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2):175-175
4月5日凌晨5点45分,我国首次以探空火箭为载体的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取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研制的“天鹰3E”探空火箭成功发射,火箭搭载的  相似文献   

2.
刘瑞江 《航天员》2009,(1):32-36
2008年12月5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为主研制的“北航2号”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回收。这是中国第二次由学生主持的探空火箭发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虽然这次的试验条件简陋,场面也难言宏伟壮观,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严谨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航天快讯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54-254
2011年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下称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 km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09,(1)
2008年1 2月5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为主研制的"北航2号"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回收。这是中国第二次由学生主持的探空火箭发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虽然这次的试验条件简陋,场面也难言宏伟壮观,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严谨的试验,又是一次具有  相似文献   

5.
50年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负责研制的我国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探空7号”(代号T-7)气象火箭,在经历了首次发射(1960年7月1日)失败后,于第二次发射(1960年9月13日)时成功地飞上蓝天。由此,揭开了我国实用探空火箭发射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空间短时飞行试验是指以探空火箭、气球、亚轨道重复发射工具等为主要实现手段,将待试验对象发射到一定高度,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研究方法。对空间短时飞行试验工具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探空火箭、气球、亚轨道重复发射工具在科学观测、新技术试验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以NASA飞行机会计划FOP为例,对其在有效载荷技术成熟度评估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结合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和空间技术试验的迫切需求,对空间短时飞行试验工具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8.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南192公里处有个鲜为人知的富克小镇,自1988年12月和1991年1月两批探空火箭从这里腾飞以来,这个小镇开始频频传出我国运用高技术进行空间探测的新闻。原来这里建成了我国唯一的一座低纬度探空火箭发射场——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 探空火箭是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它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卫星飞得低,是30~200公里高度“空白区”中唯一有效的探测工具。它所取得的资料可以为弹道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1,(7):10-11
2010年6月3日凌晨4时,天鹰4A气象火箭携带中国首枚GPS探空仪海燕A成功发射,试验获得了中国低纬度地区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压力和风场的完整探测参数。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中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微重力火箭是近20年来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微重力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微重力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并涉及到空间生命科学。1971年10月美国航宇局发射了空蜂170A,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实验尝试,1972年1月在发射黑雁5C火箭时,再次进行了金属熔炼实验。这两枚火箭的发射,证实了用探空火箭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从而揭开了微重力火箭研制和应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单位于1991年1月在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两枚织女三号探空火箭,它为我国火箭探空系统增加了120公里的探空手段。海南大箭发射场为我国空间环境探测,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综合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探空火箭是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取得突破、较先达到国际水平和应用较为广泛、成果较为丰硕的一个领域。 中国探空火箭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研究和试验阶段,基本任务在于探索探空火箭的技术途径、掌握探空火箭的研制规律和方法、开展相应的火箭探空活动。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为应用和提高阶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法国和西欧各国工业发达,在空间活动方面发展较快。法国的空间活动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探空火箭。1962年正式建立了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它不仅是法国国家空间计划的执行机构,而且也是法国从事空间活动的组织中心。在成立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后的最初十年里,法国就拥有了自己研制卫星和运载火箭的能力。从1965年到1977年,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第一个实用探空火箭系列--T-7系列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45周年之际,回顾了该系列火箭的研制由来和基本情况,论述了该系列火箭对中国开发中层大气和太空所起到的探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空火箭在每次飞行中能提供几分钟的微重力环境,这是进行空间加工实验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简要论述了微重力实验对火箭设计特殊的要求,并介绍了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火箭加工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6.
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公里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图片话航天     
《航天员》2009,(5):14-19
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上图)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为参加国际空间年(ISY)关于全球变化研究而预定开展的各项活动:发射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为全球观测计划提供更多的数据;进一步开展从地面站、探空火箭和气球探测取得更多的地基现场观测数据的工作。文章还介绍了为支持全球信息系统试验研究计划中研究地圈和生物图而开展的各项收集空间数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据NASA网站2017年11月14日报道]10月4日,"黑雁"IX探空火箭从NASA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发射升空,进行"火星2020"任务降落伞系列测试的第一次试验,该试验被称为"先进超声速降落伞充气式研究试验"(ASPIRE)。"黑雁"IX探空火箭携带的有效载荷是带有超声速降落伞、降落伞展开机构和用于记录数据的高清相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1,(12):41-41
台湾2001年10月24日凌晨2时19分在其南部屏东县九鹏基地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但没有成功。火箭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未能如期点火,最终连同其携带的研究设备坠入海中。这是台湾首次发射探空火箭。这次失败对其航天计划是一次重大打击。这项计划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和中央大学合作实施,所用的火箭是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两级探空火箭,长约4~5米,直径30~40厘米,有4片尾翼,使用固体燃料,能将有效载荷送至距地面80~140公里的高度。本次发射原定于9月中旬进行,但因天气因素而两度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