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瑶族是中国南疆的跨境民族,南岭走廊是瑶族最集中、最重要的聚居区。历史上瑶族从中原沿五岭南下,不断迁徙,遁入深山,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空间格局,也形成了民族独特的空间意识。在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角度探讨瑶族空间的基础上,分析瑶族独特的"高山"情结、中心与边缘观、"过山"和"寻找"行为所表现出的民族独特的空间知觉、空间智慧和空间实践,不同瑶族支系因迁徙,空间边界不断被打破,但精神边界不断聚拢,可见瑶族的空间意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形式,也是民族智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植入桂北瑶族家园建设具有必然性。桂北瑶族民族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有相吻合一面。由于现代性在桂北瑶族地区的撞入,造成了瑶族价值观与现代性产生激烈地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桂北瑶族中的植入应与其契合点为着手,防止其原有的价值观被无谓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为启示,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特征及价值,并结合现代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分析民族文化元素与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合理契合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以旅游、服饰、建筑、民俗为切入点,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设计构思,为开发拓展民族...  相似文献   

4.
清代,龙与皇权已密不可分,整个大清帝国成了龙的帝国。龙变成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服饰、建筑、瓷器等生活用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心里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是带来好运和辟邪的象征。因此在服装配饰、剪纸、皮影、年画、工艺品、节日、食品、地名、街道名称中游龙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空中乘务员的服饰从最初的单一款式走向多元化、追求时尚感,目前已经成为向中外乘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彰显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的平台和窗口。作为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中国空中乘务员的服饰变迁也受到了文化的影响。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空中乘务员服饰变迁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讨论在变迁的各个阶段跨文化交流对于服饰变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的空乘服饰一方面要突出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另一方面也要追求国际观感,融入国际时尚大舞台。  相似文献   

6.
《西南航空》2012,(6):36-3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节日,常常也是一个民族的狂欢盛典。节日里,人们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到民族的文化个性当中,载歌载舞,热情似火,尽情地感受幸福、收获吉祥。在漫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航》2009,(5):112-113
北京龙熙温泉度假酒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超越了器皿、服饰、建筑的文化载体,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玫影 《西南航空》2011,(6):50-55
羌族不愧为云朵上的民族,他们将云彩穿在脚上,围在腰间,披在身上……那是大山深处最美丽的云彩。传统服饰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会有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卿希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博导)  相似文献   

10.
《西南航空》2005,(7):96-97
中国-昭觉首届彝族服饰化节的服饰展中,张晓美以其对传统彝族化厚重的情感和深沉的理解创作出的四个系列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彩紫儿 《西南航空》2007,113(6):54-58
喧嚣的都市里,人流、车流、商品流夹杂在无穷无尽的钢筋水泥中。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每个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和票子而奔波,常问自己:到底怎样才算不辜负短暂的一生?抛开这些让人眩晕的物质,想起行走生涯中,看到的那些绽放的花儿,那些青青的草原,那些澄澈的江河,那些详和的脸庞和他们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以及与他们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家——房子,在这些美丽而蕴涵无穷韵味的事物面前,我总能拽住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西南航空》2006,104(9):40-41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许多民族世代聚族而居,形成了无数的寨子。人们在寨子里过着世俗的生活,却又创造着灿烂的化。对于寨子外的人来说,寨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人们渴望走进寨子,去感受陌生带来的美丽。寨子陪伴着人们走过了无数的日夜,经岁月的打磨早已融人到生活于斯的少数民族的生命中、历史中,无声地讲述这里古老的故事。人们居住的建筑、头上戴的饰品、身上穿的服装……  相似文献   

13.
姓名是一种指代符号,它是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姓名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源于氏族、家族或民族共生的文化心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不同民族之间的姓名源流不同,内容与形式也有很大差异。本文从中英文化的不同角度,论述中英文姓名在起源、形式及其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舒泥  刘勋 《西南航空》2013,179(1):94-98,100,102,103
蒙古族历史悠久,部族众多,其传统服饰带有浓重的地域特点和历史传承。乌珠穆沁一直是蒙古族草原环境、游牧文明、传统文化保存得较好的地区,在其影响下的服饰以质地优良、宽大华丽、鲜艳隆重而著称。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蒙古袍在乌珠穆沁正从日常服装蜕变为礼服,只能在新年、那达慕、婚礼等重大节庆上看到。但它依旧是一种继承传统,又不断与潮流并进的流行时装,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草原上大放光彩。花边:细节引领时尚风2011年3月,我第五次到达乌珠穆沁草原,寻访这里的服饰文化。几年来,我已经看过各地的蒙古袍,但对乌珠穆沁的袍子情有独钟,准备找人做一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键符号是最能体现民族特点的文化符号,在民族认同和族际认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广西是我国民族团结的"四个模范",世代居住的十二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广西的民族关键符号体现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从民族关键符号的角度分析广西多民族和谐关系的原因主要有:广西原著民族的同源性和外来民族与原著民族族源的相近性、广西各民族文化内核的一致性、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上的相似性和文化性格的包容性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无所不存,也无所不在.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是天然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还受文化的制约.因此,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极具本民族特色的习语,反映出极其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本文着重从英汉两种习语的对比中来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反之,又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沿袭来的习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航空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航空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阐释航空文化的内涵,深入认识航空文化内涵与外延;从国内外航空文化发展历程归纳航空文化的特征,明晰航空文化的共有属性和特有属性;从价值导向、规范行为、凝聚意识、激励斗志四个方面探讨航空文化的育人价值。明晰航空文化的内涵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航空文化,了解其对于航空类高校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明确其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促进航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黄昏的炊烟     
周涛 《今日民航》2011,(9):116-116
一直往西走,就会找到这里。磅礴而又蜿蜒的天山山脉用它的身躯提高、调动、组织起这里的一切,河谷、盆地、绿洲和人们的生活,它给了我们各族人民共同需要的雪水河流的时候,却奇怪地给了我们不同的语言。一个很容易被人注意到的现象就出现了:在这里,音乐和旋律比语言更能使各民族的人们接受,更能使人们相互理解、沟  相似文献   

19.
刀哥 《西南航空》2007,114(7):30-33
喜欢草原,渴望一次次地来到这里。无法想象,一片草原,一泓湖水,一道山梁,可以是那样的温柔也可以是那样的雄壮。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阳光一样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轮廓像高山一样冷峻挺直,他们的眼睛像海子一样映着幽幽的蓝天,他们的服饰比草原上的野花还要绚丽,他们的虔诚比万年的巨石还要坚定。  相似文献   

20.
名模历练     
边婧 《今日民航》2009,(Z1):65-67
从一个身材高挑的普通女孩到T台上光彩照人的名模,林菀经历了许多的历练,西藏之行始终不能让她忘怀。在许多人的眼里.当模特是很光鲜的。她们能身着最华贵、最时尚的服饰.游走在全球每一个角落,哪里好玩儿哪里就有佳人们的身影……然而.当你了解了她们全部的生活就会感慨,当模特难啊.当名模更加不易。面对百十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