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级间放气的发动机防喘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发动机一般会采用级间放气和导叶调节等控制措施来保障压气机的稳定工作,防止压气机喘振造成发动机损坏。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级间放气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FADEC控制放气阀动作,控制软件预设放气调节计划,根据发动机实时状态计算合适的放气阀位置需求,通过PID控制实现阀无级调节,使放气阀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过程中自动保持需求的打开位置,提高压气机喘振裕度,同时提出了喘振检测及退喘控制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喘振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一种不正常的工作现象,也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特有故障。发动机喘振时,不但性能变差,还会引起自动停车。如果处置不当,使发动机在喘振工作条件下时间稍长,压气机、涡轮等部件就会因高温和振动而严重损坏。研究压气机喘振的目的是要弄清喘振的原因和条件,制定预防措施,以便正确使用与维护。一、故障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喘振是航空发动机的一种不稳定工作状态。若发生喘振,轻则造成发动机工况急剧恶化,重则导致发动机机械损伤,严重危及飞行安全。因此,在发动机即将出现喘振或喘振初期,及时准确地识别出喘振,进而采取相应的消喘措施,是避免发动机出现空中停车、叶片断裂等严重事故的重要前提。国内外喘振检测方法大多停留在压气机部件级喘振试验中,用于发动机整机上的较少。目前应用在发动机整机上的喘振检测方法是压差脉动法,其原理是借助喘振压差传感器测量的压气机出口总压和静压之差,根据压力的相对幅值是否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识别某型涡轴发动机喘振时的特征,通过进气畸变方式开展了某型发动机台架试车逼喘试验,利用声压传感器测量采集了轴流压气机和离心压气机两侧的声压信号。对声压信号进行测试环境与背景噪声修正,再采用时频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由于进气减少引起的压气机叶片失速团特征和低频喘振特征的检测,并采用小波低频重构声压信号方法实现了某型涡轴发动机喘振信号的提取与识别。结果表明:随着进气的增加,轴流压气机和离心压气机转子频率处声压信号幅值会降低,同时会产生失速团,轴流压气机右侧能最先监测到喘振,喘振频率约为60 Hz。  相似文献   

5.
某型教练机进行空中航炮发射时,左发出现喘振,并在喘振保护过程中出现了二次喘振和发动机状态未自动恢复现象,飞行后分析飞参并检查发现左发集气盒穿透性裂纹漏气,从而得出左发二次喘振和其状态未自动恢复故障是集气盒漏气造成,更换集气盒后,通过地面试车检查和空中航炮发射试飞验证,左发喘振保护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6.
压气机特性试验中逼喘是必须进行的,但它常常造成压气机转子振动过大,并对压气机转子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文对组合压气机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喘振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总结了喘振对组合压气机转子振动影响的一些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树人 《航空动力学报》1988,3(2):169-171,191
本试验是研究双轴涡喷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飞行试验的一部分。在飞行试验台上,采用击发导弹模拟器的方法,造成发动机进口温度畸变,并通过动态测量参数,研究发动机不稳定工作。试验是在不同的飞行和发动机状态,以及模拟器装药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全部试验,发动机均经受了喘振,除四次因喘振过程瞬时降油退喘外,其余均因喘振停车。  相似文献   

