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错、忘、漏”一直是我国民航管制工作中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历年来因“错、忘、漏”导致的空管不安全事件占有很大的比重。自从2004年空管局提出专项整治‘错、忘、漏”问题以来,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05-2007年分别是45%、43%和29%,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2008年先后在几个兄弟管制单位发生的4起不安全事件均为管制“错、忘、漏”直接导致,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2.
空管运行工作的核心是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管制运行工作的硬件已经相当可靠,越来越多的空管不安全事件统计显示,人为因素是造成空管不安全事件的最主要原因。而在人为因素分析中发现,“错、忘、漏”行为是造成管制运行差错的最大原因。客观来讲。一项工作只要有人参与.就可能会有“错、忘、漏”现象的发生。笔者发现“错、忘、漏”不仅仅是在我们从事管制工作后才发生.而是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时时出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如上学时很简单的算术题有可能算错;出门忘记带钥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管制工作的压力越来越重,一方面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管制工作中出现的“错、忘、漏”导致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无形中给管制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通过对近年来管制工作中出现‘错、忘、漏”情况的分析和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问题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处理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按照制度去执行的情况?显然,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还没有真正地深入人心,没有真正地扎根在一线员工的脑海中。此外,在紧急情况出现之后,一些管制员容易慌乱,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5日,浙江空管分局发生一起因管制原因导致的飞行冲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是一次典型的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主要存在人员有章不循、执行力低下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错、忘、漏”现象,也反映出运行管理中缺乏协同性,日常运行监督乏力,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笔者结合此次事件,从运行管理的三个层面阐述如何进一步改善“错、忘、漏”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运用管制员岗位任务分析法对管制工作的五种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对容易出现“错、忘、漏”问题的一些地方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容易发生“错、忘、漏”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一、管制员工作任务分析管制员工作任务分析就是指全面了解和获取与管制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管制员任务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管制员工作本身的过程和任务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管制员的错忘漏可能直接导致飞行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随着民航的飞速发展,航班量急剧增加,飞行密度加大,管制间隔缩小,管制员的错忘漏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越来越大,要减少管制员的错忘漏,必须规范管制员的选拔,规范管制员的培训,规范管制工作流程,规范日常管制工作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管制员的错忘漏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人为因素分析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做法是把错忘漏行为认定为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唯一原因并作为末端因素直接来采取措施,这就很容易造成措施内容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客观来讲,一项工作只要有人参与,就一定会有错忘漏现象的发生,从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错忘漏行为的发生频率也是很高的,只不过有的被及时补救,有的没能被补救却没有造成不良后果,被当事人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本文尝试用人为因素的研究手段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飞行的持续增长,定期航班的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已跃升至第二位。沈阳区域管制室在8月份的日指挥架次更是历史性地逼近了500架次。与此同时,根据总局空管局安全信息的统计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全国共发生了9起空管原因的飞行冲突事件,而造成飞行冲突事件的直接原因仍然是管制员的错忘漏问题。为了减少或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不断延长空管安全周期,有必要对管制工作中的错忘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错、忘、漏三个字分别解释为:“错”,指过错、错处;“忘”,指忘记;“漏”,指遗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近几年空管原因发生的飞行冲突事件,原因多是管制员“错、忘、漏”问题,管制员“错、忘、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讲,人是会犯错误的;其次,航班量的持续增长和管制员数量相对较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相当多的地区,真正的“双岗制”还很难实现;第三,民航可使用空域的限制以及大量军航活动增加了调配飞行冲突的难度和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1.
12.
With recently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Activ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 in which humankind would send intentional signals to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s, there have been increased concerns about appropriate policy, as well as the role of space law and ethics in guiding such activities. Implicit in these discussions are not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capability that affect judgments about whether humans or other civilizations should initiate transmissions. Existing protocols that guide SETI research address transmissions from Earth, but there is debate over whether these guidelines should inform de novo transmissions as well. Relevant responsibilities to address include (1) looking out for the interests of humankind as a whole, (2) being truthful in interstellar messages, and (3) benefiting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s. Our capabilities as a species and a civilization affect how well we can fulfill responsibilities, as seen when we consider whether we will be able to reach consensus about message contents (and whether that would be desirable), and whether we have the capacity to decode messages from beings that rely on different sensory modalities. The interplay of these responsibilities and capabilities suggests that humankind should place increased emphasis on Active SETI.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