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8号飞船和天宫1号空间实验室,并实现了这两个空间飞行器的交会与对接,使我国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可悲的是,各国发射失败6次,创下近5年来发射失败次数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8月,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将在青岛召开第七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的全国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围绕"天地通途,自由往返"主题,结合火星、探月、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及航天技术的民用转化研究,开展研讨。现进行会议征文,欢迎广大科  相似文献   

15.
<正>三、实施X射线脉冲导航试验卫星工程的重大意义利用脉冲星实现航天器长时间高精度自主导航与精密控制,是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前景。深入开展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加速脉冲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航天技术革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增强民族自信,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脉冲星导航是实现航天器长时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前,苏联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自那以后,苏联在研究和发展航天技术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系统地全面介绍了苏联的航天技术发展过程、航天活动成就、管理体制、经费与经济效益及航天活动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一需求背景当前我国已制订了系列发展规划纲要以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及能力提升,其中《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制造"向"智造"转变的目标,航空航天装备是其中的重点领域,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技术被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另外,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确定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提出加速航天产品制造向智能化方向推进,对我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国内商业航天机构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前言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了航天业界、媒体圈乃至投资圈的热词,各类型商业航天公司的消息频繁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公众的议论热点。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纵观相近的航空产业,随着先期政府采购提升技术验证和满足国家公共产品需求,在技术成熟后将放开用户限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化的产业。2014年11月国务院首个支持商业  相似文献   

19.
正为回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广泛应用、融入世界、开展航天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案例;展示航天技术在惠及人类、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宣传中国航天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经过与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积极沟通、协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拟于2016年11月25日在北京举办"航天国际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以庆祝中国航天成立六十周年。  相似文献   

20.
空间交会对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领域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