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2.
自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巴西政府就很重视利用空间开发资源和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1961年,巴西建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航天研究所、航天活动研究所等组织。1965年,巴西开始研制探空火箭并建立火箭发射场。1978年,巴西政府批准研制运载火箭并制定了详细的应用卫星计划。1981年,巴西决定向加拿大斯派尔航宇公司/美国斯公司购买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89年,巴西将用自己制造的运载火箭陆续发射4颗卫星。巴西的航天计划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用的技术也和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然而,由于航天任务日趋复杂,要求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航天活动也促进了巴西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米波 《中国航天》1996,(11):36-37
阿莫斯通信卫星努力进入国际市场以色列的阿莫斯1通信卫星于今年5月16日由阿里安4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利用这一契机以色列已开始努力将其航天技术实力转化为商业利益。该国此前已制造并发射了3颗地平线低轨道卫星。阿莫斯1则证明了这项刚刚掌握的通信技术有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4.
杨海峰 《中国航天》2001,(1):18-21,23
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代表着通信卫星的发展水平,是构成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的重要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之一。美国、欧洲等国家在该领域保持着竞争优势,尤其是美国。我国通信卫星是在国家基础工业相对比较落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虽与美欧差距较大,但集中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信息基础手段的通信卫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美国、欧洲等不断整合其通信卫星制造资源和卫星通信市场,保持其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利用其技…  相似文献   

5.
198 0年 7月 ,印度首次将一颗自己研制的“罗希尼”卫星送上太空 ,成为世界上第七个使用本国运载火箭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目前 ,印度已具备了独立设计和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以及洲际导弹的能力 ,形成了独立的航天工业体系 ,特别是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研制及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 ,取得了突出成就。第一颗卫星上天 2 0年来 ,印度已将 5颗通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 3颗技术试验卫星发射上天 ,相继研制了SLV 3、ASLV、极地轨道卫星运载火箭 (PSLV)等多种运载火箭 ,目前正在进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 (…  相似文献   

6.
11月27日18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中星12号通信卫星,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洁等在现场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14日及12月21日,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两个日子。按照合同要求用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简称长二捆)先后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两颗澳大利亚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成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扬了国威,鼓了民心。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赞誉:“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令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3,(7):45-45
欧空局部长会议5月28日举行。会议的四大议题是重组运载火箭产业、未来运载火箭将采用的新技术、继续投资国际空间站建设以及加强与欧盟的关系。自上次部长会议以来,欧洲航天业遭遇了三大“危机”:一是通信卫星市场不景气;二是受到美俄新老型号火箭的挑战;三是去年12月阿里安5改进型火箭发射失败,证明其大推力发动机存在技术缺陷。因此,此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是重组欧洲运载火箭产业,提高竞争力,为欧洲航天运输提供保障。欧空局现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重组欧洲运载火箭产业,简化程序,以适应竞争要求。新的体系将以欧空局、欧洲航空防务航…  相似文献   

9.
炎黄子孙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90年4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七次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将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了太空。中国从此跻身于国际航天市场。 这天傍晚20时左右,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各测控站均已准备就绪,但发射场头顶上却  相似文献   

10.
高通量/甚高通量通信卫星对多波束天线馈源阵列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精密制造加工、3D增材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波束天线馈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了适应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馈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新的结构形式.对多波束天线馈电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梳理,针对新型制造加工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器件级乃至部件级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为后续新型技术进入航天馈电产品制造领域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申 《中国航天》2012,(4):12-12
2012年3月31日18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亚太七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升空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  相似文献   

12.
碟形轨道通信卫星系统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正在设计与制造一种适合飞马座运载火箭发射的圆盘形通信卫星,并准备用26颗卫星在倾角45度,高785公里的轨道上组成一个通信能力为500万条的通信系统。这种称作轨道通信(Orb-comm)的卫星由于外形独特,8颗卫星...  相似文献   

13.
日本通信卫星1(JCSAT-1)已于1989年3月6日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用阿里安4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JCSAT-1是美国休斯公司为日本通信卫星公司研制的2颗使用Ku波段的HS393自旋稳定型卫星之一,HS393卫星比标准型HS376卫星大,输出功率也更高,采用了国际通信卫星4的技术。HS393卫星是最新型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研究员主编,孙家栋、戚发轫、包为民三位院士作序的《通信卫星工程》一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宇航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前言中写到:为总结和提炼我国通信卫星设计、试验与制造的原理和方法,在理论和系统化的层次上论述通信卫星技术和工程,展示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就,撰写了这本《通信卫星工程》。此书以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为主要对象,在总结我国通信卫星工程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论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航天工业在两用技术开发上的成果和技术水平我国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卫星技术和载人飞船技术三个方面。1.运载火箭技术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  相似文献   

16.
龙乐豪同志是我国优秀的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曾参加和主持过多个型号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长期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引下,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最近,《航天制造技术》编辑部以我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我国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等为题,走访了龙乐豪院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理论以及ZL104铝合金材料局部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膜层粘脱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机理,指出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氧化膜在贮存、水试等环节受到污染而使氧化膜的封孔结构被破坏.根据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提出了局部阳极氧化前增加水封闭处理对氧化膜进行修复的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可有效杜绝氧化膜层粘脱现象.采用该项工艺技术制造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用于常规运载火箭系统,该运载火箭已经完成飞行任务考核.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四月八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卫星于四月十六日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这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飞跃。现在,除美、苏外,仅有德、法(联合)及日本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这次发射成功,证明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和通信卫星技术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轻型空间光学镜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制造轻型空间光学镜面结构 ,如哈勃类空间望远镜的镜面或高带宽广播通信卫星的天线反射器等。文章根据国外几十年成型工艺的经验 ,概要介绍了空间光学镜面的要求 ,阐明了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选材设计、工艺技术控制等来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1992年12月21日我国长征2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第2颗澳大利亚通信卫星Aussat B2顺利地送入合同规定的预定轨道。 当晚19时20分,火箭准时点火起飞并按预定的飞行程序飞行。19时31分,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建立了合同所规定的入轨姿态。有关卫星轨道等主要参数已交给用户。 至此,我国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合同已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