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飞行器设计中已愈来愈多地采用先进的碳/环氧复合材料结构。挤压破坏是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主要破坏形式。分析其破坏过程,确定出挤压强度,对解决复合材料连接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表明,测定复合材料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挤压应力较易进行,一般均能获得所需结果。但对设计人员来说,更加关心的是许用挤压应力。金属材料许用挤压应力通常是由屈服应力决定的。对于不存在“屈服”点的碳/环氧复合材料确定许用挤压应力,目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蒙皮通过框梁提高结构强刚度,框梁与蒙皮之间存在附加载荷,该载荷会引起结构失效。而结构刚度匹配性设计,可减小连接载荷,本文对某复合材料蒙皮与金属框连接典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金属框截面尺寸、复合材料铺层角度进行了优化,使连接载荷随复合材料刚度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安全裕度呈抛物线变化。  相似文献   

3.
航空次承力框结构因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目前仍然大多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数控机加方式进行制造。为探索该类框结构的复合材料整体化成型的可行性,本文针对含纵横加筋及局部翻边结构特征的机身次承力框结构,对一薄壁复合材料隔框的整体化RTM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隔框结构的铺层变形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全(0°/90°)铺层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结构的翘曲变形,且得到实际验证;流动仿真结果表明,较点注胶及线注胶方案,采用面注胶方式能够显著减少充填时间及充填压力;将优化的方案结合铺层自动下料、填充材料拉挤成型等自动化工艺相结合,成功制备了无损检测内部质量合格、取样力学性能与传统热压罐成型工艺相近的复合材料整体隔框。  相似文献   

4.
民用飞机球面框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面框是民用飞机增压舱的端框,其设计应重点放在以损伤容限安全为基本准则,从球面框的受力分析出发,介绍了一种典型的薄板加筋铆接式球面框结构,以期对球面框的设计起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耐湿热环氧树脂的配方研究及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在美国空军导弹上的应用石文复合材料在固体导弹发动机壳体以及弹翼上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发动机壳体主要用的是碳/环氧复合材料;弹翼主要用的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前者的强度高,后者的成本低。采用复合材料可使导弹的结构重量比降低,例如,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某典型蒙皮框桁结构产品端框钻导孔的工作效率,提出去除用样板划桁条轴线、改用在端框钻孔机上钻桁条定位孔的方法,考虑程序可读性和运行时不易出错,选用分开钻铆钉底孔和桁条定位孔的方案。根据实际装配情况对桁条定位孔进行轴向偏差补偿,并设计钻划一体式刀,在钻桁条定位孔时进行划窝,整体效率提升1.3倍。  相似文献   

8.
针对T800HB/环氧复合材料壳体易在封头部位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导致壳体低压破坏的问题,通过采用金属接头结构优化与封头补强措施,使T800HB/环氧复合材料壳体的爆破压力由28.2 MPa提高到36.4 MPa,纤维强度发挥率由65.7%提升至85.6%。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具有质地柔软、热稳定性好、耐腐蚀、尺寸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等优良特性,因而它是宇航飞行器应用的最有希望的工程材料之一。 我们可以用选择增强材料的品种(即纤维种类)和铺层方向来满足结构材料的设计要求。由于影响碳-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对在固定基体成份为环氧648+BF_3·MEA情况下的纤维状态对碳-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讨论。以便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端齿连接转子的零部件简化归并为4类结构,利用弹性力学、壳体理论、有限元素法及多变量函数插值技术等手段,导出各类结构轴向柔度系数的工程计算表达式,并给出离心力、气动力、热载荷及机动载荷等在各端齿接触面处引起的轴向松弛力或压紧力的计算公式。还介绍了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及公式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并给出了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民用飞机后压力框与机身连接的结构方案主要有两种,详细介绍了两种连接方案的结构构型以及各方案的优缺点,并从后压力框外形曲面的设计、结构的选材、质量、装配和维护空间以及系统在后压力框站位的通路等方面对两种连接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民用飞机后压力框与机身的连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敏感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满足未来航天、空天飞机热结构材料的需要,必须解决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问题。改善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途径包括结构、纤维和基体的改进,目前碳化硅涂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某大载荷承力支架结构采用碳/环氧管作为主承力构件,利用金属接头把承力管、前端框和后端板连接成整体支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对承力支架结构进行了总体静力分析,并分析了接头的局部受力状态。根据接头的受力状态,结合胶接失效模型设计了整体接头叉形部分长度为50mm,并根据最大弯曲正应力设计了接头的壁厚为3mm,设计表明整体接头许用拉伸强度为250MPa,可满足承力支架的承栽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杜玲  李范春  马雪松  郭雪莲 《推进技术》2016,37(12):2359-2365
为研究超燃发动机凹腔火焰稳定器组件中陶瓷导流块与稳定器壳体的连接可靠性,针对来流马赫数6.0,总温1660K,总压2.5MPa的来流,计算了整个燃烧室的内表面温度分布。以此为输入条件,以凹腔火焰稳定器子结构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热传导分析计算得到凹腔火焰稳定器的体温度。对凹腔火焰稳定器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计算中特别考虑了碳化硅复合材料与陶瓷导流块的拉伸与压缩弹性模量不等这一特性。在全粘接情况下,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导流块热膨胀系数高于稳定器壳体热膨胀系数,导流块将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在两者的粘接区端部均有较高的剪切应力及拉伸或压缩正应力,二者适配性较差。为了改善粘接区端部的应力集中问题,给出了中部粘接的连接方式。计算结果显示,粘接区域端部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减小了78%以上和60%以上,此连接方式可较好地改善初始连接方式造成的稳定器壳体与导流块间的连接适配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客机复合材料球面框,通过有限元计算,对球面框上的加强筋对结构屈曲性能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球面框球皮采用碳纤维层合板,加强筋为填充PMI泡沫的帽形加强筋.建立有加强筋和无加强筋两种结构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和屈曲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客机复合材料球面框的加强筋对球面框结构的屈曲性能和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球面框结构的静强度改善作用不大,增加加强筋后球面框的应变和位移变化较小.球面框结构设计时出于成本和制造工艺考虑可以不采用加强筋.  相似文献   

16.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兴的强韧性结构材料,用于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宇航结构件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混杂纤维(玻纤/碳纤)复合材料的研制重点和宇航结构部件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收集分析了有关技术信息,指出了混杂纤维(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强韧化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重点,提出了我国采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采用测定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评定环氧648、环氧644、环氧618及三官能团环氧AFG-90等四种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并指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碳/环氧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只与所选用的树脂系统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的研究内容,较详细地评述了修理材料及其固化工艺,并对电子束固化技术用于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炸冲击试验对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的聚能冲击破坏的宏观和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导爆索直接与碳/环氧接触时,碳/环氧复合材料将被破坏;在导爆索和碳/环氧之间加入橡胶,可以保护碳/环氧复合材料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考察机身收缩段的复合材料Ω型加筋壁板前段和后段连接结构在拉伸载荷下的承载能力,开展了拉伸破坏试验研究。试验件为壁板与框呈75°夹角的倾斜结构,试验考核了加筋壁板、连接框、连接角盒和紧固件的应变水平、试验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破坏载荷。试验结果表明,Ω型加筋壁板前后段连接结构在拉伸载荷下,角盒和框的连接处的紧固件以及框的转角处最先发生破坏。试验结果可作为飞行机身复合材料结构连接的设计和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