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老挝卫星项目全面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更代表着中国航天率先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王敏 《国际太空》2013,(6):26-31
2008年10月30日00:53,委内瑞拉卫星-1由长征-3B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1月9日成功定点。截至2013年4月30日,委内瑞拉卫星-1已经稳定运行了4年7个月。委内瑞拉卫星-1的成功研制奠定了我国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陆征 《国际太空》2010,(11):F0004-F0004
<正>2010年11月1日00:26,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C运载火箭,成功将第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2010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老挝万象卫星地面站基建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了老挝政府部门派出工作小组的初步验收。该地面站位于湄公河畔,总占地面积约12公顷,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老挝卫星项目是中老两国重要的战略合作项目,由中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14日00:01,我国承制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NIGCOMSAT-1)由长征-3B火箭发射至近地点为209km、远地点为41951km、轨道倾角为25°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次发射是根据我国与尼日利亚签订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轨道交付合同实施的,也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4日10:00,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以"一箭143星"的方式,实施了代号为运输者-1(Transporter-1)的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将10颗"星链"(Starlink)卫星和133颗微小卫星送入轨道高度560km、倾角97.6°的极轨道,打破了印度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在2017年2月创造的"一箭104星"单箭多星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组织召开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用户级初步设计评审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会。老挝方面及与会专家对中方的卫星研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就卫星系统的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会议纪要。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顺利通过初步设计评审以及第二次季度管理评审,并转入关键设计阶段。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实现了中国卫星出口东盟  相似文献   

8.
星讯 《国际太空》2010,(8):F0003-F0003
2010年8月1日05:30,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将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8月5日进入最终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也是首颗运行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导航卫星,它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1卫星组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发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采用"星载一体化"设计的分辨率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其由4颗卫星组成,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星、2颗视频卫星和1颗技术验证卫星,工作轨道均为高约65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其中,光学A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商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具备常规推扫、大角度侧摆、同轨立体、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成像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1日11:27,我国海洋-1B(HY-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6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1目00:55,美国铱星公司正常运行的铱-33(Iridium-33)卫星与俄罗斯报废的宇宙-2251(Cosmos-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790km处相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相撞卫星简介1.1铱-33卫星铱-33卫星属于“铱”星系统,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低地球轨道移动通信系统。“铱”星系统由66颗卫星与11个关口站组成,卫星分布在6个极轨道面,轨道高度780km,  相似文献   

12.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不仅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卫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而且还担任过东方红-2、2A、3卫星的总设计师。为此,在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记者:我看了东方红-1卫星的资料,第一个感觉是新中国在当时那个时期建造卫星,这个想法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连飞机和大炮都搞不了,怎么突然之间要搞卫星了?这个想法好像很跳跃,您有这个感觉吗?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30日21:52,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远征-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北斗"全球导航试验卫星,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在此次发射中,首次使用了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1上面级,它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从而提高火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使长征-3A系列火箭正式迈入"3.0时代",即从能力形成、能力提升发展到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微小卫星蓬勃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为微小卫星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机会。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2015年9月20日-10月7日,我国共进行了3次"一管多星"发射,共计成功将28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新型液体火箭长征-6以"一管二十星"的方式一举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由印度保持的亚溯"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也成功实现首飞。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入轨的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与微小卫星发展"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实时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类□□目前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数据的国外遥感卫星有6类8颗,我国遥感卫星有4类4颗,共计6类12颗,其中气象卫星5颗,陆地卫星4颗,海洋卫星3颗,如表1所列。表1 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 类在轨卫星后继卫星国家时间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类雷达卫星类1)极轨卫星类静止卫星类水色卫星类环境卫星类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7斯波特-4资源-1雷达卫星-1诺阿-14诺阿-15风云-1CGMS-5风云-2A“海星”海洋-1欧洲遥感卫星-13)欧洲遥感卫星-2地球观测系统-AM2斯波特-5A斯波特-5B雷…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5日11点00分,我国成功把"慧眼"硬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送入太空。它将揭示宇宙中惊心动魄的图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系、脉冲星疯狂旋转、宇宙深处猛烈的爆炸……这架搭载长四乙火箭进入太空近圆轨道的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巡视银河系中的X射线源,详细研究黑洞和脉冲星,并监测伽马射线暴,探索利用脉冲星为航天器导航。此次发射还搭载了国内外3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18.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2002-2008年的大气密度数据与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模型密度误差及其特点.结果显示,NRLMSISE-00大气模型计算的密度值普遍偏大,其相对误差随经纬度变化,在高纬度相对较小;相对误差随地方时变化,在02:00LT和15:00LT左右较大,10:00LT和20:00LT左右较小.通过模型密度相对误差与太阳F10.7指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模型相对误差最大,而在太阳活动高年相对误差较小;将模型结果分别与GRACEA/B双星和CHAMP卫星的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对于轨道高度更高的GRACE卫星轨道,模型相对误差更大;在地磁平静期,相对误差与地磁ap指数(当前3h)相关性不强,但是在大磁暴发生时,误差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9.
梁巍 《国际太空》2006,(8):10-13
德国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发射.它是德国雷达侦察卫星项目的首颗卫星,将作为德国军方的战略侦察资源,为军方提供全天候空间侦察和监视能力,特别是对冲突、热点及灾害地区进行观测.该卫星的发射将创造多项军事领域的"第一":它是德国第一个军用侦察卫星系统,欧洲第一个军用雷达成像卫星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小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2007年6月15日10:14,德国军民两用"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卫星系统的首颗卫星--TerraSAR-Ⅹ,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拜科努尔顺利发射升空,这是德国继2006年12月19日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1(SAR-Lupe-1)之后的又一颗雷达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