8.
局部喘振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高负荷压气机的失稳机制,明确失稳先兆局部喘振现象的发生机理,总结了某跨声压气机在均匀进气不同工作转速下失稳过程的实验结果,继而对其在进气畸变条件的失稳过程开展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发现:在均匀进气条件下,局部喘振在低转速时并未发生,而发生于高转速情况下,推断局部喘振的发生与压气机叶根区域的相对高负荷有关.随后在高转速下降低叶根负荷,则局部喘振现象不再发生;而在低转速下升高叶根负荷,则局部喘振现象发生.所以得出结论,压气机叶根相对高负荷确实为局部喘振的发生条件.对于所研究的压气机,如果近失速点叶根扩散因子超过0.6,则会发生局部喘振现象.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喘振是发动机一种非正常工作模态,危害性极大,发动机加力状态喘振危害尤其大。文中基于某型发动机加力喘振特征,定性分析了发动机加力喘振发生的机理和对飞机及发动机部件的危害,总结了压气机喘振的判读参数,提出了退出加力喘振的建议、飞行员规避喘振的具体操作等。对发动机的设计与使用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喘振载荷作用下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杰  冯国权 《推进技术》2000,21(6):44-47
通过对发动机喘振载荷的空间域和时域分布的分析,提出非对称旋转失速团可产生的径向激振力,使转子系统发生横向振动。发展了利用压力脉动数据判定横向旋转气动载荷的处理方法,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在喘振载荷作用下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由喘振引起的气动载荷上转子系统会产生强迫振动和自由衰减振动相交替的低频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对双转子涡喷发动机的喷水逼喘试验技术,为在双转子涡喷发动机上测定压缩系统的稳定工作裕度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为制造厂检验双转子发动机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稳态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变几何扩稳优化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级特性和级叠积模型,发展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导叶、静叶调节扩大发动机稳定裕度的计算模型,并将其与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共同工作计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低函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变几何调节扩稳的模拟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拟程序,并对发动机变几何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发动机变几何调节可使发动机性能和稳定裕度获得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3.
涡扇发动机可变几何参数调节对性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之丽  张津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353-356,440
对于混合排气加力涡扇发动机可变几何参数调节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在超声速飞行条件下调节几何参数对于改善性能有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urge margin of an aero-engine during its operation, an engine surge experiment is required. A multi-dimension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an aero-engine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of a surge experiment using high-pressure air-injection is then carried out on a turbo-shaft engine to obtain the surge boundary using this method. More specifically, firstly, a body-force model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ssor performance owing to its capability of capturin...  相似文献   

15.
姜烽 《航空学报》1981,2(1):59-68
 介绍进气总压畸变对双轴涡喷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影响的试验及其结果。试验在地面台架进行。发动机为低压和高压各三级、中等增压比加力式双轴涡喷发动机。 稳态周向压力畸变由90°扇形纱网造成。测定了不同堵塞比的纱网或叠合纱网产生的畸变幅度随发动机空气流量的关系曲线。 在有畸变和无畸变条件下,对装有两种不同展弦比的第一级超音级压气机叶片的发动机,分别测定喘振边界线和工作线,给出低压和高压压气机喘振裕度变化规律,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改变发动机喷口面积比由100~142%,在三种畸变和无畸变条件下进行了充分的稳、动态试验,发动机未出现不稳定工作情况。给出无畸变时工作线随喷口面积比变化曲线。 试验采用公司自行设计调试成功的燃油阶跃装置,逼喘双轴涡喷发动机42次。分别获得高压和低压压气机喘点84个以及进喘过程的示波曲线,简要分析了喘振过程参数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转子涡喷发动机含喘振的数学模型,并以开大尾喷口诱喘模型为对象,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脉冲切油防喘控制规律研究,分析了脉冲切油诸参数对退喘效果的影响,并对某双转子涡喷发动机防喘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矢量喷管控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带推力矢量的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结合某型涡扇发动机研究了矢量喷管偏转对发动机工作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矢量喷管偏转时,在一定条件下,发动机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向喘振边界移动,而高压转子共同工作线不发生变化,发动机总推力是增大的。但当将矢量喷管偏转与喉部面积放大相结合,可使发动机保持原工作状态不变,而发动机总推力却随着几何矢量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涡喷发动机在“净”和畸变进气下,涡轮一导面积减小12%或标准一导时,进行旋转失速和喘振试验的试验方法、测量方法及其试验的结果和分析。还介绍两种逼喘方法的试验,一种是静态逼喘,另一种是动态逼喘。试验结果表明,逼喘方式与喘振点参数有关联,动态逼喘的喘振点上的压比值与流量值分别比静态逼喘的低2.8%和1.7%。   相似文献   

19.
某型带加力涡扇发动机多次出现风扇加力喘振故障,对飞行安全和发动机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分析加力喘振故障原因,首先通过发动机稳态计算模型分析了喷口控制系统稳态特性与加力喘振故障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加力工作线位置与风扇喘振的关系;其次根据基于AMESim的加力喷口控制系统模型和基于Simulink发动机分段线性化模型构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基于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喷口控制系统动态特性与加力喘振故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喷口打开速度对于风扇喘振裕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航空发动机消喘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消喘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航空发动机逼喘试验方法、消喘控制器在回路的数字仿真,并在发动机台架和飞行台上进行了发动机消喘控制系统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控制器在回路的数字仿真试验,可以优化控制参数,设计一套可靠的发动机消喘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