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武海宇  姚忠炜 《民航科技》2006,(4):27-28,37
一、引言昆明东芝二次雷达由雷达头部分和终端数据处理部分组成,雷达头的混合视频信号和方位信号是分别通过东芝微波和一次雷达宽带微波传输至终端,由终端的录取器对这些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由于设备老化,微波传输链路工作不稳定,传输信号时有丢失,致使录取器经常告警。基于使雷达信号稳定的考虑,我们将一台备用的录取器机柜安装于雷达头,使其在雷达头完成数据处理,且录取器A/B通道同时工作,并将雷达数据通过华为FA16子数率板传输至终端。同时,仍保留了终端原有的录取器,保证两台录取器同时工作。本文将对昆明东芝:二次雷达录取器实际引接的情况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2.
朱建春  王永忠 《民航科技》2002,(5):46-47,55
本文详细介绍了通过美国哈里斯微波如何实现意大利航管雷达系统信号的传输以及在接口方面所做的工作,从而淘汰了意大利原配置的模拟微波,解决了信号传输不稳,雨雾天气影响信号传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丽  张朝腾 《民航科技》2001,(3):21-22,31
本文针对“95民航VHF遥控通信系统”,介绍了在模拟信道上同时传输语音和信令的一种实现方法-带内调制方法,并介绍了利用双音多频信号(DTFM)传输控制信号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冰  孙利强 《民航科技》2005,(1):4-6,12
本文通过对删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的介绍,引入民航ATM数据网的建设情况、网络拓扑和设备概况,再深入分析以删数据网作为雷达信号引接传输手段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微波在薄层等离子体中传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再入飞行过程中等离子体对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采用WKB方法、FDTD方法、平面波理论和薄层等离子体理论4种方法,结合粉末激波管上开展的试验研究了X波段和Ka波段微波在薄层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效应。对于X波段,试验时激波马赫数为9.6、10.7和10.5;对于Ka波段,试验时激波马赫数为10.5。通过对比与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有:当等离子体厚度和入射波波长相近时,薄层等离子体理论计算结果比其它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结果;在碰撞频率接近并且电子密度小于临界电子密度的条件下,Ka波段微波信号穿过相同厚度的等离子体比X波段微波信号衰减小得多,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如果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微波入射频率相同,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加,微波信号穿过相同厚度的等离子体时衰减变大;当碰撞频率和入射波频率差不多时,共振吸收导致衰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陆炫 《民航科技》2006,(5):23-25
一、引言 随着三大区域管制中,OEUROCAT—X系统的建设与投入使用,中国民航在空管自动化领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以前的管制中心相比,区管自动化系统在雷达覆盖范围和目标处理的数量上有较大的扩展和提升,但是对于系统维护而言,大数量的异地雷达质量控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些异地接入雷达有如下几个特点:传输路由复杂,雷达信号通过地空多个路由传输至区管中心;信号类型多样,有点迹、航迹以及点/航迹混合多种类型:雷达格式有ASTERIX、ALENIA和ALENIAASTERIX多种。  相似文献   

7.
话音/数据综合通信网络是民航中南地区传输雷达信号、话音移交信号、 A F T N 信号、 V H F 信号等的广域网络。网络采用了目前先进的交换机、民航卫星网络、邮电 D D N 网络,把位于中南六省区的话音和数据信号进行集成传输,适应了空管业务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信号的延迟,节省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航天遥控信号传输可靠性是航天器的生命线。现行遥控体制在信号传输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在航天技术步入军用以后,必须从防侦收、防复制、抗干扰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遥控信号传输可靠性。扩频遥控体制具有较强的防侦收、防复制、抗干扰功能,采用扩频体制取代现有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李妍 《机场建设》2005,(2):35-37
为提高首都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特别是涉及空中飞行器安全的空管设施的建设,经过十几年来的建设,首都机场已经建成了由卫星、数字微波网、光纤等先进技术组成的通信网,改善了数话通信质量,提高了效率,使雷达信息的传输、飞行情报传输和对空指挥通信畅通、便捷;机场导航设备也不断完善,配置了本场DVOR/DME,双向着陆方向都配备了仪表着陆系统,现运行的36R ILS已具备Ⅱ类开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MIL-STD-1553B总线传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赵健 《飞机工程》2000,(3):52-58
描述了MIL-STD-1553B总线网络在工程应用中的几种典型的总线传输机制和具体的传输过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微波信号转发系统是载人航天测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器上下行微波信号的转发传输质量直接影响到任务实施。从分析转发系统无线转发模式存在的多径干扰等问题入手,采用光纤传输模式消除多个点位间的空间多径干扰,塔架前端通过天线切换技术以及吸波材料的布设,达到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微波信号传输质量,满足了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王斌 《民航科技》2002,(6):43-45
在京、沪、广大三角航空路实施雷达管制工程建设中,为解决航路沿线各管制中心之间,各二次雷达站及VHF遥控台与管制中心之间的VHF、二次雷达和管制移交等信号传输的双路由保障问题,我们利用民航卫星通信网和邮电DDN风实现的话音/数据综合通信网,该传输系统具有技术可行,高度可靠及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定向耦合器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介绍了实际工作中在微波传输系统方面定向耦合器的几种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旋翼塔信号传输系统是旋翼塔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传输质量是决定测试系统测试数据真实性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旋翼试验塔采用长线传输,所以必须排除信号传输系统的干扰,必须对信号传输系统进行调试,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和准确。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民航科技》2007,(1):25-26
一、概况 上海区域管制中心目前通过民航华东DDN网、ATM网、PCM网和卫星网引接了22部雷达的信号。此22部雷达分为ALENIA MP2(马可波罗2型)、ALENIA ASTERIX格式和RAYTHEON三种类型。由THALES自动化系统对雷达信号等信息进行处理并为区域、进近及其塔台管制提供雷达管制服务。  相似文献   

16.
将强度关联量子成像理论引入到雷达成像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向目标发射多个幅度、相位可控的单元信号,同时记录各个信号的状态并结合距离信息制作"成像底版",通过对回波信号和"成像底版"的关联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后可实现雷达高分辨成像。  相似文献   

17.
白噪声中正弦信号(音)的参数估计是许多领域(如雷达,导航,电子对抗等)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本文给出了多音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的详细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围绕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完成了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验证实验。将仿真的风切变雷达回波数据,生成微波信号,播放给气象雷达;研究风切变告警的各种条件和参数,验证产生风切变告警的各项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切变回波信号仿真研究,设计了气象雷达航电平台,对前面的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检验和验证。地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风切变风场仿真和地面射频仿真验证系统的方法是有效的,为研制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航空电子技术》2006,37(3):54-54
众所周知,有源雷达系统发射无线电频率能量,并等待回波以跟踪某一目标。与之相反,无源雷达系统则通过其它发射机(通常为无线电或TV信号)不仅采用RF波广播信号,而且还利用来自诸如GPS或敌方雷达的蜂窝式电话、空基系统的发射信号。无源系统要求知晓发射机的位置,并在不被飞行在某一区域内的目标干扰时,还测量整个电磁环境。当某一目标飞行通过时,防空系统可以根据被飞机或巡航导弹反射同来的信号来推断出目标的位置。将从发射机直接传输到雷达的信号与一个由目标反射的信号进行比较,同时测量时间和频率的到达差值。  相似文献   

20.
在传输/反射法测量电磁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传输/反射法在电介质微波电磁参数计算中的局限性,采用时域门技术,测试了空气、聚乙烯石蜡和BaM型铁氧体等材料的电磁参数。结果显示时域门技术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